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其他 > 戏明 > 戏明 第27节
  谢迁道:“那真是巧了,你眼前这位杨叔父最擅下棋,你可以喊他一声‘先生’磨磨他,叫他指点你一二。”
  文哥儿有点疑惑,他都拜了谢迁当老师,还能拜别人吗?
  接着他想到自己还是个小豆丁,没大人那么多讲究,大概就像后世小学一堆老师、中学一堆老师那样,反正只要能教他点东西的全都喊先生就对了。
  文哥儿麻溜朝杨廷和喊道:“先生,”他喊完还眼巴巴地望向杨廷和,“教我!”
  杨廷和性格素来沉静得很,和谢迁这种逢人先带三分笑、见谁都能侃两句的社交达人大不相同。
  他压根没想到谢迁还真能来个共享学生。
  对上文哥儿那真心实意求教的眼神,杨廷和只能应了下来:“也成,等你先生考校过你功课,我再与你下一盘棋,摸摸你的底子。”
  文哥儿一听就高兴了,和谢豆一起接受谢迁的考核。
  杨廷和在一旁听着,他自己四岁就熟知声律,每回脱口对个对子都挺工整,是以他的开蒙年龄也是比一般小孩小很多的。
  见文哥儿虽还不能说长句子,却已经能把千字文四个字四个字地念清楚,杨廷和也没有太惊讶。
  他自己也是十二岁去试着考了个举人,才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读书这么早的。
  两小子也就学个《千字文》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
  只不过瞧两个小孩儿时不时暗中给对方做个口型当提醒,瞧着还是挺有趣的。回头等他儿子再大点,可以让他们几个一起读书,那肯定非常热闹。
  谢迁对两小子的考核很快结束,他给文哥儿两人布置了新功课,便命人把围棋取来供杨廷和指点文哥儿。
  杨廷和钟爱史书、兵书以及法家之学,他负责修的那部分《宪宗实录》连丘浚这个明朝百科全书都挑不出错来,可见他是个逻辑思维非常强的人。
  史载他是搞经济的一把好手,他后来上位当了首辅,在位期间给京师囤的粮到他死后都还能支撑好几年,连把他撵出朝廷的嘉靖帝都得承认这是他的功劳。
  众所周知,棋牌游戏大多数时候考验的都是逻辑思维。
  对杨廷和这么一尊明朝大学神来说,围棋只是再简单不过的消遣。
  他让文哥儿执白先下,给文哥儿下了盘指导棋。
  文哥儿到底还是个小孩儿,下起棋来走一步看一步,所以稍微通晓点围棋的人就能下赢他。
  杨廷和帮文哥儿摸了个底,大致知道文哥儿缺的是哪方面的思维了。他跟谢迁借了本棋谱,教文哥儿怎么看这东西。
  既然文哥儿识字,那就好办得很,只要教会他看图就好。
  文哥儿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特别好学,目光一瞬不瞬地盯着杨廷和手指指着的位置,生怕错过任何一句高手指导。
  等他学会了,一定打他祖父个落花流水!
  杨廷和教文哥儿看了几张谱,文哥儿基本理解古代棋谱是怎么解读的,立刻抱着宝贝似的抱着那本棋谱,对他正儿八经的老师谢迁说:“能借?”??
  谢迁道:“想看就借回去看吧,你父亲书房里应该也有几本,有空可以让他拿给你瞅瞅。”
  文哥儿很有自己的主意:“渐进!渐进!”
  他已经学了几个月说话,可循序渐进这种复杂的词他还是说不完整,只能随便缩减一下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不是老师指定的课本,他读了可能理解不来!
  杨廷和闻言忍不住轻轻地笑了,揉揉他脑袋说道:“对,做事应当循序渐进,不可好高骛远。等你看完了,可以让你父亲带你来我家作客,我到时候再给你挑书。”
  文哥儿闻言连连点头,表示自己记下了。
  来老师家里一趟,捡了个围棋老师,赚大了!
  要知道后世辅导班可不便宜,最普通的档次一年下来少说得几千块。家长受苦受累打工赚钱,孩子受苦受累加练技能,双重辛苦!
  他,王小文,给家里省钱了!
  文哥儿怀揣着这点儿小得意,兴冲冲地抱着杨廷和给他挑的棋谱回家。
  到家以后,他还特意去寻王华说起这事儿。
  二月到了,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文哥也终于结束了冬天艰辛的负重(负厚棉衣)走考验,走起路来可轻松了,路途不远的时候他都爱自己哒哒哒地走过去。
  王华见文哥儿一脸开心地从谢家回来,不由把他拎起来笑问:“遇着什么高兴的事了?”
  文哥儿给王华看他一路捂着回来的棋谱,手舞足蹈地给王华讲起自己白捡个围棋老师的事。
  杨廷和是谁他不记得了,可杨廷和儿子是写出“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大才子,他本人肯定也很厉害!
  这样好的老师,不收辅导费,免费指导他下棋,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像他这么省钱的小孩儿不多见啦,他爹该放鞭炮庆祝一下!
