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回到三国当皇帝 > 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货郎的童谣
  兖州那边青州黄巾又祸害了什么地方,兖州军又跟青州黄巾开仗了,还有关内的事情,董卓老贼被杀了,但是后来设计杀他的王大人,又被董卓手下的李傕郭汜给杀了,皇帝又落到了李傕郭汜这帮逆贼手中云云。
  总之货郎们会把外界的不少消息带到乡里面去,然后通过他们走街串巷的一边卖货,一边将这些消息散布出去。
  有关传颂李琛功德的这些童谣,就是通过这些卖货郎的口,传遍了各地,并且很快被乡间的孩童学会,继续没事的时候唱着玩儿,让越来越多的人听到了这些童谣。
  而出这个主意的人,则是郑先,因为郑先才是李琛手下谋士之中,出身最低微的,少年时期,也生活在乡里,所以比起出身于名门望族的荀彧、荀攸以及陈群乃至是郭嘉都要了解乡里消息传播的途径。
  至于那些走街串巷的货郎,倒不是李琛安排的专门的手下,也不是专职的细作,而是一种新生的职业。
  李琛为了赚钱,开办的工坊之中,现如今开发了几种日常的简单用品,其实就是一些缝衣针,锥子,剪刀以及小刀之类的小东西,但是却是居家日常必被的一些离不开的小工具。
  这些东西不再是让工匠们一件一件打造出来的了,而是开发出了一些手动的工具,比如专门做缝衣针的手动制针机,原理也很简单,就是把铁使用多空拉丝的工艺,先拉成细铁丝,再截成一节节缝衣针长短,然后在一个手工冲锤上将一端砸扁,再到下一步冲孔,接着用手动的专用工具用力一搓,将针鼻搓扁,然后进入到下一步的打磨。
  虽然整个过程,还是需要不少人来完成,但是却有了统一的模具,只需要按照工艺要求,一步步操作就行了,即便不是铁匠,只要教给他们怎么做之后,让他们操作这些工具,也可以轻松完成工序。
  而且一个人只需要做一道工序,熟能生巧之后,手速就相当快了,故此做出的针,也形制统一,做工良好,关键是一天下来,一个仅仅一二十人的作坊,居然能用这些工具,做出来成千上万的缝衣针,而且基本上能做到一模一样,最后上油,一包五根或者十根,用一种油纸包起来,就可以拿到市面上贩售了。
  这种针比起铁匠们一根一根打制出来的针要更精致,关键是便宜!所以自然而然只要一上市销售,就很受欢迎,直接就把各地的铁匠挤的没法再打制缝衣针了。
  至于其它锥子、剪刀、小刀之类的东西,也是同理,相比制针反倒是更加容易一些,都是采取简单的模具和工具,设置一道道工序,统一让工人们流水线作业,每个人只需要学会用给他们的模具和工具,按照要求制作,连打磨都是有专用的夹具,夹住物件之后,固定角度在砂轮上打磨。
  最终做出的这些刀剪形制统一,质量上乘,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故此也就很容易卖了,定价方面也不高,起码比起普通铁匠做的要便宜得多,质量上还要比那些手工作坊的铁匠们的好,想卖不动都不可能。
  不过当初李琛在跑到竹邑,跟陶章他们鼓捣这些东西的时候,并未考虑过销路的问题,只是认为肯定好卖,随便给任何商贾,让他们在他们各地的店铺里面售卖就是了,肯定卖得很好!
  但是当真正的生产出成品的时候,李琛却突然间改变了主意,命陶章把这些产品全部交给赵博负责销售。
  至于销售渠道,则让赵博负责建立,原则上不得交给大的商贾进行售卖,而是在各地设立几个“批发点”,但是不公开零售,销售则交给一些专门在乡亭里落来回跑着做小买卖的货郎销售。
  货郎拿货之后,便会跑到各乡亭里落向乡民兜售,可以直接把销售铺到最最底层,让黔首百姓可以方便的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这些精巧而且便宜的货品,货郎也能趁机赚一笔钱,虽然不算太多,但是比起他们以前要赚得多得多了。
  一旦货郎在各“批发点”拿货,那就必须要把他们在乡里面打听到的各种消息告知批发点的细作,这样一来就用极低的成本,建立起来了一个非常密集的情报网络。
  另外个批发点还通过这些货郎,把一些李琛想要让老百姓知道的消息,传遍辖域之内的各地,让消息流动起来。
  这一招可是李琛自己想出来的,当告知了赵博之后,赵博都拍手称赞不已,这样做之后,他就等于建立起来了一张可以把李琛辖地之中所有乡村全部覆盖的情报网络,他就更加耳聪目明了,而且还几乎不付出任何成本,反倒是还能赚钱,比起他之前到处到各地招募细作,还要花钱养着这些细作要省老鼻子钱了。
  于是赵博立即就行动了起来,飞速的用李琛教他的办法,开始建立起了这样一张,由无数在乡间跑的货郎形成的情报网络。
  有这些刀剪以及针头线脑吸引,很快就越来越多的货郎,受到利益的诱惑,被赵博纳入到了他的情报系统高之中,一边为李琛卖货赚钱,一边还替李琛搜集各地的消息情报。
  这些货郎的消息非常灵通,而且在各地都很熟,几乎是李琛辖地之中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耳朵和眼睛,谁也不曾想到,这些人居然会主动成为李琛情报网的末端,为李琛提供源源不断的消息。
  为了让这些货郎更方便的在乡里活动,李琛还专门下令,各县给货郎开具专用的符节,也就是他们的身份证明,持着这种货郎专用的符节,货郎可以随便在本县各乡亭里落之间穿行,不必担心会被各地亭部的亭长亦或是捕盗们阻挡。
  有了这种专用的符节之后,货郎们来回走乡串巷的卖货也就更加方便了许多,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乡间第一批富裕起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