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533节
  解缙放下手中的奏章,抬起头满面期待:“啊,愿上苍保佑,我朝世代平安。”
  任亨泰则是更实在一些:“这些年太孙冲的太前了,谁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人心怀怨恨,伺机而动。宗室子嗣繁衍,是社稷之事,我等身份内阁,责任重大。这些日子,还要国公多多费心,务必不能出了差错。”
  徐允恭点点头,这是应有之意。
  高仰止细想了许久,见到几人都开了口,这才小声说道:“是否要在应天城门处,便开始盘查一应入京人等,若有情蔽,也能及早发现。”
  徐允恭看向最年轻的内阁成员:“小高阁老,应天城那些个城门,早就已经接到大都督府的军令了。”
  高仰止张张嘴,随后冲着徐允恭拱拱手。
  大都督府所想,似乎根本就不用走到内阁,无疑又是一次军方在内阁中的亮眼表现。
  任亨泰看了徐允恭一眼,转口道:“应天通往淮安府、凤阳府的水泥路,是殿下交待下来的事情,征辟沿路百姓的公文已经发下。朝廷还需要催促户部调运粮草、筑路物资;工部亦要派遣熟稔的匠人过去指派做工;大都督府那头更要下令地方卫所,做好护路准备,谨防歹人破坏。”
  刚刚慢人一拍的高仰止,正欲抱拳开口。
  在他对面的解缙却已经是抬起手,制止了高仰止已经到了嘴边的话,转头笑着看向任亨泰:“户部和工部那边,便由我去吧。
  修筑新式水泥路的事情,本就是我提议的,如今应淮、应凤两条水泥路即将开工,这些事情还是我去做好一些。”
  任亨泰点点头,这本来就是解缙的事情,如今应天通往杭州府的水泥路已经到了收尾的阶段。有太平府连通应天城的那条水泥路在,这一条条的水泥路就是一桩桩的大功劳。
  他还没有到需要去抢功劳的地步。
  徐允恭则是直接开口:“凤阳府、淮安府以及沿途滁州府、扬州府诸卫,都已有大都督府行文。劳工纠纷、筑路占田、钱粮支应,这些事情都有朝廷各部衙门及地方官府。但若有歹人贼子作乱,意图毁路,那就是大都督府辖下士卒们的军功!”
  如今大都督府已经重新设立,亦如国初,统领五军都督府,统御着大明那百万雄师。
  任亨泰眉头微微皱了一下,开口道:“兵部那边要催一催,征召士卒入伍的事情是件长久之事,不可急切。前线有功将士的犒赏考功,伤亡将士的抚恤,也只要依着大都督府移送的公文核实即可。如今该催催兵部,督办诸卫的军纪的人,要及早安排下去。”
  首辅此言一出,文渊阁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随着大都督府的重新设立,魏国公、凉国公、西平侯成为武英殿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兵部的权柄被一层层的剥削。
  兵部从过往执掌武卫官、土官选授考课及军制、训练、征调、镇戍、边防、仪仗、禁卫、驿传、厩牧、军械、符勘、兵籍、武学等军事行政,其堂官往往督军出征,本部操赏罚进退将帅之柄。
  到现在,已经只剩下为数不多的权责。
  仅仅是作为大都督府的补充,以及相关不涉及到明军征讨操练的事务。
  而属于兵部或者说是朝廷的武装力量,如今也只剩下官府差役、地方城门协防、以及官道驿站上的驿卒。
  只不过虽然兵部的职能被剥夺了不少,但最终还是留下了至关重要的军功复核,以及监督军纪的权力。
  这是文官和军方的权力之争,如今几乎是很常见的发生在内阁里头。
  随着任亨泰的开口,解缙手捧着一份奏章向后一靠。高仰止则是转过头,今天文渊阁外头的风景甚好。
  虽然外头啥也没有。
  徐允恭眉川加紧,沉吟良久。
  自从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年年征伐,中原大乱。前宋的建立,随着皇帝的一杯御酒,让那些开国的将领们解甲归田,武人就成了被文官们可以随意指使的对象。
  如今大明立国二十八载,所幸朱家的皇帝不似赵家的皇帝那般凉薄。这些年,朝堂上人来人往,大明淮右那一批人,也有不少因罪而诛。
  但皇帝终究是没有真的亏待过武人们的。
  只不过,朝堂上的掣肘和压制,却也是实实在在的。
  如今大明已经在早几年前就开始了对外征讨,开疆拓土。且已经证明,国朝不存在穷兵黩武,战争亦是可以为国家带来丰厚利润的。
  也正是有了南征大军和镇倭大军的存在,复行秦法军功爵,才有了实证和底气。
  如今大都督府要从兵部拿回权力,中间的摩擦必然很多。
  徐允恭微微颔首,眯起眼睑:“洪武二十六年,陛下定天下都司卫所。共计都司十有七,留守司一,内外卫三百二十九,守御千户所六十五。又增交趾道、占城道,卫所十。凡上种种,若以内外卫及守御千户所而论,兵部尚需四百余军纪官吏下行。
  大都督府自是会全力配合,严正军纪,剔除军中害群之马。但陛下也有口谕,将士们是用来征讨作战的,得要懂得军阵的将领去统御。
  兵部下行军纪官吏,当须知己身职责所在,莫要行那军阵图纸之事。”
  这是表态,也是警告。
  任亨泰没有反驳。
  事实上,前宋文官们拿着军阵图纸,要求前线的将领依照阵图打仗,在他自己看来,都是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
  前宋防备武人至此,果该忘了。
  任亨泰只是平静的回了魏国公一句:“兵部尚书茹瑺,是个做事明白的人。”
  “咦!”
