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建设盛唐 > 第二八六节 帝国军事会议(二)
  王德真讲述的是对吐蕃军略:“……吐蕃民众全民皆兵,大非川一战,以四十万打我十万,乃集中优势兵力之策也!然则战后,吐蕃并无大举措,可见其实我军亦重创了吐蕃!”
  “是以我军伐吐蕃,当效战国秦朝灭楚之例,王剪集六十万大军,攻破楚国,兵少不可成功,当兴大兵,一战而胜!”
  此其一,冯小宝上奏过,他当初过大非川,与吐蕃人接战,觉察到吐蕃人虚实,认定吐蕃人在大非川一战也损失不小,若当时唐军有二十万,只怕战局结果是另一回事。
  “其高原苦寒,若不适应,必致生病,与三国赤壁之战,曹操帅军南下,军多得时疫,乃不适应同一回事!”
  “是以军队适应高原,进驻高原,能生活、能作战,可早派军队适应,多征用周边族类,他们先天上占有地利,可以与吐蕃人平分秋色……”
  “若人马不适应高原气候,不如不战!”
  此其二也,冯小宝同样上奏过。
  “吐蕃山川险固,当以骑兵与山地兵并重之策,骑兵击破吐蕃人机动部队,山地步兵负责攻破吐蕃关隘,亦应使用专业工程兵,于崇山峻岭中开辟道路。
  骑兵、山地步兵和工程兵三方兵力协助,以此实行,乃是我方取胜之道也,当可致胜!”王德真貌似是胸有成竹地道。
  老兄啊,这些都是我说的,你欠我专利费没给啊?
  冯小宝边听边翻白眼!
  他这些宝贵经验,都是他站在后世智慧的结晶,上奏朝廷,转给兵部,王德真照搬可也,很有道理,听得其他人等频频点头。
  ……
  王德真分析过敌情我势之后,开始讲述我大唐战备情况。
  武将方面,一个个介绍过去:
  高句丽、新罗方向的宿将大部分撤离,刘仁轨,第一个闪亮登场!
  刘仁轨,出身汴州尉氏,曾在白江口之战中大败日本、百济联军,为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宾客。
  他能文能武,武将行文事,文臣行武事,
  咸享五年(674年),任鸡林道大总管,东征新罗国,因功进封爵号为乐城县公,现已经返回朝廷,以待对吐蕃之战。
  而新罗方面的另一个主力大将李谨行已然西调,加入了对吐蕃作战将令的序列中,调任为积石道经略大使。
  先后介绍此两人,顿时人们鼓起掌来,刘仁轨和李谨行在新罗打得不差,是帅才,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再有左监门卫中郎将令狐智通发兴、凤等州兵以备战事;
  洛阳牧周王显为洮河道行军元帅;
  工部尚书刘审礼等十二总管,这家伙不错,检校左卫大将军,能文能武,敢于作战。
  十二总管中除他之外,还有名将裴行俭,早年得苏定方教授用奇兵,曾为安西大都护,不过他主要在西域一带活动,不入凉州战事。
  并州大都督王轮为凉州道行军元帅;
  左卫大将军契苾何力,这是军中大佬,太宗时期已经东征西讨,立功无数。
  凉州道诸军中,曾参与征讨高句丽的鸿胪卿萧嗣业也在军中。
  军中将星荟萃,当介绍到小将冯小宝时,大家都看着他,掌声居然最为热烈!
  别看他小,杀人不少!
  特别能杀人,等他从小杀到老,只怕杀的人数冠于诸将。
  对这等“人才”,个个谁不打心眼里敬佩,关键是他得到了帝后的大力支持!
  以他的升迁飞速,谁都不会看他顺眼,都想踩他几下,但是,这小子通天的!
  以中央军将领身份,久在地方,无人节制,若不是朝廷充分信任,岂能如此!
  再以文臣领屯边事务,开发土地四十五万亩,支持了朝廷大军征伐吐蕃事务,换言之,大伙儿都在吃他的粮食!
  大伙儿也不傻,方才兵部尚书王德真所讲的军略,很多都听冯小宝谈过的,小小年纪,有此见识,能对吐蕃战事有的放矢,一针见血,实在难得!
  将来,很可能出任宰相也不出奇。
  各位高级文官和将领,消息灵通,最新的消息是他拖了天皇与天后最宠爱女儿的手!
  拖着她出外面游玩,御史狂攻,结果天皇与天后替他抵挡下来。
  这是什么意思?
  这小子前途无量,既不可以得罪,那就与他友善吧!
  所以在大伙儿热烈的掌声中,冯小宝不得不举高双手向大伙儿致意。
  ……
  兵员,发凤、兴、陇、晋、庆、延诸州壮士,达六万之众,组建山地步兵师!
  朝廷,真的是发狠了,足足六万人哪,
  山地步兵师是冯小宝的说法,朝廷认可了他这种作法,以一万二千人为一个师,共五个师。
  这还是第一步,还有可能开始第二步、第三步。
  六万人俱到鄯州接受训练,归属洮河道行军元帅节制,粮食主要由通湟县提供(优惠价格购买)及外地支援。
  鄯州,乃西宁一带,海拨二千米以上,而他们的训练将驻扎高山之上,尽量达到四千米高度,以适应青藏高原的气候和高原反应。
  而接近吐蕃的各州军马,积极训练,还去凉州、甘州等地征调战马一万匹,均为河西大马,提供给各州军马使用。
  据兵部的介绍,一旦出动,骑兵有十万之众。
  ……
  粮食,仅通湟县出产的粮食一年即有70万石(唐制一石是103斤),能够给军队极大的支撑,如果没有这笔收入,大唐兵部在仗还没打就纠集六万人集中,只怕支边的民夫要累到吐血了。
  通湟县这一带出产大量牲畜,军队需要的肉食得到了较高的保障。
  冯小宝上有奏折,指出光吃米面的军队是打不过吃青稞、牛羊和奶的吐蕃人,必须类似他们的食谱,才可以在高寒地带生存和作战。
  “臣之军队,之所以能打仗,是米面管够,肉类较多,奶酪不乏,强壮过于吐蕃人,加上河西大马,与吐蕃人一对一打仗,必是臣之军队胜利!此乃我大唐取胜的基础也!”
  他的建议被采纳,朝廷咬着牙关,给前线军队特别提供了更高的伙食费,正如冯小宝所言,米面管够,肉类多了一到三成,不过奶酪则销路不太好。
  各部将士不习惯吃奶酪,冯小宝嗜食奶酪则另有原因:他在国外留学泡上一头金发马子,人家吃惯奶酪的,在她的带动下,冯小宝也吃了起来,越吃越香,这个生活习惯带到了另一个空间位面。
  他的部队在他的带动下,上上下下都适应吃奶酪,后来远征时带来的好处多多。
  ……
  兵器、装甲等装备,从洛阳到凉州,从丰州(北方)到辰州(南方),都是兵器、甲板敲击的叮当声。
  火炉正旺,烧红的铁水如流。
  妇人们聚精会神,穿针引线,缝制军服。
  堆积如山的的兵器与装甲;一匣匣整齐的弓箭;一包包的军服。
  整个大唐帝国,为了这次吐蕃的战争,自上而下都作了认真的准备。
  就拿帝后来说,他们削减宫里用度达三分之一之多!
  搞笑的是皇帝,他身体差,又惧内,结果身边的妃嫔稀少,大大地节省了一笔开支,俱用到了他的军队上,其中冯小宝的部队就得到了宫里的特别费赏赐给他,着他努力带好军队。
  他也不负期望,将大量的资源落在军队上。
  一切只为打赢吐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