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738章 战争之外的小事件(感谢盟主财叔宁
  使臣被遣返了,还是没有任何回复的遣返了。
  随着使臣遣返再一次借过前线,前方将领接到了朝廷的诏令······区别性的开展作战。
  这一下把西夏人打懵了,是真的有点懵。
  本来,在兴庆府提出议和时,大宋的进攻和推进就停止了,基本上是进入了停战商谈的阶段。不管是不是谈妥,这都是应该有往来的,谁知道大宋突然又开打了。
  关键是,大宋的进攻居然有所区别。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幻想都会破灭的。
  因为黑山威福军司的意外,白马强镇军司和右厢乾顺军司都保存了一定的实力,除了兴庆府,应该是目前实力最强的两支队伍。
  然而,在王韶和李宪两路大军的猛烈攻击下,整个西夏的北线,节节败退。所谓保存的实力,在大宋气势如虹的进攻下,真的是土鸡瓦狗一般,不堪一击。
  要不说党项人悍勇呢。可能是因为己方提出议和后,大宋置之不理的做法让兴庆府觉得受辱了,也可能是西夏主战一派在议事中占据了上风,反正在北线大举推进之时,整个西夏的防线又一次展开了反攻。
  唉······
  这时候真的没法说清策略的对错,整个内阁大臣都挺无语的。停战议和,按照惯例从一方提出议和起,就意味着战争到一段落了。
  偏偏这一次太不一样,议和一开始,还没进入商谈阶段,就直接崩了。
  “《时论》还有战事评论的文章吧?”
  “回官家,还有。不过市井妄言,当不得真。”
  朝廷没有提出任何意见,直接遣返西夏使臣的做法,确实很解气。然而,这样的结果会让北辽警觉,这是富弼担心的。
  这不,党项人的抵抗越来越坚决了。
  平灭西夏和收复燕云,收复燕云对于大宋而言更为重要。如果是因为西夏战事的各种变故,导致增大将来与北辽战事的困难度,真说不好孰轻孰重。
  “富相,着人将西夏遣使所提的要求流露出去吧。”
  市井妄言,当不得真。可赵曦却深知舆论的重要性。
  “具体怎样流露,违犯保密法令的责罚这些问题,内阁拿个章程。另外,在泄露时,最好能适当做些夸大······”
  周边邻国关注这场战事是肯定的。但是,由于国朝保密法令的执行,即便汴梁流荡着诸多的细作,真正能打探到朝廷消息的,几近于无。也就是说,西夏遣使的具体过程和内容,汴梁城里有诸多揣测。
  “臣遵旨!”
  富弼很郑重的用了臣遵旨的回复。
  这是一个背锅的立功机会,如何选择人,富弼很慎重。内阁诸位都议了,手边都没可推荐的人选。
  怎么说呢,谁也知道这是机会,可谁也知道这个机会首先受到的责罚,是用保密法令惩戒的。亲近之人,作为内阁有大把的举荐机会,完全没必要背一个泄露朝廷机密的骂名。不相干的,又不想将这样的机会丢出去······
  说白了,都挺作难的。
  陈襄公正廉明,识人善荐,朝廷的内阁与多数参政,都曾与其有交往,陈襄举荐之人,往往名副其实。
  不得已,富弼拜访了陈襄。
  不几日,市井突然有了传言,是关于西夏遣使议和的内容。整个传言右鼻有眼的,据传,是朝廷进奏院知事郑侠的酒后之言。
  诸州各置进奏官,专达京师,由朝官兼领,隶属于给事中,掌传递公文。政和改革后,因撤销了给事中,设置了监察衙门,进奏院便单独列班,直接隶属内阁,不再单纯承担诸州进奏事宜,而是承担国朝所有奏报奏本的传递事务。
  所以,传言从开始,便被当真了。甚至《时论》开设了专刊,专门针对兴庆府遣使的原因、目的、意义以及朝廷应对展开了打讨论。
  战局的进展,汴梁的各类抵报本来就有相关的讨论,因为这个传言,也有了有识之士对于前方大军指责的文章······认为是因为前方消极作战的原因,而导致了西夏的嚣张。
  一个传言,有些愈演愈烈的意味了。
  同时,前方捷报又一次频繁的传递来了,再一次出现了各路大军推进和歼敌飙升的大好形势,似乎是在佐证这个传言的真实性。
  只要联系起来想,都能想明白。由于前方的消极作战,西夏人有了想法,才有了遣使提出无理要求的发生。如今的战局,西夏人所提的,确实是无理。
  正是这样的无理要求,让朝廷下决心不妥协,才有了现在前线战争烈度的提高。
  而这时候,内参出现了关于郑侠泄露朝廷机密,违犯保密法令的弹章。
  很快,监察衙门就介入了,并且迅速的调查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郑侠与友人在樊楼饮宴,酒至浓兴时,各自针砭时政,讨论战局,郑侠在醉酒情况下,泄露了西夏使臣提交国书的内容,并因此传至市井······
  根据保密法令,郑侠所为并非主观意愿,乃是酒后无意泄露,并依据泄露内容所造成的结果。经监察衙门奏请内阁,撤销郑侠进奏院知事和参政之职,远窜边州······
  这完全是依据保密法令的条款惩戒的,没一点徇私的成分。这更加证实了市井流言的真实性。
  多久了,除了朝廷公布于众的信息,很少有这种朝廷重事的小道消息了,所以,郑侠被弹劾、惩戒一事,成为了汴梁茶余饭后谈兴最浓的事。
  “会相信吗?”
  舆论的大风刮起来了,流荡在汴梁的那些细作,不知是否会相信。
  “这本身就是事实,信与不信又怎样?”
  “郑介夫受累了!”
  内阁的大臣都在议论郑侠的事了,可想这一事件的影响力有多大。
  “介夫现在在汴梁快没法存身了,倒不是说有多大的罪孽,而是被骚扰的不胜其烦······朝廷还是尽快拟定郑侠出外的议题吧。”
  富弼也没想到会有如此大的影响,会造成这么大的风潮。都有点不好意思见陈襄了。
  不过,富弼真正不敢相信的是,这个战争之外小事件所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