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其他 > 终宋 > 第850章 廉访司
  李瑕相送王荛之地,正是长安东城外的灞桥。
  灞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风景自是好的,筑堤五里,栽柳万株。
  它又名“情尽桥”,因长安送别往往到此为止,所谓“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
  灞桥烟柳,离别之情,当然很有韵味,但对李瑕而言没有必要。
  他与王荛没有这份交情。
  王荛就是个普通的下属,只是因为要去做的事很重要,才需要他亲自相送。
  反而是李昭成也特意赶来送行,让李瑕有些不解。
  “我都不知道你和王荛关系这么好。”
  李昭成摇了摇头道:“我和王荛不熟。”
  “那来送谁的?”
  “俞道士。”
  “知道他们去哪吗?”
  “不知,他大概是不愿我们担心,或是行踪要保密。只与我们说是随大人物外出巡视。但最大的人物就是你,他骗不了我,我过来看看。”
  李瑕本以为是王荛把行程告诉旁人、行事不密。问了发现只是这样,那就还好,别的事他也懒得多问。
  八月上旬的长安依旧闷热,他让人去路边买几个西瓜,在灞桥的柳树下与一众护卫们分着吃了,然后策马回城。
  “马上要中秋了。”李昭成并辔而行,“中秋到家里来吃饭吗?”
  “一大家子带过去不方便。”李瑕随口拒绝了,又道,“你带太公到府上来吧。”
  如今旁人都唤李墉作“李太公”,李瑕遂也这般称呼。
  其实李墉、李昭成也是一大家子,但李昭成却不觉得有什么不方便,欣然点头应下。
  家事说过,李瑕自然而然又换作公事公办的语气,道:“交代你一桩差事。”
  “好。”
  李昭成与李墉眼下并没有正式的官职。
  他们身份在那里,李瑕若能成事,太公与长公子自不失皇亲之爵;若不能成事,就当作逆贼的九族一起被诛而已。
  李墉虽无官职,做的事类似于副相,具体说像是参知政事,不坐堂、不知印,并议政务。
  李昭成今日之前则类似于中书舍人,也不坐堂,领命做事,时忙时闲。
  若有必要,他当然也能领具体的官职……
  “我准备发行纸钞、兴修关中水利,此两桩事牵扯巨利,难保没人中饱私囊。你来筹建一个衙门,叫‘廉访司’吧,类似于监察御史,监督是否有官员在其中上下其手。”
  李昭成算是有能力的,但也看和谁比,在普通人里他是佼佼者。与陆秀夫、奚季虎、秦九韶这种可怖的天才相比,就显得有些平庸了。
  此事李瑕与陆秀夫也说过,陆秀夫当即应了,回去便拟了一个折子,反而能把整件事给李瑕说透。
  而李昭成则需要李瑕仔细说清楚。
  “此事你与陆秀夫合力来办,具体的事务他会处理,由你为主官,意在表明不论是谁敢伸手,临察都有处置之权。另外,舆情司、磨勘院可配合你们调查、审记,同时互相监督……”
  若做个类比,李瑕想要的这个机构有些许类似于宋的御史台。
  说到御史台,唐代御史官员分为台官、垣官,台官监察官员,垣官劝谏皇帝。到了宋时,台垣便合并了,只能监察官员,不能再管皇帝。
  为了让皇帝安稳,挑动臣僚相斗,又规定监察官员若百日无所弹劾,须撤职罚俸。
  这也是宋廷内斗日益激烈的因素之一,所谓“政紊于廷,日削以亡”。
  如今李瑕亦设置监察,对这点十分慎重,之所以暂时叫“廉访司”,则是希望少一点互相弹劾内斗,先把关注点放在这个“廉”字上。
  “明白了,我与君实接洽,拟定了章程之后报给你。”
  “嗯,尽快吧。这种时候不能靠人自觉,监督制度先完善起来。”
  “也许设了廉访司,发现一个贪官污吏都没有。”
  “那是不可能的。”李瑕根本没有这种天真幻想,道:“严格监察才是对官员们的保护,太过信任反而会给他们伸手的机会,那才是害了他们。”
  “是。”
  李昭成有些害怕李瑕的严肃。
  他也只有二十五岁,虽努力想拿出当兄长的沉稳,心里却感觉到李瑕才是他的兄长与王上。
  ……
  两人一路进了长安城,到了官廨区域,李瑕自回了秦王府。
  李昭成则顺道先去与江荻说一声俞德辰之事。
  “我去送过他了,他没骗我们,与小道士说不用担心便是。”
  “真的吗?”江荻问道:“秦王派何人出巡,连你都不知道?”
  她桌案上堆满了文书,很忙的样子。
  “机密。”李昭成随口便敷衍了,正要走,又想起一事,道:“你如今随秦道古做事?”
