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1357节 明军将归
  且说幕府保科正之主持政务,情报皆汇聚其处,他正在二条城的一间小偏殿听取“大目付”北条氏长的汇报。
  “大目付”又名大名目付,是幕府中负责监视官员、大名的官职,实际上就是情报官,待遇等同于大名。
  幕府的忧患很多,因此非常注重情报的搜集,以制人先机,可惜在这一次乱起中收效甚微,北条氏长是保科正之荐举,新任大目付之职。
  他也算是个名人,日本江户时代前期幕臣。甲州流军学者。后北条氏一族北条繁广之子。曾祖父为北条纲成。曾外祖父为北条氏康。1612年父亲去世,时年仅4岁。后得到大御所德川家康赏识,赐予500表以供养育。
  之后在幕府任职,逐步升迁,他长得很平常,战力一般,但他的记忆力非常好,得到保科正之重用,上任之后,整顿情报机构,人员重组,已经能够有效地开展情报的搜集了。
  他向保科正之依次报告了各家大名的情况,此时德川家纲召见大名已告一段落,大名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地,情报也不断传来。
  德川家纲一夜之间长大成人,如日中天,明军也没撤退,哪家大名敢来摸老虎屁股,俱都老实呆着,各忙家事。
  他们不搞事那么倭国就平安大半,北条氏长说到倭皇、公卿、国人众、一向宗等,皆循规蹈矩。
  但社会有流言传诵,言明军为幕府撑腰,来了就不走了,幕府将割让长崎给明国驻军,幕府将成为卖国贼。
  此乃诋毁幕府之言,真正起来并无此事,因此北条氏长问该当如此处置,保科正之心大得很,摆摆手道:“不必理会,其怪自败!”
  明军会停留在倭国?
  保科正之心知肚明,明国对倭国感兴趣,但明军对倭国的食用不感冒,想跑路了!
  幕府对于在倭国的明军是十分“关心”的,上上下下的情报都有搜集,其中明军对倭国的伙食颇有微词,很不习惯,如此谅来不会久呆!
  原来明军伙食费用充足,驻扎倭国,却是有钱也花不出去。
  当时倭国出产实在贫乏,水稻缺肥,颗粒不整,食之如蜡。
  水果缺乏、蔬菜不多,虽说倭人极力供应,但五万明军都是大胃王,只要可能一人一天一斤果蔬不在话下,给倭人的压力沉重,驻地附近皆被扫荡一空,物流又不行,吃得果蔬渐渐供应不上来。
  倒是海产品供应充足,然而吃海产品多,还需要吃牲畜之肉。
  可惜倭国哪有什么牲畜给明人来吃,就算有,也不多,他们的山林出产的飞禽走兽,就算打光光也不足以供应明军的伙食。
  倭人对于明人的大胃瞠目结舌,而明人则对倭人的小碗小件菜肴吃不饱。
  倭人的伙食做得皆为精致,餐具也不大,一小碗一小碗的,倭人节俭,就算是富豪吃食,不过十碗足矣。
  而明军的年轻小伙子,这样的碗食来一碗就吞一碗,吃上百八十碗,不在话下!
  五万军队,当中至少过四万的后生,一起开动,可怜倭人哪有这么多的吃食,他们觉得奇怪,明人这么有钱,却似饿鬼投胎?
  明人则大觉晦气,在倭国居然吃不饱也!
  颜常武大力发展经济,当中就有肉类保证,
  这些看似小事,实则大事,保科正之明白到明军不会有心在倭国驻军。
  事实上,中华八个小跟班,明军并无驻扎,只有东南国在琉球驻军,乃国王尚氏情意殷殷延请东南国驻扎了一支舰队,租了座海岛给舰队,东南军在岛上开了养殖农场,养猪牛羊加鸡鸭,方保证了舰队食用。
  那是支小舰队,人数不到五千人,在倭国的明军过五万人,岂能保证供应,至于运输舰补给,海途迢迢,成本巨大,又不是去打仗抢地盘掠夺财货,不可能用海运补给!
  吃都吃不饱,明军必不久呆久。
  北条氏长离开后,保科正之想了想,派侍从去请杨天生吃中午饭。
  杨天生欣然而来,就在殿上开宴,倭人大厨做上十来道精美菜肴,两人都是体面人家,乃细细地品尝。
  饭毕饮茶,保科正之询问道:“听闻贵部收拢队伍,打包东西,可是准备班师回朝,凯旋而归?”
  “正是,叨拢多日,是该回去的时候了!”杨天生坦然道:“要走,要走,此间事务了,大明北方事务还需要处理,得回去了!”
  保科正之惋惜道:“杨公博学,不能早晚请益也!”
  他心生感慨,与他对面坐的的杨天生,年轻时本是海盗出身,在外则挂以海商的身份掩饰。
  岂料他撞大运,随着颜常武的进步而不断提升,竟成为大明内阁次辅,乃大明文官阶层中的第二条好汉,换以前简直不可想象。
  大明内阁!
  保科正之是个知华派,清楚内阁的分量,但杨天生坐上此位,还真的有足够的本事!
  尤其是其从一个杀人放火的海盗转职为经济学家,主持大明的经济发展,跨度之大,难以想象。
  杨天生说起经济来那是头头是道,他也不作保留,保科正之受益非浅,计有:
  总路线是大力发展人口,发展经济。
  农业:农作物生得好,全靠水与肥,这水说得轻巧,实际不容易,当杨天生说起大明全国有超过一万座的水库时,保科正之听得已经说不出话来!
  一万座水库!
  虽然大部分都是小水库,可是有了这些水库储水,则旱时可放水,农作物就有了生机,从而确保收成。
  保科正之羡慕道:“有了水库,大明无灾矣!”
  还有牲畜家禽业兴旺,提供了大量的肥料,农作物生得好,拿明国进口的大米与倭国出产的大米一对比,明国大米颗粒饱满,营养丰富,明显在倭国大米之上。
  至于经济,更是全面开花,说到两中华各行各业之兴旺,保科正之羡慕加妒忌,因为倭国的资源实在匮乏,人多地少,有些金银铜而已,其它的矿产资料几乎什么都缺!
  他与杨天生探讨过倭国的发展之路,满满的都是绝望,不外乎是建设水利设施,利用荒地种果树及增加放牧,以及动用更多的人口去开矿而已,能顶了什么事!
  其实,在保科正之心目中,大陆才是倭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