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其他 > 守寡后我重生了 > 守寡后我重生了 第146节
  回想这一年来老头子对他的态度缓和不少,元祐帝决定再相信老头一次,小脸瞬间垮下来,言辞诚恳地道:“不瞒先生,我确实很累,早上常有觉不够睡之感,虽然还能坚持起床读书,可我头脑昏沉,读书也是事倍功半,不知先生能否减少朝会次数,待我年长体力足以支撑时再恢复正常朝会?”
  去掉朝会时间,他每天就可以多睡至少半个时辰!
  陈廷鉴在少年皇帝眼中看到了淡淡的血丝。
  他面露迟疑。
  元祐帝:“我知道先生担心什么,无非是怕我以后也懒惰怠政,可我向先生保证,待我亲政,我一定做个勤政的明君。”
  陈廷鉴终于道:“好,臣信皇上。”
  这时,曹礼端着提神茶回来了。
  陈廷鉴继续整理书册,元祐帝抬起袖子,假装又打了一个哈欠。
  授课结束,陈廷鉴就去求见戚太后了。
  戚太后听说陈廷鉴要减少朝会的次数,皱眉道:“是不是皇上跟阁老抱怨上朝辛苦了?”
  陈廷鉴微微躬着身,恭敬道:“回娘娘,皇上非但没有抱怨,反而还极力掩饰其困乏,是臣觉得,皇上现在正是长身体的年纪,龙体与学业同样重要,倘若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皇上读书时难以集中精神,越是如此越难见成效,继而导致皇上厌学厌政,长此以往,得不偿失。”
  戚太后沉默。
  陈廷鉴看她一眼,道:“娘娘,皇上毕竟才十四岁,臣以为,培养皇上对学习、理政的兴趣更为重要,若因学业繁重致使皇上生出抗拒之心,皇上此时年少不得不听从您与臣的教导,将来皇上亲政了,谁又能约束皇上?”
  远的不提,本朝恣意妄为的皇帝就够多了。
  戚太后显然很清楚皇家的一众祖宗们,正是因为她的皇帝公爹、皇帝丈夫都“太出息”,她才怕儿子步祖宗们的后尘,自幼便严厉教导。
  戚太后已经认可了陈廷鉴的提议,但还是好奇地问:“阁老以前素来严厉,为何这两年待皇上温和了许多?”
  她也得防着陈廷鉴为了讨儿子的欢心,故意纵容儿子的一些劣习。
  陈廷鉴惭愧道:“说来不怕娘娘笑话,臣年轻时高中状元,人人夸赞,后来又蒙先帝与娘娘的赏识,入宫教导皇上读书,臣的长子、次子、三子也都是状元探花之才,臣便也觉得,臣在教书一途上确实有些真本事,臣信奉的严师出高徒也是至理名言。”
  戚太后点点头,满朝文武,谁不钦佩陈廷鉴教子有方?
  陈廷鉴继续道:“臣的四个儿子,臣一直以为,臣那桀骜不驯不服管教的四子会是最没出息的一个,这辈子都只能靠着长公主驸马的身份耀武扬威了。然而前年,臣四子率领大兴左卫在演武比试中夺魁,去年他又在平叛路上立下战功,外人夸臣虎父无犬子,他们却都忘了,臣四子十岁便自己回了陵州老宅,他有现在的出息,与臣没有半点关系。”
  “臣这两年便时常反思,臣的长子、三子能高中状元、探花,其实都是他们自身的才干,臣并不曾真正教导他们什么。臣真正教导的,只有皇上与臣四子。而因为臣的严格,臣四子越发离经叛道,连书都不读了,待臣发现他真正的才干后,臣再面对皇上,时常会惊出一身冷汗,唯恐臣先前的严格会不会已经在皇上心中埋下了对读书的反心。”
  说到这里,陈廷鉴跪了下去:“娘娘,果真如此,臣便是千古罪人,请娘娘责罚!”
