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1172节 漕运改海运之成功
  任何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湖州米商墨某拥沙船二百艘,因不满官府的沙船赎买政策,对于补偿费不满而鼓动船民万余民闹事!
  湖州城为之堵塞,轰动一时。
  结果官府按“从快、从重、从严”的原则,将墨某于其乡下别墅缉拿归案,匆匆忙忙地宣判后,没收家产,发东南国流放!
  墨某闹事,作梦也没想到官府动作那么的快,他早就被官府注意到了,档案上有名字,资料充分,一闹事就抓起来。
  海上中华与陆上中华的男主人都是某只穿越小强,设立情报机关是这种小强的必由之路,怀着“总有刁民要害朕”阴暗心理的那只小强,简直就象他来之前的某只米国那样,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监控起来。
  成立中央情报局,负责监控全世界---蛤蟆张口,好大的口气;
  不要笑,还真的在努力着,中情局的情报网络已经铺设到欧洲去也!
  那年代,两中华是灯塔国,好些白皮都做了两中华的特务,作为“我们的事业”,以此为荣。
  成立军事情报局,监控军队和搜集外敌情报;
  接下来,他又成立了国土安全局,主要负责国内安全事务;
  新近成立的是“国家经济情报局”,搜集经济方面的情报,对于大老板、大户等,一概建档,墨某就这样撞上了枪口。
  各个情报局之间业务有重叠的地方,正是那只小强有意而为,他不会让任何一个情报局独大的。
  情报部门行事遵循一个原则,即“不存在”,他们从不抛头露面,不会公开亮相,财政部的公开预算不会有他们的内容,只有每日的情报简报才让人们知晓他们的存在。
  而任何官员也不得对情报部门进行探讨研究,反正领到他颜家俸禄的人都不得吱声,一位接触过情报部门的朝廷大员对情报部门的内幕有一次说漏嘴,说“什么东厂、西厂、南厂和北厂比起领袖的情报机关,简直是小孩子过家家一般!”
  特务猖獗,却不象周厉王止谤般让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是因为审判权没给特务机关!
  以前东厂为皇帝提供抓人、审问和判决一条龙服务,现在情报机关有抓人、审问的权利,但判决权不在他们手上。
  判决由各地的特别法庭和军事法庭负责,特别法庭是有素质的文官组成,他们有原则立场,证据不足,不会乱判,而军事法庭的军人法官们并不怕特务机关,他们也是暴力机构!
  有了制约,特务机关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所以他们无法高调。
  所谓流放其实就是劳动改造,好在有那么一个东南国!
  东南国的移民开发始终没有停顿,对人口的需求如嗷嗷待哺,来多少人就要多少人,有如个无底黑洞般。
  陆上中华各地的监狱空得象只鼓,狱卒无所事事,社会犯罪率创新低,民众不傻,他们知道那些官员们最喜欢的就是判决流·放东南亚,这该死的去东南亚,去时几乎不用钱,回途的船票贵十倍!
  太过丧心病狂,民众们抗议,终于争取到平价探亲的船票,三年一次!
  海上中华还是陆上中华的大金主,陆上中华当时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需要银子,官员也需要银子增加工资,靠的是海上中华的金援,海上中华给予了陆上中华不下三千万银元的各种援助和贷款,也助陆上中华站稳了脚跟。
  为什么马士英回来官场大地震没激发很大的冲突,大部分官员情绪稳定,因为老马从东南国带了大量资金,官吏们人均又提了百分之十的工资,谁都不想和老马过不去,何苦呢,以后的收入将会越来越高,闹起来什么都没了!
  漕运改海运这么大件事情,能够做得成功主要是用人得当!
  杨天生是个大海盗出身,海运存在什么猫腻他不清楚?
  他招商运粮,不用官府的力量,由民间船运公司完成。
  经历多年,中国的海运发达,远洋航行不在话下,大陆到旭日城、从旭日城到苏伊士城,都是上万里的海途,海运运力巨大,能够供应二三十万人的补给,上海到天津不过区区几千里,真不是件事!
  论到海运,杨天生是宗师级的人物,就算官府与船运公司说“漂没”,漂没多少,怎么个漂没法,说得过他?
  他制订规章制度,曰商船运送漕粮,酌给耗米;漕粮无故缺损,令船主赔补;验米交米,专派大员经理;海运漕粮,饬沿海水师巡防;海运船商,分别奖叙;所有运费由官府和船商面议商定,在漕粮上船时发放。
  出台《大明查米章程》,运米以实到数为主,不讲什么漂没,彻底地去除了这项陋规。
  加强纪检,防止交米收米时官员上下其手,他有情报机关帮忙,采取“钓鱼执法”,令到官员们闻风丧胆,谁都不敢贪墨。
  这个不信任官员的手段,换作前明时期早被文官们喷得一头雾水,皇帝都坐不稳金銮殿,而在现在?
  新明学起了东南国,来“政治站位!”
  一旦通过的决策,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就要站在朝廷这一边,坚决执行,否则分分钟下台没商量。
  所以新明能够做事,做成事,不象前明那些文官钩心斗角,专门扯皮,事情办不下去。
  从此之后,漕运改海运,不仅仅是货物运输,南北的人员往来也多坐海船,官府批准成立了民营的船运公司,班船运货运人,习以为常。
  海运的发达还促进了保险业的大发展,官方资质的船运保险公司如“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中国保险”等一批保险公司茁壮成长,他们为船只提供平安险、水渍险和一切险等,为人员提供人身保险。
  当出事后,保险公司负责理赔,从而降低了社会运营的风险。
  人货船上保险,起初是自愿,后来变成了强制,不管怎么样,保险业为海运事业保驾护航,促进了社会的良性发展。
  海上船帆簇簇,船只往来,漕运改海运,南北交通顺畅无比,而新明社会没有大的动荡,一些老官员对比往昔,实不敢相信竟有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