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796章 该是怎样就怎样
  一句朕也想知道,堵住了所有内阁的嘴。
  还说什么?官家让监察衙门查捐官,目的明确,似乎跟诸位真的没多大关系。
  至于门生故吏,若是真的有此违犯律条的行为,即便是内阁又怎样?
  原本担心的,或者说可用的借口,在知晓目的后,就没有立足基础了。
  至于方式,无非是心中有鬼的恐慌才对此有异议……
  当然,司马光除外,这老小子是真的担心朝政……修史修到了前朝,来俊臣和周兴对整个朝堂的害处,他是越看越恐惧。
  “司马相公,可是该撰写前朝了?别担心,朕不是武后,本朝也不会有酷吏!”
  赵曦驳了司马光的话,但对于司马光在修史上的贡献还是看重的。
  所以,就多了一句理解的话,也算是给司马光个坡……
  “臣谨记!”
  盛势浩大,其实目的很简单,倒真是内阁的诸位被蛊惑了。
  “富相,监察衙门查案跟政务无关,倒是朕所提及的梁山泊集约化渔业和农庄的事,内阁可曾商议过?”
  都干点正事,别整这有的没的。本来朝廷事务就繁忙,一个个怎么还有闲心考虑门生故吏?
  既然都闲,那就把这事一并做个吧。
  赵曦本来还想着自己先出个大概呢,这时候就想着直接交给内阁了。
  不是闲吗?给你们点事做。
  “回官家,老臣正在整理当日官家的提议,暂时未在内阁讨论。”
  “哦,那就提早吧。朕看众位也有空闲……”
  官家是越发强势了。内阁大臣全数进宫,本来意气奋发的,结果就这样散了。无数的地方官员私信,加上内阁诸位又商议半天,最后官家就这么简单的化解了。
  “富相······”
  “诸位别说了,老夫说过,此事不宜如此,谁人听了?不是官家武断,我等这般做法与逼宫何异?况且,直面君王,又故态重现,再次出现毫无秩序的争辩·····”
  “官家是怎样的,诸位不会不清楚。多来年一直强调秩序、规矩,如此因为道听途说便这般作态,可有体统?”
  富弼也学着官家,直接将各位想说的堵回去了。都是要致仕的臣工,这样做真不知道官家最后对阁老院会器重多少。
  “内阁议事也是如此?”
  太子并没有跟着内阁出去,还在勤政殿候着,他觉得今日这事有点蹊跷,需要等老爹解惑。
  “内阁议事倒不至于如此。一般而言,先是分管的内阁将问题、事务陈述,富相主导议事,有秩序的阐述观点,最后形成决策。富相说这是爹爹一直要求的。”
  “爹爹,今日此事又是为何?诸位内阁即便有心照顾门生故吏,也不会在这档口有此行为。偏偏整个内阁都是一致的。原本是群情激昂的,可最后就这样散了,孩儿不认为是爹爹的几句话的作用。”
  到底是锻炼出来了,能看出刚才的情景不正常。不错,憨厚是憨厚,做君王绝不能愚钝,该有的弯弯绕必须有。
  “大宋是赵家的,是皇家的,同样也是列为臣工的。君臣共同执掌大宋,这就需要任何人都必须在一定的框架下行为,君王也如此。”
  “我朝的朝廷,相比前朝而言,君权在先祖时就将独裁的可能杜绝了,只要朝廷还有良相,君王不昏聩,王朝延续的时间就会久长。”
  “这次内阁诸位臣工如此,是因为监察衙门的做法过了头,监察衙门又是直接隶属于君王,有超越朝廷其他衙门的权限。”
  “这一次监察衙门在满国朝声势浩大的行动,由于地方州府相互信息不畅通,每个州府的长官都以为是在查办自己,便有了私信咨询内阁的行为。”
  “当所有信息在内阁集中后,阁老们担心君王借监察衙门之权,撇开朝廷而随意处置朝臣,也就是要加强皇权。这才是内阁大臣着急的原因。在明白监察衙门的目的后,自然就没了担心······”
  “这样的形势,让内阁大臣在一开始有些急躁,就导致了没有秩序的局面,这是国朝早年的弊端。而为父所做的,则是借监察衙门陈述清楚,内阁大臣恍然之时,对无秩序的现象予以斥责······”
  说的有点多,这里面转的弯也多,赵曦是掰碎了揉烂了讲给儿子听。
  为君之道,并非某种特定的唯一的方式,温和还是强势,都需要根据情景来定。
  很少臣工再纠结监察衙门清查的事,有的也是牵连在捐官事件中的。鉴于官家和监察衙门的决心,谁都知道此事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清查工作确实很繁琐,即便是有千数监察官参与,也接近两个月才彻底查清了国朝所有捐官案情。
  具体说来,这样的情形也是因为朝廷拿下西北和西南两地后,新疆域需要大量的官吏,中原之地的吏员又多数不愿背井离乡,才有了这样的机会。
  监察衙门总计清查出靠钱财得官者九十三人,均在西北西南之地任职,而涉案的地方州府官员十九人,吏部涉案人员八人,基本都是审官院的。
  “官家,国朝的吏员选任,原本就是州府乃至郡县的主官职权,后来因朝廷承担吏员俸禄,吏部才介入吏员的选任之事。”
  “西北、西南之地收复后,朝廷的倾向是尽量不用党项或白蛮、乌蛮任官,才在国朝境内选任。即便是擢升一级,仍无法满足新疆域官吏的用量。”
  九十多人,就这样一下子全撤下来,本来刚刚理顺的工作恐怕要出现断档和脱节。富弼也不是要为吏部求情,只是就事论事。
  “情有可原,法令不容。责令有司以律查办······至于西北、西南之地吏员缺额,朕以为,国朝读书之人数量尚可,内阁完全可以责令吏部制定选任吏员的规定,各州府郡县以规定执行即可。”
  “所谓朝纲,并非单指朝堂,地方州府黎民百姓,都需要有纲遵行。若这一次朝廷容了捐官,就没有制止下一次捐官的理由,防微杜渐,此事必须惩处。”
  不管捐官的钱是进了个人腰包,还是入了地方州府公账,这是监察衙门的事,赵曦懒得究竟。赵曦是要从根本上杜绝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