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南唐节度使 > 第441章 连夺两州
  池州。
  经过两年时间的休养生息,池州已渐渐恢复元气,人口开始增长,吃不饱饭的百姓越来越少。
  然而卢维义是个枭雄,他积极向徽安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强大,然后获取更多地盘。
  只可惜周围动乱虽没停过,他却并没有捞到太多好处,眼睁睁瞧着与他相邻的陆原一步步发展壮大,他心中又是羡慕又是烦躁。
  陆原奇袭杭州后,他曾召集部将商讨奇袭金陵的可能,结果遭到所有部将一致反对,闽国包围战时,他利用信州空虚,总算夺取了半个信州土地,这也是他两年来唯一的收获了。
  卢维义手下也有一个工兵院,院使是当初仿造出连弩弩失的王磊。
  这两年时间,王磊成功仿制出十六连发的连弩。建武军反扑信州时,这种连弩便在守城战时起到了不错的作用。
  唐皇李璟死后,卢维义本还以为可以趁机攻占些唐国土地,然而大量北军出现在长江北岸时,他意识到自己遇到了危机。
  赵匡胤军队的战力在与唐国交战后,威震整个江南。卢维义和唐国禁军打过仗,深知他们战力强大,结果却完全不是赵匡胤的对手,这让他有些胆寒。
  他并不觉得自己能在陆战上与赵匡胤一较高下,北军不善水战,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让他们上岸。
  因此卢维义放弃了向唐国进攻,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在池州布防,当他得知赵匡胤派使者过来说降自己时,心中很有些动摇。
  营帐中,卢维义召集手下部将,将赵匡胤派人招降的事说了。
  “你们怎么看?”他一双虎目在众人中扫过。
  贾武最先开口:“卢大哥,赵匡胤一年内就打下唐国北边十几州,这等英雄人物,我等不如归降了吧。”
  谢让立刻反驳:“唐国之所以败的这么惨,是唐皇李璟决策失误,并非赵匡胤有多强。池州城兵精粮足,又有长江天险,怎能不战而降?”
  卢维义烦躁的抓了抓头,他发现每次集议时,手下总会出现两派吵来吵去,也不知到底是自己的问题还是手下的问题。
  “好了,你们别吵了。”他吼了一声,目光转向许达,“你的看法如何?”
  许达沉吟道:“末将以为不必理会赵匡胤的招降,我们可以先守着长江天险,如果守不住,还可以向吴国求援。”
  “吴国就算派兵救援,也未必打的过赵匡胤。”贾武瞪眼道。
  “放屁,前几天吴军就在长江上大败周军!”谢让冷笑。
  卢维义用力拍了拍桌子,怒道:“你们俩给我闭嘴,听他说!”
  许达凝声道:“就算将来形势真的危机,节帅也可以去投靠吴国,咱们出兵帮过吴国,节帅与陆原也算旧交,投靠他总比投靠赵匡胤强。”
  卢维义拍案道:“好,就听你的,赵匡胤想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我宁国军,那也太瞧不起人了。”
  谢让大声道:“节帅,咱们不如杀了赵匡胤使者祭旗!”
  “蠢货,平白和赵匡胤结下死仇有什么好处?”卢维义没好气道:“许达,你去派人好好招待使者,就说本帅有病在身,不便接待。”
  许达领命出了营帐。
  ……
  杭州。
  陆原手下石崇信部已经完成了进攻登州的准备,然而杭州局势的变化,让他暂停了登州计划。
  几天前,萧十郎率领两万水军接连击败周军,这让陆原心中踏实了许多。
  赵匡胤威名太盛,陆原一直对他心存忌惮,这次水军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他的信心,让他击败辽国、收复河山的心愿也更加迫切起来。
  根据前线军情,唐军奉化军败给了赵匡胤,这让唐国的实力虚弱了很多,除了杭州城的三万禁军和几千奉化军外,常州、宣州都只剩下一万江阴军驻守。
  这种机会陆原自然不会放过,他传令第三军继续向常州靠近,第一军也做好攻打宣州的准备。
  第三军如今编制已满,共有三万人,全部是骑兵,装备精良,骑兵中有一半是装备了重甲的重骑兵,可以说是陆原手中最精锐的部队之一了。
  蒙孝得到命令后,大军迅速开拨,他早已打听过常州虚实,知道守军并不多,命叶守雄带一万骑兵为先锋,向常州火速逼近。
  叶守雄一改攻打秀州时的谨慎,进军神速,两天便来到常州义兴城下。
  “将军,城墙上好像没人。”副将沙臻说。
  叶守雄冷笑道:“看来是放弃义兴了,传令,大军不做停留,继续向无锡城前进!”
