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现言 >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 第448章 够了咋还吃
  大伙关心的不是上啥大学,大家注重的是容貌:“这姑娘真俊啊,个头又高。大婶子,您家的媳妇可是个顶个的好,这一个比她三个嫂子还好看。”
  “还真是,婶子啊,您家的四个媳妇,长得都跟花一样,红英都五个孩子的人了,论长相在咱村里还得是第一。”
  悠悠跟在后面逗乐子,故意的对大舅妈说:“大妗子,原来您是咱村的村花啊。”
  人们头一次听到村花这一说,全都楞了。还是“小老妈妈”反应快,她两手一拍,大声的笑道:“可不咋的,红英还真是咱村的村花,大伙想想啊,从她进门到现在,咱村里还真没有比她再好看的。”
  大舅妈红了脸:“大奶奶,您老人家就会拿俺开心,别人俺不知道,您家俺兰芝小奶奶,要模样有模样,要个头有个头,才是咱村的村花。”
  “你说这俺信,她那不是年轻吗,哪像你啊,都五个孩子,还是这么的好看。
  要说起来啊,你们妯娌四个,个顶个的俊,都算是村花。俺家兰芝,也算一个。
  真别说,这两年,咱村的媳妇,都倒着长了,比原来还显年轻,全都跟花似得。”
  “小老妈妈”这嘴,可真是会说,一番话把全村人都逗乐了。
  一群老爷们也在后面逗乐子:“‘小老妈妈’,你打扮起来也和花似得,比狗尾巴花不差啥。”
  “小老妈妈”转头掐腰,接着就骂上了:“你奶奶个脚,小瘪犊子咋说话那,你娘才是狗尾巴花。”
  大伙那通笑啊,就有爷们嘱咐自家媳妇:“媳妇,往后好好的捯饬捯饬,咱可不当狗尾巴花。”
  吴馨儿给家里的人都带了礼物,是机械手表,男式的是劳力士,女式的是欧米茄。
  她回国的时候打听了,听说国内的手表是紧俏物品,就专门购买了一批作为礼物。
  悠悠家的东屋,本来是舅姥爷他们住着,悠悠的姑奶奶来了,舅姥爷他们搬回自己家居住。
  换上新铺盖,吴馨儿和大卫他们两口子,住进了东屋。
  爱民舅舅的新房,舅姥娘早就准备好了,就在舅姥娘他们的院子里。进入腊月,舅姥娘就经常回家烧炕,屋子里非常的暖和。
  考虑到刘冉娘家条件好,舅姥娘怕她适应不了农村的生活,特别是洗澡上厕所不方便,从京都回来后,就在家里盖了个单独的卫生间。
  她也是在京都见识多了,感觉到卫生间的好处,自己家又不是没有条件,村里还有自来水。
  唯恐村里人不理解,怕大伙笑话她败家,是打着照顾儿媳妇的名义盖的。
  爱国舅舅趁机给自家和悠悠家,把卫生间都盖了起来,卫生间里的瓷砖、马桶和面盆,都是悠悠空间里的出品,不过她打着震宇公司的名号,说是从深南运过来的。
  为了洗澡方便,卫生间砌了取暖墙,安装了沼气热水器,想洗澡提前烧上半个多小时,房间里的温度就能升到接近30度,非常的方便。
  从悠悠爸妈他们进家,大舅妈就把各家的洗澡水烧上了。他们进卫生间简单的梳洗后,大卫和吴馨儿没啥感觉,可是刘冉知道农村的大致情况。
  她拉着大舅妈不解的问:“大嫂,农村里现在都有专门的卫生间了,就是在京都,家里有单独卫生间的,也不多啊。”
  刘冉说的是实情,现在的京都即使是住宿楼,也是单面的筒子楼。每个楼层一个公用的卫生间和厨房,每天早上上厕所,都得排队。
  大舅妈告诉她:“这是咱娘怕你不习惯,学着京都里的样子,专门给你盖的,不过俺们都跟着沾光了,家里都盖上了。
  别说农村了,就是县城,估计家里有单独卫生间的也没几家。俺知道县城就一个洗澡堂,不过咱村里有个洗澡堂,村里人洗澡倒是方便。”
  刘冉听了大舅妈的话,激动的说:“大嫂,真是太感谢您们了,爹娘对我真好。临来的时候,父母就嘱咐过我,入乡随俗,家里卫生条件可能不好,不准我乱挑剔。
  大嫂,您也去过京都,咱家这条件比京都都强,我爸妈肯定想不到。
  怪不得老首长住下就不想走,这条件确实好,比京都还舒服。
  京都就没有这热炕,又宽又大的躺在上面,可真叫舒服。”她说着还在炕上翻了几个身。
  大舅妈看到她这孩子气的样子,笑着说:“咱娘啊,进了腊月就开始烧炕,就怕你们来了屋子凉,这都烧了二十多天了,房间里温度当然暖和了。”
  听了大舅妈的话,刘冉舅妈不好意思的说:“嫂子,咱娘可真好,考虑的这么周到。我在家还住不到一个月,给你们添麻烦了。”
  “说啥傻话那,你娘家的条件那么好,下嫁给俺们四弟,天寒地冻的来到俺农村,俺还觉得委屈你了。
  时间长了你就知道了,咱二老爹娘,待孩子那是真好。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俺刚过门的时候,家里的生活还比较困难,二老自己不吃,也没亏过儿媳妇。
  那几年,咱家的好东西,都让俺和你二嫂吃了,俺俩一个接一个孩子的生,从怀孕到给孩子断奶,娘都是给俺们单独的吃。
  谁家待儿媳也没想咱家公婆这样的,人家都是儿媳吃孬的,老人吃好的,孩子能跟着吃上几口,都是好的了。
  咱家翻过来了,儿媳和孩子吃好的,老人和男人吃孬的,说出去都没人信。”
  大卫的华语,说的非常利落,看来平时在家里,主要是用华语。不过迪迪反过来,非得说英语,那纯正的英国发音,流利的语速,把个大卫惊的,叽里呱啦的一通喊。
  吴馨儿笑的不行:“他在京都,可是憋坏了,找了个翻译,发音那个别扭,交流起来,还不如华语省劲。”
  大卫不止是华语说的好,生活习惯也和华人差不多,看来是迁就姑奶奶养成的。
  吃晚饭的时候,这洋鬼子的筷子使的那个溜,夹起菜来得心应手,边吃边喊:“go!go!”
  舅姥娘听不明白,她小声的问姥姥:“秀芹,卫华姑父这是啥习惯,喊着够了够了咋还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