  戚太后好笑道:“阁老后面这话言重了,前面的话也过于自谦了。驸马的两个哥哥有天分不假,但他们能有今日的成就,也离不了你做父亲的悉心栽培。至于驸马,他不爱读书乃是天性,并非完全是跟你对着干。”
  陈廷鉴:“或许吧,也可能是臣老了,对教书育人也有了新的感悟,这感悟未必就是对的,如何教导皇上,还请娘娘做主明示。”
  满朝文武,戚太后最信任的从来都是陈廷鉴,就算陈廷鉴教导皇上的方式变了,只要有理有据,戚太后照样支持。
  “阁老所言颇有道理,就按你说的先试试吧,倘若皇上辜负了阁老的一番苦心,越发惫懒,阁老再继续严厉待之。”
  陈廷鉴领命,低头告退。
  戚太后看向窗外。
  驸马与陈阁老父子不和,她早就有所耳闻,可谁又知道,皇上与她这个母后也不怎么亲厚呢?
  她知道该如何做一个好皇后,但她有没有做成一个好母后,大概只能交给后人评说。
  第132章
  陈廷鉴与戚太后商量一致后, 他很快就为元祐帝制定了新的作息计划,从此,在没有朝会的日子, 元祐帝不但可以多睡半个时辰,每天还有三刻钟的时间自由处置, 或是读书作画修身养性,或是去御花园游逛赏心怡情,或是与小太监们蹴蹴鞠舒展筋骨,总之只要不违背礼法,也没有离经叛道, 陈廷鉴与戚太后都不会过多干涉约束。
  当然, 元祐帝读书、学政的时间并没有减少, 这是他作为皇帝应该学的, 也应该付出的精力。
  华阳六月初才在宫里住过,最近就没进宫了, 但她从陈敬宗口中听说了朝会的变化。
  她问陈敬宗:“你觉得这样好吗?”
  陈敬宗意味深长地看她一眼:“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 我怕你治我的罪。”
  华阳瞪他。
  天底下谁都可能怕她这位长公主, 唯独陈敬宗压根没把她当长公主敬畏过,现在倒来装谨慎了。
  陈敬宗坐在榻上, 慢悠悠地吃着饭。
  华阳想听听他的意思, 见他还真不打算开口了,只好道:“你但说无妨,不管你说什么, 我都当你没说过。”
  陈敬宗瞥眼窗外, 再拍拍自己旁边的位置。
  华阳也不知道他是装腔作势, 还是真的怕隔墙有耳, 可想到这事确实可大可小, 华阳便放下手里的书,绕过矮桌,坐在了他身边。
  陈敬宗举起酒碗,递到她面前。
  华阳板起脸:“你再不说,我走了。”
  陈敬宗自己喝了一口,这才道:“皇帝必须每日早朝,这可是你们家太祖爷爷亲自规定的。”
  华阳点头,确实如此。
  陈敬宗:“你们家前面那几位祖宗都奉行此训,无故不辍朝,后面的就……你自己也知道。”
  华阳垂着眼帘。
  后面就一个个开始犯懒了,最懒的是她的皇爷爷,几十年不上朝,然后她爹除了刚登基勤快一阵子,后面也变成了懒骨头,只比皇爷爷强点,一个月好歹会上朝两次。
  母后与公爹为何要弟弟小小年纪就坚持早朝,还不是怕弟弟学了皇爷爷与父皇。
  问题是……
  她刚在心里替弟弟开脱,陈敬宗就道:“可你弟弟还小,从小就没吃过苦头,一下子逼得太紧,换我我也受不了。”
  以往朝代,三四岁七八岁的幼帝都很常见,元祐帝继位的年龄并不算稀奇。
  可元祐帝应该是这些小皇帝里命最好的,他出生不久就是太子,无须与皇子们争夺储君的位置,豫王更是早早就藩去了,后宫有戚太后这个厉害的母后在,也没有人敢谋害太子。先帝只是懒,脑袋并不糊涂,任用贤臣将江山打理得井井有条,使元祐帝也不必担忧外患。
  也只有这样生在福窝里的元祐帝,才有机会抱怨觉不够睡。
  他把话都说了,华阳唯有一声轻叹。
  她重生回来的时候,只是元祐三年腊月,弟弟也才十六岁,还坚持着每月九次早朝,但后面弟弟到底坚持了多久,到底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华阳也不知道。
  她帮弟弟出装病博取减少朝会的主意,完全是因为她知道弟弟会真的生病,反正公爹都会妥协,何不将这个当成缓和君臣关系的机会?
