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季萦的古代生活 > 第12节
  “大哥,祖父祖母可还好?”季萦迫不及待的问道。
  宋子固笑着道:“都好,就是极为惦念你们。”
  “怎么只大哥和四哥来,六哥哥呢?”季萦朝四周瞧了瞧,疑惑道。
  “你这小丫头,就只惦记着你六哥,我和大哥来接你,你还不满意不成?”宋子羡故意打趣季萦,语气里一股子酸味。
  季萦急忙认真道:“才没有呢,大哥和四哥来我自然高兴。只是我也许久没见到六哥哥了嘛。”
  宋子固见季萦一副陪着小心的模样不禁有些好笑。“好了,仲钰不许欺负萦姐儿了。”仲钰是宋子羡的字。
  见宋子羡一脸讪讪的模样,宋子固才转头对季萦与陈氏解释道:“六弟本是要跟着来的,只是我与你四哥一大早要骑了马出城,祖母担心他骑马不安全,这才留了他在家里。”
  陈氏听了赞同的点点头:“才多大点人怎么敢骑马走这样远的路,幸亏老太太留了他,不然我怎么放心。”
  听着陈氏的絮叨,季萦三兄妹相视一眼,默契的转移了话题,不让她再念下去。
  季萦与他们二人许久未见,尤其是宋子羡去年时就来了京城,所以兄妹三人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
  直到大家都来齐后,季萦才与宋子固他们分开,一行人或骑马或坐车,开始向着城门方向行去。
  季萦她们一行走的早,不过巳时初就到了京城门口。
  进入内城后,再不似城外那般寂静,季萦坐在车内隐隐听到外面人声喧嚣。她抬手撩起帘子的一角向外瞧。
  粗粗一看,只见外面人头攒动,细细一瞧,只见街上的行人大都是男子或已有了年纪的妇人,衣着都甚为体面,偶有几个身着绫罗的人夹杂其中。看那川流不息的行人,大多脸上都挂着恬淡惬意的笑容,这样精神面貌是她这些年在西北从未看到的,可见这天子脚下人的生活确实比旁处安稳富足许多。
  第16章 回府  宋家祖上原是南边儿的人,那时他……
  宋家祖上原是南边儿的人,那时他们还并未发迹,不过是子孙一直秉承祖训耕读传家罢了。大约三百多年前因为躲避战乱宋家全族迁入了京都,从那时开始每代都有族人考中进士入朝出仕,一直至今从未断过。
  因着祖上积攒的名望,如今的宋家才能真正称的上是书香世家。
  季萦一家便是宋家的嫡支后人,她祖父是族里的现任族长,以后的继任族长就是她大伯父。
  宋家迁入京都后就一直住在崇文门里往东三里的南居贤坊,经过多年扩建和修葺现今宋府的占地面积大约有六十余亩。府里除了大大小小的院落,还圈出了一个不小的后花园,名叫荟芳园,这个时节正是园中景致最好的时候。
  季萦一行大约走了半个时辰,马车才缓缓停下来。香芸和香榧才刚为季萦整理了衣服和头发,就听得车外有脚步声传来。车帘被撩开,陈妈妈带着一脸温和的笑意出现在季萦的面前。
  “姑娘,咱们到了。”陈妈妈亲自扶了季萦的手接她下了马车,又引着她去了前面陈氏的车旁。
  陈氏也已经下了车,正与宋修远并排站着,外院的宋管家和大房主母跟前的徐妈妈正带了几个下人给他们请安。
  季萦走过去扶了陈氏一边的手臂,才打量眼前那朱红色大门与门前那两只石狮子,看着与她出京时并没有变化,又抬头看府门上挂着的牌匾,牌匾上书宋府二字,这字大气里带着磅礴之势,据说是宋家祖上一位书法大成的老祖宗亲自书写的。
  季萦小时不喜习字,宋老太爷就亲自抱了她到府门前看这匾。自见了这字她才开始发奋研习书法,如今一手行草已初具风骨。
  宋修远和陈氏等柏氏抱着佑哥儿并几位姑娘一同过来后,才抬脚进了宋府大门。一路行至二门外,宋修远就带着宋子固和宋子羡二人由宋管家引着去了外院书房,那里老太爷正等着呢。剩下的陈氏几人由许妈妈侍候着继续往府里去。
  大房的二奶奶姚氏正领了身边的妈妈丫环候在垂花门前,一见陈氏的身影连忙迎上来,屈膝给陈氏见礼:“侄儿媳姚氏给二婶请安,二婶一路辛苦了。”
  陈氏亲自扶了她起身,拉着打量了片刻才笑着道:“大嫂真是好福气,满京城的姑娘里竟挑出了这样出众的儿媳妇。”
