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古言 > 玩宋 > 第六十三章
  《玩宋》/春溪笛晓
  第六十三章
  柳永给狠狠拉了一波仇恨值, 许多人也对青州投以关注目光。
  明明青州以前也不算什么出名的地方, 这一年来却出名得很, 不少人意外地发现自己居然能说得出青州这地儿的许多特色:春末吃樱桃, 入夏吃蜜桃, 秋季山楂红通通, 入冬, 据说流行吃什么拨霞供,就是拿个锅浇上汤底烧热,把各种海鲜和肉类拿下去烫一烫, 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围炉狂吃,很是不雅!
  但是热闹!
  现在还出了个暖炕!
  究其原因,那就是柳永跑去青州了, 这人压根不是去当官的, 是去吃喝玩乐的,看看他这一年下来开的文会吧, 樱桃红了开一个, 蜜桃熟了开一个, 逢年过节也开一个, 自己写诗文夸了一通不算, 还让别人也跟着夸!别人跟着夸不算,还要歌女传唱, 甚至印成文刊到处卖!
  这过的都是什么神仙日子啊?柳永之子柳涚,今年依然在京中任职, 临近下衙便有同僚过来问他:“令尊来信可曾说过那暖炕的事儿?”
  柳涚面无表情地摇摇头, 这段时间已经有不少同僚跑来问他了!
  同僚又问:“你爹可有给你寄新文刊?若是寄了,一定要先拿来借我先睹为快!”
  柳涚只好答应:“一定一定。”
  回到家,柳涚妻子喊他:“爹来信了。”
  柳涚听了依然面无表情,往桌上一看,上头依然是一封薄薄的信和一本崭新的文刊。很显然,他爹又开了个文会,上面是这场文会的文萃精选!
  柳涚开了信一看,里面龙飞凤舞地写了短短一段话,大意是“你爹我做了什么,你看看文刊就晓得了,身体很好,日子过得很快活,不必挂念”,后面还补了一句“要是钱不够花,去方氏书坊找方老板,让他给你支些我的稿酬”。
  柳涚:“……”
  柳涚无话可说,只能默默把家书收起来,然后开始第一时间看那本文刊。明日一拿去借给同僚,一准拿不回来了!
  入春之后,江宁府一片祥和。王安仁因着身体问题,上头特别照顾,将他的任地安排在江宁府,如今他在江宁府盐院任职。
  元娘如今已经十五岁,除了自家人,旁人都不知晓如今方氏书坊最受欢迎的绘本作者是女儿身!
  王安仁与徐氏近来在给她相看亲事,准备过些日子给元娘定亲,挑来选去,最终选的是徐家子侄,准备亲上加亲。
  两家商定先把亲事定下,等过两三年再成亲,好把女儿在身边多养几年。王安仁母亲就是徐家人,妻子也是徐家的,徐家子侄他都熟,挑的准女婿虽不能说是什么天纵奇才,为人却仁厚热心、进退有度,品行信得过,能力也出众。
  这一晚王安仁伏案书写,把选定的女婿人选告知弟弟王安石,想到机灵可爱的侄子,免不了又多问几句。封好信后王安仁躺到床上,没过多久便进入梦乡。
  酣睡到半夜,王安仁忽地从梦中醒来,坐起身捂住自己的胸口。在他手掌之下,心脏依然有力地跳动着。
  “怎么了?”徐氏关切地询问着,人也起身下床,急匆匆地把灯点上。见王安仁满头虚汗,徐氏忙道,“是不是心口疼?我去给你找大夫!”
  “没事。”王安仁忙制止徐氏,“我就是做了个梦。”
  徐氏拿起手绢给王安仁拭汗,关切地问:“什么梦呢?怎么弄得一头都是汗?背上湿了没有?”
  王安仁道:“这梦前头挺长,但我都不记得了,只记得最后我迈过了一道坎儿。”哪怕已经从梦中醒来,王安仁还是能清晰地记得那种感觉,“本来我听到你和元娘他们在哭,等我迈过那道坎就听不见了,你说稀奇不稀奇?”
  “你可把我吓得够呛,我才不和你说什么稀奇不稀奇的。”徐氏道,“没事就好,没事就好,过几日我陪娘去寺里上香,你也跟着一起去吧。”
  王安仁知道妻子是真的被吓着了,当下便应了下来。
  过了几日,王家一家老小一块去佛寺上香,王安仁遇到个衣衫褴褛的老和尚。老和尚一见他,吃了一惊,口中怪道:“怪哉怪哉!”
  二娘还小,也不嫌老和尚穿得寒酸,奇怪地问:“您说什么怪哉?”
  老和尚直摇头,口里还是念着那句“怪哉怪哉”,别的什么都没说,大摇大摆地走了。徐氏可被二娘吓了一跳,摸着她的脑袋道:“别乱和生人搭话,小心遇到拐子。”
  却说这老和尚化了顿斋饭,离了江宁府,一路往北去了。这一路走走停停,到五月下旬终于走到一处山脚下。这山名叫沂山,乃是沂州与青州交界之地,过了一个山头,便是青州境内了。
  老和尚过了沂山,又找佛寺蹭了顿斋饭,拄着杖走在田间看着沿途风光,见一农户迎面走来,又是一阵惊异,口中仍是叨念“怪哉怪哉”。
  这一路怪哉到青州城外,老和尚仰头看着那巍巍城墙,更觉稀奇,这青州何时成了那文气交汇之地?老和尚拄着杖进城,城内道路通畅,车马如龙,十分热闹。老和尚找了处佛寺住下,听着众僧说起青州的稀奇事。
  自打范知州他们过来之后,青州不仅文教兴旺,热闹事也多了许多。开春之后州学生员们先是举办了蹴鞠赛,又下乡帮助农户们春耕,一个个晒得皮肤黝黑、身体精壮,一顿饭能吃十个八个烙饼!