  罢了,走一步是一步吧,她这个做姐姐的,本来就只能尽量将弟弟往明君的路上引导,但能不能做成明君,关键还得看弟弟自己。
  .
  进了七月,天气仍然炎热。
  华阳先进宫住了两晚,初三出宫后就去了陈府。
  夜里陈敬宗问她:“这次打算在家里住多久?”
  华阳:“过完七夕吧。”
  陈敬宗:“七夕又不算什么正经节日,为何要在这边过?”
  华阳听出点不对来:“你就那么着急回去?就你这样,难怪母亲总要挖苦你。”
  陈敬宗半压住她,看着她道:“咱们都多久没有出去逛了,七夕夜城里没有宵禁,我想带你去街上走走。”
  住在长公主府,他们夫妻想在外面逛多久就逛多久,住在这边,什么时候出门什么时候回来,老头子母亲都能知道。
  难得他这个大粗人还有这风花雪月的兴致,只是今年七夕公爹会撞上一场“飞来横祸”,华阳必须留在陈家才能帮忙化解。
  “城里人太多了,我嫌挤得慌,不如初九咱们去弘福寺住一晚,次日你休沐,正好在外面玩一天。”
  华阳提议道。
  陈敬宗:“初九是初九,初七是初七。”
  七夕牛郎织女相会,人间相好的男男女女也会相约黄昏后,陈敬宗想跟她去外面“私会”一场。
  华阳懂了:“你想做牛郎?”
  陈敬宗不语,只是看着她。
  华阳:“你也不嫌晦气,牛郎织女一年才能见一面,你还不如继续当月宫里的兔子。”
  玉兔好歹能时时陪伴在嫦娥身边。
  陈敬宗:……
  华阳:“再说了,我都答应婉宜婉清了,七夕夜要陪她们乞巧。”
  陈敬宗能让长公主做食言的小人吗?
  他只好放弃了七夕晚上出门。
  .
  七月初六这晚,孙氏与陈廷鉴躺下后,对丈夫道:“明日七夕,家里两个孙女要乞巧,你早点回来陪陪她们?”
  陈廷鉴:“女子才乞巧,你们操持就是。”
  有那时间,他还不如多看几封奏折,多写几封文书。
  孙氏嗤笑:“当年也不知道是谁,说以后每年七夕都陪我过。”
  陈廷鉴:……
  原来要他陪孙女是假,陪她才是真。
  可两个人加起来都一百多岁了,还过什么七夕,叫孩子们知道了白招笑话。
  孙氏背对他躺着,继续嘀咕:“天天回来那么晚,说是在忙公务,谁知道是不是在外面养了外室。”
  陈廷鉴都气笑了:“孙女都快谈婚论嫁了,我还养外室。”
  孙氏:“谁知道呢,男人人老心不老,七八十抱幺儿的也不稀罕。”
  陈廷鉴沉默片刻,再沉默地抱住了妻子。
  孙氏:……
  翌日早上,陈廷鉴依然早早地去了内阁,他也想早点回家,但朝堂那么多事,有时候忙着忙着就忘了。
  到了内阁,陈廷鉴发现曾阁老又递来一封告病请辞的折子。
  陈廷鉴看到那些他已经能背下来的字眼就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