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规则系学霸 > 第六百零三章 太空穿梭实验,十秒内抵达月球!
  空间站的研发已经到了最后阶段,航天局已经上报了具体发射时间,实际上,早在两年以前,航天局就做好了时间表,首先发射的就是核心仓,也就是空间站最中心的部分,其他部分则一个个发射上去,应超高的太空对接技术,和核心舱进行链接。
  这个过程是非常慢的,每一部分,包括实验舱、载人飞船、货运舱等,都需要单独的运送。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反重力技术,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之前已经应用反重力推进器,运送了好几颗飞机上天,相关的部门认为技术已经成熟,可以直接运送质量高的空间站上太空,而且论证过程中,发现危险性很小,因为反重力推进器有个特性,就是能够直接回收。
  一般的火箭推进器发射升空以后,在落到地面上的都只有残骸,主要因为大部分主体都是燃料,其他部分也并不重要,因此并没有做复杂、得不偿失的着路系统。
  反重力推进机就不一样了,因为是采用反重力推进,下落过程可以再开启反重力装置,就直接解决了着陆的问题,蕴含高技术的大型装置也不可能不回收,着陆问题是最开始就研究的。
  既然反重力推进机能够回收,使用的也不是火箭燃料,过程能源消耗比较少,危险系数也就大大降低。
  这次高层领导、航空集团以及反重力实验组、理论组组成的视察团队,来到航空局的目的,最主要也是查看大型反重力推进器。
  反重力技术的发展,其实让空间站项目很尴尬。
  之前空间站项目是重中之中,但现在似乎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大型反重力装置升空,是没有技术壁垒的,就完全可以让大型反重力装置,作为一个太空上做研究的平台,直接顶替了空间站的作用。
  大型反重力装置的好处在于空间足够大,而且安全系数非常高,只是操控性相对差一些,必须保证有更多的宇航员长期工作。
  但只是一点,空间足够大,就远远甩开了原来的空间站。
  当然了。
  现在的反重力装置,还不能直接顶替空间站,因为并没有相应的防护措施,空间站是完全封闭的,而且使用的是各种高端材料,反重力推进器则是敞开的,外层并没有封闭。
  但是外层的封闭问题,其实也不是问题,尤其是z波压缩材料出现后,就更加不是问题了。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种压缩轮镁合金材料,涂抹在材料形成轻薄的一层,就可以再可以直接对抗太空中的辐射,甚至是太阳所放射出来的带电粒子,也就表示,使用这种材料封闭反重力装置,就可以让装置上升到一千公里外,到真正的太空中。
  这也是很大的优势。
  空间站的高度设定在四百公里左右,最高也不超过六百公里,这主要是因为,空间站的活动,还需要受到地球磁场的保护。
  在距离地表一千公里以内,都是地球磁场干涉的范围。
  这个范围内,太阳发散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会被地球磁场影响发生偏转,也就不会直接影响到空间站、卫星运行,上升到一千公里以外,就肯定会受到高速带电粒子的影响。
  太阳发散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对于电子设备具有非常大的威胁,也许一次普通的太阳风暴,就足以让一千公里外的电子设备发生损坏。
  有了新发现的铝镁合金涂层材料,可以直接运用在太空装置上,可以把卫星、空间站,直接放置在距离地表一千公里外的轨道上。
  这样就方便更好的进行实验,更好的对宇宙进行研究。
  这些都是空间站项目尴尬的地方,因为他们所做的研究,都差不多已经到定格了,不可能发现了新的保护材料,就更改重新进行设计。
  总之,航空局还是很尴尬的。
  不过领导团队对于空间站项目,还是非常重视的,一则是国内还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站,反重力技术发展起来,但距离完全成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另外,空间站项目也可以作为先期探索,帮助后续太空探索积累技术和经验。
  视察团队进入航天局以后,就被招待着观看了空间站各个部件,还有相关人员演示的升空计划书。
  其中牵扯到了一系列复杂的技术,但明显能感觉到,好多原本的设计,都被划掉了。
  比如,对接技术。
  空间对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你的原本的设计是每一个部件单独运送,就需要在太空上完成精密的拼接。
  现在不一样了。
  计划被更改为使用反重力推进器,一次性把几个部分全部运送到太空中,就根本用不到拼接技术。
  一群人看完了空间站,却都在谈论着反重力推进器。
  相比来说,他们还是对反重力推进器更感兴趣,因为反重力推动器,就像是跨时代的科技产物,而空间站技术,国际上已经有了。
  赵奕倒是对空间站感兴趣,但是他感兴趣的点不一样。
  他和空间站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周皓民院士,一起走在队伍的中间,感兴趣的问道,“空间站项目还能调整吗?我的意思是说,我想加一个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什么实验装置?”周皓民疑惑问道。
  “z波发生器!”