  姚氏不好意思的笑了,和柏氏两人一边一个扶着陈氏边往正院里走。
  “婆婆本是要带了几位姑娘亲自来迎二婶的,无奈前几日病了一场,太医嘱咐不能见风,又有老太太一早等二叔和二婶等的心焦,便留了几位姑娘在身边说话凑趣,因此侄儿媳才得了这好差事,亲自来迎您和大嫂子并几位姑娘。”
  陈氏听她话里的周全,理解的笑了笑:“无事,左右再几步路大家就都见到了。”
  一行人寒暄几句,很快就到了老太太住的正院荣寿堂。她们进了院门,一路顺着抄手游廊路过穿堂行至正房门前。
  躬身肃立在屋檐下台阶两侧衣着体面的丫头们对着她们屈膝行礼,有机灵的丫头或进屋通禀或打了帘子请她们进屋。
  陈氏理了理鬓角和衣襟,才携了柏氏和季萦等人进屋。
  季萦一进门就见正堂上首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正是她的祖母。
  不及她再多打量,陈氏已在丫头准备的蒲团上跪了,给老太太行大礼请安。
  “不孝儿媳给娘请安了,这些年未能侍奉在您老人家身旁,实在不孝,请娘责罚。”
  老太太连忙让身边的郑嬷嬷去扶了陈氏起来,口中道:“你这些年在外辅佐夫婿,又教养了这些出色的儿女,何罪之有?快快起来。”
  陈氏倚着郑嬷嬷起身坐到一旁铺了锦垫的椅子上,跟在她身后的季萦随即上前准备给老太太请安。
  屋里众人一见季萦便觉眼前一亮,只见她身量纤细,五官小巧精致又面如凝脂,一头乌发全部挽起来,只耳侧垂下一绺丝发显得俏皮可爱。茜红色云雾绡薄夹袄,衣襟处绣了银纹牡丹,月牙白的石榴裙上绣了一圈银色祥云纹。腰间左侧系了块白玉石榴纹环佩,右侧挂着个如意形妃色荷包并一个小巧的牙雕百花同心球。她稍稍垂头,微微一笑时如同一副生动自然的仕女图。
  屋里众人瞧见这一幕,皆是惊艳难言,神色各异。尤其是大姑娘宋敏仪,一见季萦立即眸光紧缩,手里帕子都要搅碎了。看着季萦那白瓷般的小脸,就知她这些年过的极好,并未如她所想的在西北苦寒之地损了容貌。
  季萦轻轻巧巧的跪在蒲团上给上首的老太太磕头,朱唇轻启:“孙女儿给祖母请安。”轻柔的音韵中透出丝丝灵动,使人听了倍感舒适。
  老太太见了季萦早已眼角湿润,不及她起身就一把搂了她在怀里,抚着她的头发哽咽道:“我的萦姐儿都这般大了,都是你那狠心的父亲,自去了任上便一次也没回来看看我这把老骨头,害得我们祖孙分离,这些年竟是一次也未曾见过。”
  季萦见老太太鬓角多出的白发,想起往日老太太对她的疼爱,一时也感伤的不能自己。
  老太太到底上了年纪不能伤心太过,众人忙都劝慰着。等她平复了心绪,才看向刚才一起行礼的柏氏和三位姑娘。见柏氏面容端庄,姿态得体大方,三位姑娘们也是温婉秀气,仪态规矩,便满意的点点头,看向陈氏的目光越发慈和。
  老太太拍了拍季萦的手笑道:“你大嫂子是新妇,三位姑娘又自小不在京里,你带着她们认认人,以后大家才好相处。”
  季萦笑应了,起身为柏氏她们一一引见。
  “这是大伯母,这是三婶子。”
  柏氏抬眼瞧去,只见椅子上端坐着两位华服妇人,年长些的妇人面容板正端肃,目光锐利,一头乌发整整齐齐梳了个圆髻,鬓间插了支赤金镶红宝石凤头簪,脊背挺得笔直。稍年轻些的妇人面容富态安祥,嘴角含笑,眼角眉梢都透出一股子亲和。
  柏氏等人忙屈膝行了礼,季萦又为她们引见大房的三位姑娘。
  季萦指着第一个面容清秀,目光明亮,身量高挑的姑娘道:“这是大姐。”
  柏氏看她与大伯母顾氏长得极像,便知这就是宋家的嫡长女宋敏仪了,忙拉了她的手喊了声“大妹妹”。
  接着季萦又指了大姑娘身后两个微垂着头的姑娘道:“这是二姐与五姐。”
  等众人相互厮见过,分主次坐了,乳母才抱着佑哥儿给老太太请安。老太太稀罕的抱了佑哥儿逗他,后见他睡着了,便吩咐郑嬷嬷领着乳母抱了佑哥儿去她屋里的西暖阁里,免得一会子大家说起话来吵着了他。
  佑哥儿被抱下去后,老太太才问起陈氏她们这一路的情形。
  “这一路可还顺遂?”