  忽的,躺在凉椅上翻阅着奏章的解缙,嘴里发出一声疑惑,旋即猛的从躺椅上坐起。
  高仰止当即抬头看向恩师:“可是哪里出事了?”
  任亨泰和徐允恭也纷纷侧目,看向脸色古怪的解缙。
  解缙将奏章放在了桌上,看向几人:“先前曹国公就上了奏章,今岁第二季度的金银不日就会发运,预期黄金五千两,白银八十万两。”
  任亨泰有些不解:“曹国公那道奏章,我是看过的,现在是短缺了?”
  解缙摇摇头。
  徐允恭则是很直接在在高仰止前头,将奏章抢到了手上。
  少顷,徐允恭皱眉开口道:“李九江上奏说,倭国沿海,近来又有海患出现,恐朝廷运送金银船只遇袭,奏请朝廷调动水师,游曳于山东道及倭国之间。”
  任亨泰当即皱眉开口:“海上现在哪里还有海患!哪里还有倭寇!他李九江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一刻,任亨泰心中已经想到了种种可能。
  李九江想要私吞金银!
  亦或是,镇倭大军那边出了事,致使今年的产出可能会受到影响,而镇倭大军那边则准备以海患为借口,寄希望于躲避朝廷的问责。
  镇倭大军的产出,如今在朝堂之上占据了很大的分量。
  这一份收入,朝廷丢不得。
  一想到镇倭大军的产出可能会有影响,加之现在朝廷种种革新,地方上一样样的大工程,任亨泰不由的头皮发麻。
  朝廷财政可千万别才好过了几年,就又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继续那四处找钱的旧日。
  “很诡异!”
  解缙百思不得其解,半响后才缓缓发出一声。
  现在是个人都知道,当初的倭寇十个里面有九个是假的。自从镇倭大军驻扎倭国,后来又增派了一次。
  那些个穷困到需要下海做倭寇的倭人,早就被文华殿行走、兵部主事铁铉,给坑蒙拐骗到山西道去挖煤了。
  真倭寇一没,东南沿海的假倭寇,也立马销声匿迹。但锦衣卫却始终没有松懈下来,这些年也在中山王府等人家的配合下,缕缕续续的查出了不少过去干过倭寇勾当的明人。
  至于说为何中山王府等人家会配合锦衣卫去抓人。
  全是因为如今大明官办之外的海运,都是掌握在中山王府等一系人家手上。
  利益使然。
  徐允恭轻叹一声,脸色有些难堪。
  镇倭大军同样是在大都督府辖下,李九江也是功勋将门子弟。
  若是当真出了事,他在内阁里的局面,将会很难过。
  “太孙已经透露出了要全面经略倭国的心意,原本大都督府的计划,是等二季度金银入库,便调动兵马,增援镇倭军。若是……”
  徐允恭觉得很难办,恨不得现在就给李九江给提溜回来,好生的问清楚了情况。
  然而就在这时候。
  文渊阁外面,却是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很急促。
  期间隐隐有甲胄之声。
  众人本就心中杂念横生,这时候听到文渊阁外头竟然有人如此不知规矩,不禁纷纷侧目看向外头。
  未几。
  一名背插红羽,身缠麻绳的官兵,疾步到了文渊阁里间外门下。
  噗通。
  官兵单膝重重着地,甲裙垫在膝盖下,砸在地上发出沉闷刺耳的声响。
  而官兵则已经是双手抱拳,低头颔首,沉声道:“镇倭大军急报!今岁镇倭大军二季度解押金三千两、银八十万两,船队出石见,复行数百里,无影无踪,不知去向。镇倭大军快船搜寻,仍不见踪迹,仅悉或为倭人所为。奏报朝廷,问策镇倭军当如何?”
  文渊阁里,任亨泰四人先是面色剧变,齐齐震惊。
  只是转而,也不知是谁发出了一声轻笑。
  几人原本紧绷着的肩头,也都松了下来。
  解缙轻声询问:“可知船队几只,如何配置?”
  那官兵开口答道:“宝船三艘,福船五艘,楼船、蒙冲、斗舰、座船共计二十艘。”
  解缙不说话了,只是忍着笑。
  高仰止眨眨眼原本还想询问一下,只是很快便反应了过来。
  一旁的徐允恭则是冷笑了一声,而后向后靠在了凉椅上,目光淡淡的瞧着首辅任亨泰。
  任亨泰很烦恼。
  曹国公竟然走在了朝廷的前头!
  这让首辅大人很无奈、很忧愁。
  任亨泰抬起头,看向三人,苦笑一声:“曹国公这是公忠体国,还是不尊皇命?”
  徐允恭轻咳了一声,却偏偏就是不说话。
  年轻的小高阁老左看看右看看,最后看到先生给了一个眼神,这才开口道:“料敌于先,体察上意。国朝行仁义之举,将士执王道征讨。内阁是否该给李公爷一份褒奖?”
  “他李九江事先都不曾知会朝廷,便弄了这么一出把戏,还想要朝廷褒奖?”
  任亨泰一声惊呼,满脸不悦。
  只是骂了一阵,他却又长叹一声,对着那急报的官兵挥挥手。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