  众将士齐声应命。
  两日后,叶守雄来到无锡城外,发现又是一座空城。叶守雄进驻无锡,命斥候将消息传回后军,望着西边金陵城方向,目光有些火热起来。
  唐军如此不堪一击,让他看到夺取金陵的希望。
  ……
  杭州,文德殿。
  陆原接到徐前的塘报后,心中很有些感慨,徐前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宣州,再加上前几天蒙孝的奏报,他已经兵不刃血就拿下两州。
  想当初他攻打睦州时的艰难,简直是天壤之别,他渐渐体会到以势压人的感觉。
  陆原以前弱小时,必须时刻防备别人来打他,就算击退来犯之敌,人家依然死盯着徽安府,而到了现在,几乎没有敢再打他的主意,只有他攻打别人的份。
  一切都是从打下杭州后,局面开始产生根本变化。
  此时的陆原胃口也与以前大不相同,常州和宣州已经满足不了他的野心,比杭州更加繁荣的金陵进入了他的视线。
  他手下的将军们频频请战,想要攻打金陵,陆原也觉得以自己如今的实力,或许可以拿下这座人口大城。
  正思索间,一名亲卫进入书房:“君上,工部员外郎廖山求见。”
  “让他进来吧。”
  片刻后,穿着青色官服的廖山进入书房。
  “臣廖山拜见君上。”
  “廖卿有何要事?”陆原问。
  “臣想向陛下举荐一人。”廖山一脸肃然。
  “何人?”
  “唐国侍中韩熙载!”
  “韩熙载?”陆原微微有些吃惊,这可是历史名人。
  “是的,他希望在吴国入仕。”
  陆原沉吟半晌,开口道:“可以让他去德文馆,之后再给他安排官职。”
  这阵子,陆原收到过很多投效自己的书信,其中就有很多是其他国家的重臣,甚至包括周国宰相冯道。
  来到这个世界这么久,他对历史名人也没当初那么有兴趣了。再加上韩熙载在唐国危难时投靠自己,让他对此人印象并不太好,因此没有直接给他授官。
  廖山瞧见陆原态度冷淡,不仅没有失望,反而暗暗喜悦,他开口道:“臣知道了,不过韩熙载提出想见君上一面,不知君上是否愿意接见?”
  “让他进来吧。”陆原迟疑了片刻,开口。
  “是。”廖山躬身离开书房,一路行至工部,韩熙载早已在他公房等候多时。
  “如何?吴王殿下可愿见我?”
  廖山淡淡道:“本来君上十分繁忙,是没时间见你的,是我一再进言,君上这才同意见你一面。”
  韩熙载大喜:“多谢廖兄,还请快快带路。”
  廖山并没有动,他低沉着声音说:“等会面见君上时,你最好小心说话,不要卖弄你那些诗词,否则惹恼了君上,我也救不了你!”
  韩熙载并没有意识到廖山话中的敌意,笑道:“不会的,廖兄尽管放心。”
  廖山暗哼了一声,说:“跟我来吧。”
  进入文德殿,廖山还没开口,韩熙载便急忙说道:“吴王殿下,在下有重要情况想向殿下单独汇报。”
  陆原点了点头,示意廖山退下。廖山心中有些不满,瞪了韩熙载一眼,躬身退下。
  回到工部后,廖山憋着闷气干活,一直到了下衙时,也不见韩熙载来找他,这让他隐隐有些不好的预感。
  接下来的几天里,廖山再没见到韩熙载一面,去皇宫找其他官员询问时,也都说没见过他,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