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大秦之系统骗我在仙侠世界 > 第209章 百里空巷,始皇亲迎(求月票订阅,1)
  咸阳关口。
  秦始皇头戴冕旒,着黑水龙袍。放下手上的望远镜,脸上满是笑容,笑着道:“蒙卿,国师他们可算是回来了。”
  前前后后得有四个月的功夫,关中此刻已是银装素裹。放眼望去,皆是白茫茫的一片,瑞雪兆丰年,来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土豆终于又收获了一季,产量有所下降,平均大概三十五石。能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有此产量,没人不满意的。治粟内史高兴的合不拢嘴,天天掰着算筹,还说秦国以后再也不怕灾祸,粮食会多的爆仓!
  耧车和曲辕犁的出现,能大大节约人力。北伐匈奴大获全胜,俘获牛羊无数。很多都能用作耕牛,来年日子会过的更好。
  这次土豆大熟,能令来年整个咸阳都种上土豆。粮种都已分发下去,几个老县令激动的直哆嗦。千叮咛万嘱咐,让黔首万万不要食种粮。这可都是国师心血,来年还得参加比赛嘞。
  听淳于越博士的意思,来年除开基础的土豆杯外。整个咸阳所有种土豆的都要来场大比,前三甲皆可获得额外赏赐。首名者,赠三金外加台织布机和葛布三丈!
  啧啧,这谁不想要的?
  这主意是淳于越想的,总体则是由他和喜安排。秦始皇知晓后也是高度赞赏,这和聪明人待久后,果然比之前要强的多。
  古人不缺创造力,并不需要全都由白稷所做。就说钉子,当初只是想着钉马掌,而鲁匠却想到了用带尖头的钉子去做工。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而且还很牢靠。
  榫卯没有足够的积累,根本玩不转。相反,钉子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建立的学宫,其实就大量运用到钉子,很多都是以钉子钉牢的。
  蒙毅在旁笑而不语,遥望远方。
  是啊,可算是回来了。
  李斯冯去疾二相站于左右两侧,隗林等大臣位于后侧。秦廷朝臣勋贵皆是在后面等候着,翘首以盼。负责宫廷音乐的太乐则是安排擂鼓吹号。沉闷的战鼓声和牛号声响起,整个咸阳皆是沸腾。时不时便会有玄鸟卫纵马而来,汇报消息。
  很多黔首皆是自发而来,一大早便聚集于此地等候。互相之间议论纷纷,探讨着北伐匈奴之战。军报他们自然看不到,但是诏书他们看得懂。而且纸是包不住火的,黔首们总归能得到消息。
  于是,画风就变了。
  本来消息很正常,越传就越玄乎。
  “听说了吗?国师手握三尺剑,斩敌千人!”
  “我听人说,国师斩敌三千人!”
  “……”强牺 9bzw.com 读牺
  白稷让扶苏写的是天降神火,令头曼城付之一炬。现在变成了白稷口吐神火,焚城斩敌十万余……
  我呸!
  头曼城算上牛羊戎马,怕是也没十万。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戎狄死活,在诸夏眼中是不算什么的。所以,令有恶意的黔首以做饭后的谈资。
  伴随着战鼓擂响,无数黔首皆是踮起脚根看着。天空中,金雕展翅翱翔,发出清脆的鸣叫声。
  “天空一声巨响,雕爷闪亮登场!”
  “本大爷又回来了!”
  不少勋贵抬头望去,他们都知道这金雕是白稷所饲。扶苏送来的军报,可是着重夸赞了白稷饲养的这些猛兽。特别是大毛,穿着身铠甲,在战场上是横冲直冲,堪比凶猛的战车。这候 9 bzw.com* 章汜
  类似于大毛本身就重八百斤,再加上厚实的铠甲,起步得有九百斤。而现在的成年战驹,大概得有一千二至一千五百斤。论重量,大毛并不占优势。但是,在关键时刻俯冲而出,绝对能惊得战马嘶鸣。一巴掌拍下来,能把人拍的直吐血。
  其余的猛虎灰狼更是堪称战场上的幽灵,出现的那刻便令无数戎马不安。这是来自于野兽本能的畏惧,特别是胖虎堪称顶尖杀手,扑出去直接咬住敌人喉咙。
  还有就是一大票野猪,跟着冲锋陷阵。锋利的獠牙足以刺穿一切,身上还裹着厚厚的泥浆,形成了天然的铠甲。所以,秦国打仗的画面有些奇特。一大票野兽前赴后继,别说匈奴,就连他们也素未见过这种阵仗。
  逐鹿之战,黄帝请来各路神灵猛兽,可人家那是传说中的。现在倒好,来自遥远东方的秦国真干了这事,这是人能干的?
  终于,黑压压的大军出现在远方。两丈高的天命玄鸟大旗随风狂舞,猎猎作响。不过片刻功夫,三路大军便已抵达咸阳城前。所有人同时下马,摆成战阵,透着股森森杀气。
  这都是历经血战而不死的锐士,秦国称霸天下的勇卒!
  “屠睢不辱使命!”
  屠睢作为此战上将军,向前踏出半步。单膝跪地,双手奉上兵符和符节。同时,便有属官拿出份竹简,朗朗开口念诵。
  “二十九年,上将军睢凯旋。斩敌五万余,俘虏十万,破匈奴王庭,杀头曼单于,大获全胜!”
  属官言罢,便将竹简交予侍郎。秦始皇爽朗大笑,亲自将屠睢搀扶起来,“屠睢将军勇武果敢,北伐匈奴,立下大功,朕当封赏!”
  “多谢陛下!”
  屠睢一拜再拜。
  秦始皇显得很满意,示意他暂且退下。而后快速走至白稷面前,脸上满是笑意,“此次北伐匈奴,国师出力不少,朕感激不尽。”制大 制枭
  “为秦国效力,为稷本分。”
  白稷也是不卑不亢,作揖行礼。这一幕幕自然都被太史所记录下来,类似于此等事迹足以传诵千古。彰显出君臣相处之融洽,臣拜君,君亦拜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