  陈氏笑着道:“托老太太的福,我和老爷带着几个孩子一路赶至京城,途中竟是一场雨也未遇过。倒是昨个晚上我们刚到京里就下了场大雨,这才耽搁了回府。”
  老太太听了慈和的点点头,又对着陈氏问询几句,便不再开口,只唤了正与姐妹们说笑的季萦坐在她身旁,祖孙两个说些私房话。
  顾氏笑着对陈氏说起二房的几位姑娘:“弟妹真是贤德,不光将萦姐儿教的这般出色,我瞧着几位庶出的姑娘行动间也很有几分灵秀。”
  陈氏慢条斯理的抿了口茶,从容道:“都是老爷的女儿,我如何能厚此薄彼。”她转头看向门口处扎堆说话的几位姑娘,正好瞧见大姑娘不知说了什么,大房的二姑娘和三房的五姑娘都凑在她跟前小意奉承。
  陈氏挑眉笑道:“论起教养姑娘,我可及不上大嫂精明呢,您看这二姑娘、五姑娘与大姑娘端得是姐妹情深,哪像我家那几个,个个都主意正的很,平日里为着句诗啊词的能辩出天去。”
  顾氏也转头看向几位姑娘,见五姑娘正侍奉大姑娘喝茶,大姑娘也一幅习以为常的样子,将喝过的茶盏重新递到五姑娘的手里。
  顾氏眼里划过一丝不虞,面上却露出温和的笑意:“仪姐儿是长姐,自来得底下几个妹妹的敬重。”
  陈氏点点头,也笑着附和。
  老太太并不理会她们妯娌间的官司,只拉了季萦的手不放,不住的问她这些年离家在外有没有吃好睡好,有没有受了委屈。
  这样掂心的姿态,听的季萦有一种这些年并不是去了亲生父母跟前而是跟着后娘过活的错觉。她不由有些失笑,又想着老太太是真心疼爱她才会这般操心,便慢慢的将她自己这几年的吃住行卧全说给了老太太听。
  明明是极为普通日常,老太太却听的极为有趣。在她说了最近正研习香谱,还自个试着改了香方子后,调出的香丸还得了宋修远的夸赞,老太太喜得抚掌大笑。
  “哈哈哈,我就说萦姐儿自小有灵性,看看这才瞧了几天香本子就能自个改方子了。祖母知道你喜欢这些个,正好我让你大伯母请了一位她们本家的姑奶奶来府中给你们姊妹指点茶艺和香道,到时你可要跟着好好学才是。”
  江南顾家祖上曾出过一位调香大家,现今流传的那本《顾氏香谱》就是她所书,因此顾氏族中的女子皆有一手调香的手艺。
  季萦乖巧的点头应了,老太太又问大太太那位顾大家何时能进府,安顿在哪里。
  顾氏连忙笑着回道:“今个正要给您回话呢,姑母昨个已到京里了,只是要去走亲访友,怕是过些日子才能进府呢。正好儿媳想着这月里二叔一家回府,还有过些日子便是您的生辰了,府里忙乱,倒不如等下月我再接了姑母入府。”按辈分顾大家是顾氏的姑母。
  老太太听了思忖片刻,点头道:“就按你说的,你考虑的很是周到。”
  大家喝了茶说了会子闲话,有前院书房的小厮来回禀:“老太爷正与二老爷还有两位少爷在书房说话,一时半会儿怕不能完。老太爷说等晚间其余几位少爷下学了再摆家宴。”
  老太太颔首,打发了那小厮,对着众人道:“老太爷既如此吩咐了,那大家便先散了吧。老大家的你好生照应着二房安置了。”
  等顾氏躬身应了,又对着陈氏道:“你们一路舟车劳顿,这会儿回去安置了好好歇着,佑哥儿暂时先放在我这里,等你们收拾好了再接他回去,免得今个人多杂乱惊着他。”
  陈氏连忙感激的应了。