  “不是。”江荻搁下笔,招了招手,低声道:“他是我下属。”
  “镇得住吗?”
  “你说呢?当然不行,头疼。”
  “我年幼时在嘉兴便听过他的大名,当时他在湖州写著《数书九章》,受官家召见。”
  “我也是,我才随父亲到叙州就听说他的大名。”江荻以手抚额,道:“在他潼川路府募义兵抗蒙,就是我父亲也要执礼相见,你说我怎么当这上差。”
  “给你透个口风,诸公的意思是,他这人贪财奢侈,以权谋私。但一直是坚定的主战派,著书传世,抗击胡虏,曾有功于国。这次若能改过,还得再给他一个机会。”
  “你要是说这些,我更觉得难办了。”
  “走了,还忙。”
  李昭成出了大堂,又到隔壁的公房看了一眼,不由心想,若真设了廉访使,这便是要着重注意的官员之一了。
  他回过头,用眼神向江荻示意了一下。
  江荻微有些疑惑,再次搁下笔,起身往秦九韶的公房探了一眼,只见秦九韶正好整以瑕坐在那泡茶喝,羽扇轻摇,悠然自得。
  这让江荻有些无奈起来,她不久前拿了一摞各州县的户籍让他统计人口,也不知是做完了还是在这偷懒,正犹豫该怎么办,便听里面秦九韶问道:“江郎中有事吩咐?”
  “咳……临洮府今年的人口卷宗秦公何时可给我?”
  “这里便是。”
  秦九韶一指桌案,犹不慌不忙地饮了口茶,过了一会才想起过去把卷宗递给江荻,很快又重新坐下。
  江荻讶道:“这般快便核算好了?”
  秦九韶微微一笑,抬手请她核对,他倚着椅背,仰着头,轻抚着下巴上的长须,问道:“此间核勘盐铁、度支、税目,类似于三司,可是由敬斋公主管?”
  此事江荻还没与秦九韶说过,不由讶道:“秦公怎知晓的?”
  “秦王之计相,如今除了敬斋公,还有谁可胜任?怎么不见敬斋公来衙门?”
  “敬斋公自有旁的事务,我们做好本职之事,莫出了错处即可。”
  “也是,他该是还兼管着券引之事,近来忙着发行交子吧?”
  江荻不由再次讶然。
  准备发行纸钞不是什么机密,但目前也只有一些相关的官员知道。她不明白秦九韶如何知晓。
  “不难猜,我在江陵府时便是与敬斋公在券引之事上交过手。”秦九韶重新捧起茶盏,慢条斯理地喝着。
  落在江荻眼里,便显得实在是高深莫测。
  秦九韶摇了摇头,叹息道:“他已年过七旬了吧?竟还如此操劳,太辛苦了。”
  江荻眨了眨眼,不再看他摆谱,转身搬了一大摞卷宗过来,摆在秦九韶案头,道:“那就请秦公多担待些吧,核算好之后立即报给我。”
  这次,她语气就强硬了许多。
  在她眼里,秦九韶不可谓不聪明,不论是筹算、文章,样样精通,本以为他是不会为官,其实官场智慧也很厉害,唯独就是野心也太明显了。
  三句话就透露出想要升官的意图,实在是很没有城府,显得急功近利,难免让人心生轻视。
  江荻对他的敬畏也就少了许多。
  ……
  “怪不得这人官声不好,到处树敌。他醉心功名利禄,真是毫不掩饰。”
  中秋前再与朋友相聚,谈到秦九韶,江荻不免如此评价了一句。
  “你这般一说,我倒是觉得他不是人品不堪,而是人品不错啊。”孙德彧反而有不同看法,笑吟吟道:“旁人贪得悄悄摸摸,道貌岸然,唯独他贪得明明白白,瞧不起人还直说,可以说是……道法自然嘛。”
  李昭成不由苦笑摇头,道:“明也好,暗也罢,贪便是贪了,盘剥百姓膏血,用度无算。在江南我管不了他,但往后再敢伸手,唯有绳之以法。”
  孙德彧与江荻纷纷笑起来。
  “廉访使还未上任,已有好大的官威。”
  李昭成表情凝重了些,道:“我看接下来我们在公务上还有许多交集,事先说好,私是私,公是公。”
  “能有什么交集?”
  江荻笑道:“你个小道士便是个贪财的,这次关中修渠,打通大小龙山的火药便是由你督造,若让我审出账目有误,一定报给廉访使,拿你下狱。”
  “不错,这位格物院院长也须我们廉访司着重关注。
  “……”
  这小院里说说笑笑,李昭成却没发现他的两房妻子已将他时不时偷偷下厨招待朋友之事报给李墉知晓。
  李墉站在窗边听了一会,终是摇了摇头走开,没说什么。
  如今总算是稍稍安定了些,长子喜欢做菜,偶尔做做也不打紧了,偌大的川陕不至于容不下这点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