  王华和文哥儿相处久了,连蒙带猜也能猜出这小子在讲什么。
  瞧文哥儿那眉飞色舞的模样,王华觉得这小子也不知走的是什么运道,能叫谢迁和杨廷和都乐意抽空指点他。
  王华道:“既然杨叔父愿意教你,你好好学就是了。”
  文哥儿信心满满地强调自己早早定下的终极目标:“赢祖父!”
  王华听着只觉这爷孙俩像极了,当祖父的一点都不让着孙儿,每天就想瞧他气鼓鼓地输棋;当孙儿的也不甘落后,一门心思就想着下赢祖父吐气扬眉。
  左右学会下棋也不是什么坏事,只要不像他大哥那样跑外头和人下象棋下到忘了回家,平时随着他去学一学好了。
  说到王守仁,王华笑着说道:“你大哥来信说他已经启程回余姚了,争取拿下今年的岁贡生名额,也不知他能不能做到。”
  本来王守仁是想在江西多留个一年半载的,还是王华过年时给王守仁写了封回信。
  那信的内容主要是这样的——
  “你看看人杨廷和,十二岁就是举人了,你都成亲了怎么还没静下心来习举业?”
  “十几岁的时候不去试一试,二十几岁的举人可就不值钱了,京城里头遍地都是,如今国子监里就有几大千正在待业的举人老爷。”
  “诶?你现在开始准备,下一轮应试是也二十几岁了?一眨眼你都这么大了啊,我差点忘记了。”
  “你看看你弟弟,如今已经认完《大学》上的字了。”
  “你可别学我,考个二十多年才考上进士。”
  当然,王华堂堂状元郎,写信不会这么粗浅直白。
  他只是用优美而文雅的措辞,一刀一刀地戳王守仁的心而已。
  收到信的王守仁:“…………”
  王守仁感到愤怒。
  王守仁决定提前回余姚。
  文哥儿自然不知道个中情由,只觉得他哥回老家读书是很正常的事。他在王华的话里捕捉到一个陌生词汇,当场提出疑问:“岁贡生?”
  王华给他大致解释了一下,就是现在只有三品官才拥有让儿子进国子监的名额,现在他是没有的。
  要是王守仁可以在老家那边拿到岁试第一,就可以作为岁贡生前往国子监读书,到时候乡试也直接走国子监这边的流程,不用特意回浙江考了。
  要知道乡试过后就是会试,会试又会按照籍贯分为南、北、中三种卷子,南卷、北卷、中卷各自有各自的录取名额!
  反正,国子监监生从乡试到会试都有照顾名额就是了。
  要不也不会有那么多富户花钱把儿子塞进国子监去,硬生生把国子监的风气都败坏了。
  一般来说,大伙都挺瞧不上这种塞钱进去的“纳贡生”的,宁愿让孩子回老家考试去。
  当然,要是儿孙能靠自己考进国子监,那又是另外的情况了。
  文哥儿听得目瞪口呆。
  万万没想到,明朝科举居然还分南北中卷!
  这可真够复杂的。
  文哥儿掰着指头算了算,自己目前四舍五入算它个两岁好了,就算跟天资过人的学神型人物杨廷和一样十二岁就能参加科举,那也还有十年。
  文哥儿做完这道简单的计算题,抬起头两眼熠熠地望向他爹:“十年!三品!”
  爹你可以的,冲鸭!
  王华:“…………”
  王华伸手揉了揉他目前还软嫩嫩的脸颊,淡淡笑道:“就算我到时候真的能升到三品,你早早占了名额,你二哥怎么办?”
  文哥儿一下子陷入为难之中。
  堂堂三品官,居然还不能加塞个儿子吗?
  这不科学!
  “攒钱!”文哥儿拧着小眉头思索了半天,掷地有声地宣告自己的打算,“买!”
  王华:“…………”
  手有点痒,想揍儿子。
  作者有话说:
  王华:这些花钱进国子监的纳贡生,败坏学风,垃圾!
  文哥儿:买!
  *
  注:
  1杨廷和生平:参考明史
  2科举资料:参考论文《明代科举制度研究》和网络公开课《科举与中国文化》
  第24章
  此时的王华对自己的仕途还是挺有信心的。
  无他与他共事的可都是谢迁、杨廷和、李东阳这样的存在。
  哪怕他相比其他几人资历稍浅些,好歹也是状元出身,又被选中修《宪宗实录》,怎么看仕途都有望更进一步。
  等《宪宗实录》修完他在翰林院也干满九年了。按照明朝升迁的惯例他可以正式出翰林院任别的实职到那时候才是他一展拳脚的机会。
  只不过就算王华对自己再有信心,听到儿子这种蹭不到名额就买名额的想法还是让他额头青筋突突地跳。他微微一笑对文哥儿说:“我这段时间也忙完了该开始教你读《中庸》了。”
  文哥儿脸上开心的笑容一下子僵住。
  文哥儿试图挣扎一下:“有先生,有先生!”他都已经有老师了诶,为什么在家还要读书?这难道是一个普通小朋友该承受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