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238 长孙无忌的智慧
  高士廉的外甥长孙无忌,同样成为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之一。
  这个长孙无忌,拥有着高士廉那样的智慧,知道不争和懂进退。可惜的是,他没有高士廉那么好的运气,因为,他最终遇到了厉害的对手——武则天。
  长孙无忌是有运气的,因为他是李世民的舅子。
  长孙无忌,他的祖先由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三哥传下来的,本姓拓跋,因全力辅佐北魏朝廷,功劳最大,所以世代继承王公爵号。后来北魏皇族改姓,他的家族是皇族的长房,因此改姓长孙。
  他的出身非常高贵,高祖长孙稚,在西魏官至太保,封冯翊文宣王;曾祖长孙子裕,在西魏官至卫尉卿,封平原郡公;祖父长孙兕,在北周赐官开府仪同三司,世袭平原公;父亲长孙晟,在隋朝官至右骁卫将军。
  他是皇家后裔,再加上自幼好学,博览文学历史,秉性豁达机敏,富有计谋。而李世民又娶了他的妹妹为皇后。
  所以,他年纪轻轻,就被任命为渭北道行军典签,辅佐李世民征战,不久被提升到比部郎中,封为上党县公。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阴谋杀害太宗,长孙无忌请求李世民抢先杀掉他们。
  六月初四,长孙无忌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共九人,进玄武门讨伐并平息了李建成、李元吉的变乱。
  李世民被立为太子,授予长孙无忌太子左庶子职务。
  李世民登帝位后,长孙无忌被提升为左武侯大将军。
  长孙无忌这一路上走来,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再加上他本人又聪明,所以,他的内心里对自己,其实是很自负的。
  贞观元年,长孙无忌升任吏部尚书,晋封为齐国公,收纳一千三百户租税。
  李世民认为长孙无忌既是帮助他登上帝位的头号功臣,又是自己的舅兄,给他的待遇特别高,经常让他出入自己的卧室。
  长孙无忌是相当有智慧的人,比如,突厥的颉利可汗刚与朝廷结盟,而他国内的政局混乱,朝廷的多数官员向李世民建议攻占突厥。
  李世民叫来萧瑀和长孙无忌问道:“突厥君主昏庸、臣属作乱,屠杀无辜的百姓。如果不背弃两国间的盟约,就失去了乘乱攻取的时机;如果乘乱灭亡它,又丧失了结盟的礼仪。两种方案定不下来,哪种更好一些?”
  萧瑀说:“乘它弱小混乱,攻取好些。”
  长孙无忌却不赞成,说:“现在我朝致力于和平,等它侵犯边境,才能讨伐。它的力量已经削弱,一定不会侵犯边境。如果想打进突厥的腹地,我还没有看到必胜的把握。我认为暂且按兵不动,保持信用更为合适。”
  李世民听取了长孙无忌的意见。
  突厥不久就因为政局衰落而被消灭。
  这一点充分显示了长孙无忌的政治智慧。
  有人秘密上表说长孙无忌权力过大,地位过高,李世民把奏表给长孙无忌看,说:“我与你君臣之间,各个方面都无猜疑。如果各人把听到的话放在心里不说,那么我们的思想就不能沟通。”当下召集满朝官员,告诉他们说:“我的儿子都年幼,无忌为我立过大功,如今我信任他,就跟信任我的孩子一样。关系疏远的干预关系亲密的,新朋友干预老朋友,叫作不合情理,我不会听取。”
  李世民虽然表态无限地信任长孙无忌,但是,也说明了长孙无忌确实权力过大。
  皇帝的心思,从来都是难以预测的!
  他嘴上说无限地信任,谁知道他心里的猜忌呢?
  此时,高士廉还活着,他的为人处世影响着长孙无忌,所以他做到谦逊,懂得“月圆则缺,水满则溢”的道理,当下恳切地辞让宰相的官职,长孙皇后也替她哥哥向李世民申述。
  李世民不得已,就给了个头等文职闲官开府仪同三司的名义,免去了尚书右仆射官职。
  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十月,李世民颁发诏书授予他司空职务,长孙无忌坚决辞谢不受,他还托付高士廉向李世民禀奏说:“我幸运地当上了皇帝的亲戚,担心造成皇上偏爱自己亲戚的非议,因此斗胆冒着死罪请求不任司空职务。”
  李世民说:“我委任官员,必然选择有才有德的人。如果才能操行不合要求,即使是我最亲的亲人,也不会白白地授予官职,襄邑王神符就是这样;如果才干合适,即使是结下怨仇的人也不嫌弃,魏征等人就是这样。我如果因为无忌是皇后的哥哥而偏爱他,可以多赠送美女金银布帛,哪儿用得着把重要的官职委任给他,无非是看中了他的才能操行而已。无忌洞察事理,很有军事谋略,这些诸位都知道,我因此委任他三公职位。”
  长孙无忌又上表恳切地辞让,李世民下诏书答复说:“古代黄帝轩辕得到力牧就成了五帝中的第一帝,夏禹得到咎繇就成了三王中的第一王,齐桓公得到管仲就成了五霸中的第一霸。我自从当秦王时,您就是我的亲密助手,这样才平定天下,登上帝位。凭着您的功劳业绩才干声望,实在适合人们敬仰,所以授予司空职务,这是不应再三辞让的!”同时写了《威凤赋》赠送给长孙无忌,表达自己要用他的真心。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诏令长孙无忌和各功臣世袭刺史官职。
  长孙无忌等人忙禀奏说:“我们曾经披荆斩棘侍奉陛下,如今四海统一安宁,不愿意离开陛下,却让我们世代治理外地州郡,跟流放有何不同呢?”当下和房玄龄呈递奏表,请求皇帝收回成命。
  李世民看了奏章说:“划分土地赐给功臣,是古今普遍适用的道理,想请诸位的后代,保护我的子孙,长做保卫国家的重臣,让帝位永久传承下去。然而诸位把我高山大河般庄重的誓言看得淡薄,发出怨言,我还怎能勉强诸位到封地去吗?”于是停止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