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管是长孙无忌开口也好,还是李丽质附和也罢,最终对此事最是上心的还是太子李恪,李世民要见李恪,李恪也不会觉着讶异。
东宫相距立政殿不远,李世民传召,不过一炷香多的功夫,李恪便到了。
“儿臣李恪拜见父皇。”李恪匆忙地赶到立政殿中,对李世民拜道。
李世民抬了抬手,着李恪起身,而后对李恪问道:“你知道为父急传你来此,是为了何事吗?”
李世民的话传入李恪的耳中,李恪看着李世民一边站着的李丽质,哪还不知道所为何事。
这么大的事情,如果没有李恪在背后的推动,长孙家是不可能如此不遗余力地推杨妃为后的,其中道理不难想通,李世民更不会不知道。
李恪回道:“可是长孙司空奏疏所言之事吗?”
李世民对李恪的回答不置可否,而是接着问道:“此事果真是你指使吗?”
李世民的表情不见喜怒,他的想法究竟如何,李恪也无从得知,现在摆在李恪面前的回答无非就是两个,要么矢口否认,要么就是应下此事。
李恪若是矢口否认,自然少得许多麻烦,但李世民真的会相信李恪的说辞吗?此事李世民的心里多半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像李世民这样的人,一旦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便会对此坚信不疑。
就算李恪否认,除非能够拿出十足的证据,否则李世民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反倒会叫李世民对李恪心生不满,实在是不值当。
可若是李恪应下此事,若是李世民因此动怒,于李恪也是不利,毕竟李恪是太子,长孙无忌是朝中位列第一的重臣,多少有些内外勾结,私相授受的味道。
李世民发问,到李恪回话,前后不过短暂的一瞬,李恪已经几做权衡,最后还是道:“儿臣正欲入宫求见父皇,不想父皇便传召了。”
李世民看着李恪的反应,问道:“如此说来你是承认了?”
李恪站在案前,低着头道:“此事确系儿臣所为,儿臣愿作愿当,绝不否认。”
李恪并未否认李世民的指认,反倒一口应了下来,还说自己正欲入宫觐见李世民,禀奏此事,如此一来不止更多了几分担当,更说明自己没有隐瞒李世民的意思。
李世民听着李恪的话,脸上原本有些紧张的神色明显轻松了许多,其实李恪虽然了解李世民的脾性,但他毕竟不是李世民,他不了解李世民所担心的是什么,他也不知李世民马上得国,千古一帝的骄傲和自信。
李世民对自己和李恪都有绝对的信心,他从不担心李恪掌权而威胁到自己,否则李世民也不会在前几年有人质疑李恪储君名份的时候,竟下旨着京中三品及以上大员家中嫡长子务必出仕东宫,为李恪撑腰了。
李世民担心的从来都不是李恪勾结长孙无忌,李世民对长孙无忌太熟悉了,要说长孙无忌会勾结李恪,和李世民作对,李世民自己都是断然不信的,李世民担心的是李恪欺瞒于他,这是李世民万万不愿看到的,不过好在李恪并没有这么做。
李世民叹了口气,带着七分疼爱,三分惋惜道:“恪儿,你呀,你太重儿女私情了,如此岂是帝王所为。”
李世民的回答倒是出乎了李恪的意料,李恪抬头看着李世民,问道:“儿臣不知父皇之意?”
李世民道:“你费这般气力,欲推你母妃登后位,于你可有助益?”
李恪已为太子,而且李恪的太子之位稳如泰山,无论杨妃为皇后与否,对李恪的太子之位都没有影响,也谈不上实质上的助益,这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的,李恪也不会不知道。李恪如此动静推杨妃为后,不是为了自己,那自然就是为了杨妃了。
李恪回道:“儿臣愿母妃为后,并非是为了自己。”
李世民道:“这为父知道,但你就不怕你勾结重臣,如此干涉宫政,为父会不悦,对你的储位之位不利吗?”
李恪先是一顿,而后才回道:“儿臣并未想过这么多。”
李世民道:“你呀,就是太重私情了,回护兄弟是如此,此番为了你母妃又是如此,若是以帝王心性而论,你欠了几分火候,你将来为帝可要仔细。”
在李世民看来,当初李承乾谋逆,李恪以身家性命死保李承乾,保住了前太子的性命,自然也是给自己将来留下了一个隐患,此番李恪为了使母妃登位皇后,入主正宫,有一个正室的名分,竟还是冒此风险行事。
帝王心性,最讲究的就是以大局为重,断舍私情,李恪如此顾念母妃和手足,在旁人看来自然就是不合格了。
李恪听着李世民的话,想了想,回道:“父皇也常说儿臣与父皇相类,父皇怜子,舐犊情深,不也同样顾念私情吗?父皇如此,便是海内称颂的好皇帝,儿臣也不担心自己。”
“哈哈哈...”
李恪之言入耳,李世民顿时笑了出来,殿中原本紧张的气氛也为之缓解了不少。
李恪说的虽然直白,但也都是实情,说起怜子之心,恐怕千古以来没有几个皇帝能和李世民相比了,李世民如此属意李恪为储,其中不也有这部分的原因在吗?
李世民道:“如此说来倒还是为父的不是了?”
李恪忙道:“儿臣并非此意,儿臣只是以为天家温情,并无不妥。”
李世民道:“你今日所为是因纯孝,倒也情有可原,而且你不曾将此事发于朝堂,而是私下奏于为父,也算周全。”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李恪要促成杨妃晋后之事,无非就是两个法子,一是如眼下这般私下禀奏,二便是将此事发于朝堂,借助百官之力来给李世民施压,但这样却会叫李世民难做。
李恪选择了让李世民好做,但自己的把握却更低的方法,在李世民看来自然是顾及到了他这个父皇了。
李恪道:“儿臣不过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李恪所谓尽人事,便是他所为之事,至于天,于大唐而言,皇帝既为天,李世民既为天,李恪看的自然就是李世民的意思了。
李世民道:“其实在先皇后临终之前,便曾嘱托于我,你母妃贤德,在她故后可立位为后,但为父心中一直过不去这个坎。”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伉俪情深,琴瑟和谐,当年长孙皇后病亡后李世民一度废朝近月,水米忘食,李世民心里会有这个坎也不难叫人理解。
李恪闻言,小心翼翼地问道:“那不知父皇的意思是?”
李世民沉闷了片刻,回道:“将此事发于廷议,而后决断吧。”
朝中无后,本就不妥,而杨妃掌管后宫多年,又是太子生母,立为皇后本就是分所应当,李世民将此事发于廷议,无异于就是同意了此事。
“诺。”李恪闻言,笑着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