  “为什么?”
  周皓民小声问道,“据我所知,已经发射了过十几个小型z波发生卫星了吧。”
  “不一样啊。”
  赵奕道,“那些只是小型的z波发生器,性能实在是太差了,我希望安装一个中型的z波发生器,最低也有三十吨左右,我刚才看了空间站的各个仓,感觉安装载人飞船上,是最适合。”
  “三十吨,有点太重了吧?”周皓民皱了皱眉头,“如果是安装个三十吨z波发生器,各种数据需要重新论证。赵院士,这个事情太大,我没办法做决定,你能说出为什么吗?”
  前面的领导和周围几个人也看过来啊。
  赵奕倒是没什么不可说的,因为是非常大的事情,不可能藏着掖着就做到了,“安装z波发动机,当然是要做实验,太空中受到的磁场影响,相对要小很多,中型的z波发生器,性能勉强够了,可以做很多实验。”
  “比如呢?”
  “材料压缩,以及z波研究。”
  旁边有个航空局的人问道,“但是,能源呢?中型的z波装置,使用一次消耗很多能量吧?”
  “当然。”
  赵奕道,“不一定是直接安装z波发生器,我是希望能够预留出一个拼接口,能把z波装置链接上去。这个对于z波的研究非常重要。”
  几人讨论着进入了会议室。
  赵奕和几个院士、核心人员以及领导,一起进行到会议室里,说起了预留z波发生器端口的目的,“我最想要做的实验,在太空穿梭。”
  “太空穿梭?”这个词一出来,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没错。”
  赵奕道,“大家知道,z波能够直接对空间进行压缩,而空间罩可以屏蔽空间压缩,所以空间照就可以直接在被空间压缩的区域穿行。”
  “如果在空间站上预留一个z波装置拼接口,就可以在空间上直接发生z波,再让开启空间罩的反重力装置,在z波覆盖的区域穿行,我们就能通过穿行情况,来研究空间穿梭技术。”
  “基于我的计算来说,中型的z波发生器,在距离地表四百公里左右的距离,发射的z波能一直覆盖到月球表面,并持续十秒作用,而在短短的十秒内,足够反重力装置,穿梭到月球表面了。”
  “首都的会议上,大家都知道,我支持太空飞船计划,而这个空间穿梭实验,就是太空飞船的核心技术。”
  赵奕说的内容让所有人都呆住了。
  会议上有不少人都听过z波压缩空间的原理,也听说赵奕所说的‘空间穿梭’,但他们总是觉得距离真正实现还有很远很远,也许几十年,都不一定能做到。
  正因为如此,太空飞船计划一直都处在论证中。
  一个需要几十年才能够完成,并且需要海量资金投入,还不一定能有收获的项目,肯定需要很长时间进行论证,并且等待配套技术成熟才可以。
  太空飞船计划的核心有两个,一个就是能源相关的核聚变装置,另一个就是空间穿梭技术。
  前者已经在研究中,并且有了一定的成果。
  后者,甚至很多人都不相信。
  哪怕是在高层会议上,也有不少人提出质疑,因为太空穿梭技术,听起来就充满了幻想,几秒钟就抵达火星,可能吗?
  这听起来,就不像是人类短时间能实现的,也许未来几百年都不一定能实现。
  所以听到赵奕直接说起太空穿梭技术,并且想在空间站上留下z波发生器链接端口,希望后续进行太空穿透的实验,好多人顿时震惊了。
  “真的可以吗?”
  “赵院士,你不是开玩笑吧?”
  “这,可能吗?”
  赵奕很肯定的说道,“我当然不是在开玩笑,最好就是能直接安装一个中型的z波发生器,我想发生器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再其次,也要预留一个安装发生器的拼接口。”
  “按照我的预计,现在已经有了相关的技术和材料,大概再过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进行第一次太空穿梭实验。”
  “我计划目的地是月球,只要实验不出问题,十秒内就可以抵达月球。”
  “再次声明,这不是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