  一行人出了荣寿堂,三婶文氏带着五姑娘告辞:“二嫂一路劳顿,我就不撹扰了,等改日得闲了我亲自去拜访您,到时咱们再好生说话。”
  等文氏与五姑娘走了以后,顾氏边走边道:“二房的院子我原安置在了西园,弟妹待会儿看看,若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只管打发了人置换。”
  西园是二房早前在京里时住的地方,原本与大房和三房所在的东园差不多的面积,只是后来府里改建,西园被划了一片纳进了荟芳园里。饶是如此现在西园里空置的院落也还有四五个,每个都是三四进的格局,因此足够二房一家住了。
  陈氏笑着道谢了。顾氏又道:“咱们府里的姑娘不分房头都是一同住在花照里,这地方还是老太太亲自指定的。”说着看向季萦和几位姑娘们笑着道:“咱们府上人多,住的地方难免比不上你们以前独门独院的宽阔,几位姑娘多担待些。”
  三姑娘和四姑娘还有七姑娘忙屈膝道“不敢”。季萦也抿唇笑着道:“大伯母说笑了,我倒觉得姐妹们住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才好呢。”
  顾氏听了点头笑道:“难为姑娘们这样懂事。既如此便让你们二嫂子领你们去花照里安置。”又看着陈氏道:“我陪弟妹去西园吧。”
  陈氏客气道:“劳累大嫂了。”
  第17章 花照里    一行人在前面的垂花门……
  一行人在前面的垂花门外分别了。顾氏与陈氏还有柏氏沿着向西的游廊走了,姚氏也领着二房的姑娘们沿另一边游廊行去,一同走的还有大房的大姑娘和二姑娘。
  众人大约走了一刻钟,穿过一袭假山石墙,姚氏便指着前方笑道:“妹妹们快看,咱们到了。”
  季萦随着姚氏的声音抬眼望去,见前方一间朱红色正门,门匾上书花照里,字体风流清俊。左右一色的水磨群墙,门栏窗上皆细雕奇草花样。门前几方青石台阶,上面苔藓零星。顺着台阶向里去,只见门里两侧翠色掩映,奇山拱卫,弯弯曲曲的青石小道隐隐没入石洞不见。穿过石洞眼前景色豁然开朗,她们一路走来,园内翠竹万竿,双桐相映,玉兰盛开,虫鸣成趣。
  好一处清新雅致的所在。
  不光季萦,其余几位姑娘也看呆了。往日只听自家书香世家的盛名,今日见了这园子才隐隐窥见一丝这百年世家的底蕴。
  姚氏笑着为姑娘们介绍这园子里的景致,间或大姑娘和二姑娘插言补充一两句,大家言笑晏晏,心情甚好。
  逛了半晌的园子,姚氏见几位姑娘面色皆有疲态,这才笑着道:“妹妹们看了半会子想必也累了,今天咱们就看到这儿,剩下的景致等你们安置好了再慢慢瞧。”
  这话正和季萦等人的心意,一个个屈膝给姚氏道了谢。
  姚氏思忖着道:“妹妹们的箱笼一早就送到院子里了,想必这会子正收拾着呢。我就不叨扰妹妹们了,让这几个丫头们给你们指路也就是了。”
  季萦忙笑道:“今日劳累二嫂了,等我们安置好了再请嫂子喝茶。”
  姚氏又笑着嘱咐了几句,留下了几个丫头便走了。
  大姑娘和二姑娘看着姚氏走了,也顺势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