  当然,最了不得的是王通判家的小衙内,这位小衙内年方八岁——哦,如今已经年方九岁了,却已能在州学里考头名,不亏是范知州与王通判亲自教出来的!
  这一夜,范仲淹早早歇下,到了半夜竟也如王安仁一般从梦中惊醒。妻子还在睡,范仲淹没惊动她,第二日才与她说道:“昨天夜里我梦见自己迈过了一道坎,迈过之后身体感觉松快多了。”范仲淹妻子便劝说范仲淹去寺里走一趟,上一炷香图个心安。
  范仲淹少年时常年住在佛寺中苦读,也颇为崇尚佛理。等王雱过来练琴,范仲淹也与他说了这事。王雱左右也没事,自告奋勇要陪同他们去上香。
  神佛鬼怪这东西王雱其实不大相信,不过他和司马琰遇到过带着记忆投生这种奇事,倒也不介意陪范仲淹去搞搞封建迷信。
  这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看到道观,进去拜拜;看到佛寺,进去拜拜;看到孔庙,进去拜拜;看到妈祖像,拜拜;看到关公像,拜拜;反正,管它什么信仰不信仰,管它们到底负不负责保佑自己,先诚心诚意地许个愿再说——万一真有用呢!
  王雱练完琴回到家把这事给吴氏她们一说,吴氏也表示她们很久没上香了,索性等府衙休沐跟着范仲淹他们一起去。
  于是本来轻轻松松一来一回的事儿,变成了范王两家集体活动。小妹和范仲淹那比王雱小两岁的小儿子范纯粹兴奋极了,简直把这事儿当郊游看。
  知州来上香,哪怕只是微服过来的,主持也十分慎重,派了两个伶俐的僧人一路接引。范仲淹摆摆手向殷勤的小僧说道:“不必如此,只当是寻常香客便好。”
  即便范仲淹这样说了,他们一行人还是获得了最高规格的接待。等女眷与小孩走累了去后面的禅院歇脚,王雱跟着范仲淹、王安石在寺中散步,听着接引僧人介绍寺中景致。
  三人走到一处院墙外,忽听墙内有琴声传来,那琴声酣畅淋漓,范仲淹与王雱听了都顿住脚步。王安石也懂琴,一听便知弹琴之人十分不凡。他们默契地站在墙外,等里头弹完一曲才迈步走入那禅院。
  范仲淹口中道了声“打扰”,抬眼看去,只见一衣衫褴褛的老和尚坐在琴前,旁边摆着根木杖。范仲淹在看他,他也在看范仲淹。
  细细看了范仲淹许久,老和尚又道:“怪哉怪哉!”他的目光转到王安石身上,没说什么,直至看见了王雱,他才恍然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这老和尚似乎无意与他们说话,打了个哈欠,大摇大摆地回禅房睡大觉去了。
  接引僧人解释:“这位前辈平日便是如此,最爱说‘怪哉’二字,年纪小些的孩子都喊他‘怪哉和尚’。”这话说得有些含蓄,实际上他的意思是这老前辈有些疯疯癫癫,若不是刚才他还说了句“原来如此”,他们都以为这老前辈只会说“怪哉”两字呢!
  接引僧人简单地把老和尚的情况给王雱三人说了,范仲淹惋惜道:“可惜了,他的琴弹得真好。”
  王雱点头:“曲子也好。”
  事实上王雱还真惦记上那怪哉和尚的曲子了,这次是两家人一起过来,王雱不好去讨教,唯有暗暗记下禅院位置准备回头再过来。
  第二日王雱领着周文出门,径直去寻那怪哉和尚,这天怪哉和尚又在弹琴,曲子仍是王雱没听过的。王雱耐心听完一曲,走进院中朝怪哉和尚问好,他长得好,模样瞧着又乖巧,看着就是个听话的乖小孩。
  怪哉和尚看着他。
  王雱厚着脸皮上前坐下,和怪哉和尚套近乎:“这曲子我没听过,是您自己写的吗?”这位老和尚弹的两首曲子都是王雱没听过的,如果真的是自己写的,那这绝对是个了不得的人才啊!
  怪哉和尚一口承认:“对,我自己写的。”
  王雱态度更为热络。柳永大佬的词为什么传唱度那么广?就是因为传唱里的“唱”字!就是眼下的曲风都偏柔了些看,若是能把这位琴技一流还会作曲的怪哉和尚拉拢过来,一定能引领乐坛新潮流!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王雱找上冯茂让酒楼师傅研究各式斋饭,变着法儿给怪哉和尚弄吃的,终于把怪哉和尚留了下来。事实上王雱有种感觉:这怪哉和尚本来也想留下。
  怪哉和尚法号义海,辈分似乎挺高,其他僧人对他很是恭敬。王雱也问过怪哉和尚那天说的“原来如此”是什么意思,怪哉和尚却没告诉他。
  王雱没深究。谁没个小秘密?只要留住了人才,一切都好说!
  六月伊始,青州城南一处封门闭户修整了小半年的建筑终于再次对外开放了。这一天,范知州与王通判要亲自到场进行开业致辞,百姓们都对这新建筑好奇极了,纷纷翘首以盼等待范知州他们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