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740章 什么算金瓯无缺(感谢盟主财叔宁打
  官家做任何事都没有单纯过。
  赵曦再一次召集内阁大臣商讨郑侠职衔事宜时,把大概的想法都说了……
  “官家,老臣并非不支持对大理用兵。其实,从大理高家谋反以后,大理的文臣武将已经由朝廷派遣了。从某种意义上,大理已经是国朝的州府。”
  张方平的话,虽然首先表明了支持谋算大理,可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没必要。
  “官家,臣以为,国朝于西夏一役,已经使整个朝廷用度捉襟见肘了。况且,将士接连作战,军疲将衰,虽然赏赐到位,老臣以为应谨慎决断,以防高粱河前车之鉴!”
  太宗朝时,国朝大军平灭北汉,不顾兵疲将衰之大忌,太宗独断专行,兵发北辽,欲收复燕云十六州。
  结果,在高粱河被辽军击溃。虽然有将领用兵之误,究其原因,兵锋衰竭绝对是高粱河兵败的原因。
  也是因为此役,国朝兵力从此一蹶不振。
  这才好转了多久?官家在西夏之战尚未结束之时,就要准备对大理用兵了!
  韩琦怕了,怕因为官家这样的决断,再一次把国朝拖进又一次兵力衰败的循环中。所以,都忘记为尊者讳了,口无遮拦的谏言了。
  “稚圭,慎言!”
  文彦博拖了一下韩琦。
  “陛下,老臣妄言了,请官家责罚!”
  韩琦也知道自己有点过了,文彦博这一拽,让他有点惊醒了。
  这不是先帝时,可他一遇到事,还是像先帝朝那样,毫不顾忌的开口。
  这是官家,威望堪比太祖的当今圣上。
  这个老韩……高粱河溃败的原因如何,那怕是都明白是太宗急于求成独断专行导致的,可从未在台面上这样被讲出来。
  要说赵曦真在意韩琦针砭太宗,不至于。可要说赵曦根本不在乎,礼节上说不过去。
  “哼!国朝不曾因言获罪,念你急国朝之忧,朕不计较。罚俸半年吧……”
  在意不在意,赵曦都得有个态度。如果真的无所谓的过去了,不仅仅是韩琦不尊长,就连他赵曦也会被人诟病的。
  韩琦的话虽然没挑明,谁都听出来这是在指责太宗,并且将高粱河之败局作为劝谏官家的对照。
  其实,臣工不论怎样劝谏今上,君王都不应该怪罪。但若是涉及先帝以及赵氏的祖上,那就犯忌讳了。
  韩琦的这个小插曲,倒是让勤政殿里一下子清净了,也让诸位内阁大臣冷静下来思考了。
  “诸位还是没仔细谨听官家所言。遣郑侠就职矿城,并非要用兵大理,或者说即便对大理用兵,也几年后的事了。”
  “从大理轮换的臣工所言,大理王室的旨意,出了宫门基本没多少部落执行的。即便是国朝派遣的臣工,也是帮忙治理段氏领地,培养段氏近臣。”
  “说白了,大理如西夏,乃是共主之政局。”
  “官家之于郑介夫的职能,乃是理清大理各部落之间的纠葛。正如张阁老所言,大理基本上已经是国朝的州府了,朝廷岂能让国朝的州府处于混乱治政?”
  “这几年,因朝廷对西夏用兵,不再遣武将辅助大理王室,也导致了大理内政再一次混乱,有了再一次内乱的迹象。这不是好现象,为国朝铸币计,朝廷也应该对大理保持关注!”
  “是故,老臣以为官家此举高瞻远瞩,是长远谋略。”
  说实话,富弼或许是领会赵曦的意图了,可这几句话,却是很明显在对张方平和韩琦解惑。
  意思是:官家并无用兵之意,倒是大家多心了。
  从本意上,富弼好像也不太同意急于对大理用兵。
  对于大宋而言,燕云才是最为紧要的。大理柔顺,加上自高氏谋反后,整个大理王室受国朝影响,越发恭敬。
  并且,如今的模式,矿城该得的利益都得到了,完全没必要在大理浪费心思。
  所以,他算是巧妙的替换了赵曦的用意,也似乎缓解了内阁大臣与官家可能存在的冲突。
  富弼的这一番话,没有将对大理用兵的话题堵死,也没有说张方平和韩琦的进言不合适,倒是把话题单纯的放在郑侠的职衔上。
  唉……
  这就是大宋臣工的观念。尽管赵曦已经指引了多年,始终还是没能彻底改变那种骨髓里小富即安的烙印。
  自己急进了吗?赵曦不觉得。就大理的战力,别说是国朝现在七十万的常备新军,就是早些年,十几万的新军也可以轻松的把大理拿下来。
  之所以不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战力的问题,而是赵曦对大理境内各方势力不熟悉。
  赵曦知道,即便是再过百年,到了大明朝时,大理都还是土司自治的割据,甚至一直到很久的以后。
  “对大理是否用兵,视情况而定。郑介夫的职衔先定下……”
  “至于郑介夫就任后的章程,内阁议定吧!不过,朕有个要求,关于郑介夫职能所指,必须是以国朝将大理纳入版图为最终目标。”
  “九州一统,金瓯无缺!这不是说说而已!朕希望诸位不要以一个矿城的利益,而不顾国朝百年基业!且退下吧!”
  赵曦第一次在还没有议定事务时,将内阁大臣驱出了勤政殿。
  赵曦并没有多生气。对于内阁大臣的反应,赵曦是有准备的。
  最起码,现在不再是怯战,也是真心为朝廷着想。
  当然,赵曦觉得矿城的利益应该是最为主要的原因。毕竟,一旦大理开战,就意味着矿城会受到影响,甚至停产。
  就矿城目前的利润,那怕是在矿城的份子不大,对于任何一家参与者,那都是难舍的利益。
  其实,他们还是不清楚如今国朝军伍的战力,还是高估了大理那些部落的实力。
  不管是张方平还是韩琦,甚至整个内阁大臣,对于战力的评估,还停留在他们主导战事的时代,那怕是偶尔见识了火器的威力,也无法想象大规模作战时,火器到底有多大的杀伤力,又领先周边邻国多远。
  真正对火器大规模作战杀伤力最有体会的,唯有现在在兴庆、银夏一带的党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