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四百八十章 木兰舟,帆若垂天之云
  赵桓思考良久,决定向高丽派出使者,问问高丽王准备怎么应对完颜宗望的进攻。
  若是他不行,那就按着自己的路数来。
  除了要匡扶大宋,朕还要匡扶高丽?!
  朕真是太难了!
  以王楷手面上的实力,想和完颜宗望掰手腕,还是弱了点。
  而且一旦西部的山地落入金人手中,那高丽将毫无还收之力,只有一路被平推的下场。
  他希望高丽王不要自误,接受来自大宋的善意。
  赵桓要的不多,如果高丽王同意自己的援助,自己要求永久驻兵权。
  这个高丽国反复无常,先后向各大强国下注,如果没有驻兵,以照对方本性还会在金和宋之间来回跳反。
  这对赵桓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局面。
  赵桓下诏让魏承恩直接领了诏命,去了高丽国的开京,也就是高丽的都城。
  魏承恩的车驾刚刚跑到燕京府的城门口,还未来得及进城通禀,就接到了诏书,在城外的驿站看到了赵桓赐下的使者仪仗。
  “官家还真是一个心急的人啊。”魏承恩摇了摇头,将仪仗收下。
  能成为一国之使,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机会,黄彦节的卓越表现,已经简在帝心,下一任的老祖宗几乎是板上钉钉。
  自己再不好好表现,怕是在宫中毫无立锥之地。
  他赶紧手书一本札子,将张孝纯接到皇命的反映写到了札子里,送到宫中,也没入城,就带着仪仗,领着几个亲从官,向着津口而去。
  北地缺少港口,是大宋向平州运粮的时候,发现的一个问题。
  那就是大宋的北部的港口太少了些,因此将本来就是渔村,黄河的入海口的地方津口,定成了新的市舶司的港口,为燕京提供粮草。
  这是一片工地,但是出海,北地出海还是这里最近。
  四桅十二帆的三千石大船,就停在了港口之上,等待着魏承恩登船。
  这是由大宋市舶司的船坞建造的新式海船,为了应对与倭国频繁的海贸,特意建造的福级海船。
  船体不算桅杆和帆,高约一丈半,而船宽约为三丈,船体长约十丈。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小者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魏承恩看着面前的船舶摇头,自己乘坐的船舶只是一艘中等型号的商船。
  而大宋最大的海船,名为康济号和通济号。
  那才是真正的大船!
  两艘神舟,长阔高大、什物器用、人数,皆三倍于客舟。
  两艘神舟的荷载量康济约为六千料(三百六十吨),而通济号约为七千料(四百二十吨)【注1】。
  这两艘大船乃是大观年间所建,通过海图最远到达过木兰皮国(即非洲西部的穆拉比特王国)。
  现在这两艘大船,已经被砸烂了,进了炉子。
  赵佶在废除市舶司的时候,可不仅仅废除的是市舶,还有船只。
  可能在赵佶心中,这可以带着近千人的大船,在海上一漂数年,难以控制吧。
  在津口的船坞里,一艘巨大的船舶的龙骨已经在搭建。
  那艘船,被大宋的官家,亲笔勾书为了木兰舟。
  官家取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木兰二字。
  花木兰代父从军,忠孝义节俱全,曾经在唐朝的时候被追封为了孝烈将军。
  而赵桓去这个名字并非无的放矢。
  赵明诚虽然是个废物,但是他喜好的金石学,绝对不是废物。
  至少在大宋人的心中,木兰此人官方定性为宋州人。
  大宋国号为宋,赵匡胤的归德军节度使就驻扎在宋州。
  在大宋,木兰辞和木兰祠有很多,在民间由广泛的基础,所以赵桓特赐名这艘在建的巨船名为木兰舟。
  其实在赵桓心里,他倒是更想让这首船舶定名为辽宁。
  取谐音就是辽阳安定的称呼,为现在进行的金宋之战弄个彩头。
  但是仔细想想自己还是在想屁吃。
  辽宁舰那个大吨位,自己这小舢板,还是不要跟那个人间杀器做对比了。
  魏承恩看着那已经搭建好的龙骨,傲气十足的高声说道:“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鹢首,屈服蛟螭,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
  “柂长数丈,一舟容千人,舟上有机杼市井。”
  “至木兰皮国或不遇便风,则数年而后达,非甚巨舟,不可至也。今世所谓木兰舟,未必不以至大言也!”
  魏承恩豪气冲天的说完这句话,心情非常的舒畅。
  不过他想起现在已经变身为了风流骚客再无心接触半点政事的赵佶,就是一脸苦笑。
  【查海船,但双桅者即捕之,所载即非番物,俱流岭南。】
  赵佶对走私之事毫无办法,索性一刀切的将整个海贸彻底打翻,禁海诏一出,整个江南和岭南地区皆沸沸汤汤。
  但民间私船依旧是屡禁不绝,废除了几处市舶司,非但没有阻止海贸。
  反而给大宋的财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不过好在现在的大宋官家,不禁重新开了市舶司,还鼓励民间的生产巨舶,鼓励大宋的百姓制造海贸之物。
  毕竟现在的行在,燕京府,需要海船来运送粮草。
  木兰舟就这样摆在了津口的船坞之中,据说还有六个月就要下海试航,不过看这个进度,魏承恩估计自己从高丽回来的时候,正好能赶上它下海试航。
  黄彦节踏上了福级海船,向着高丽开京而去。
  他看着越来越近的高丽港口,看着港口上的人山人海,还有奉高丽王之诏书,迎接自己的高丽国的官员,脸上挂上了笑容。
  他在札子上写上了一行字。
  【丽人迎诏之日,倾国耸观而欢呼嘉叹也。撮尔小国,撮尔小民矣。】
  魏承恩将札子合上,手持旌节,登上了来自高丽的港口,在盛大的欢迎仪式之后,魏承恩终于在开京见到了他们的高丽王。
  “天使远道而来,高丽王殷殷相望,今会面,幸甚至哉!”王楷身上穿的是冕服,直到这个时候,他依旧没有放弃自己心中那个大国梦吗?
  魏承恩看着王楷不伦不类的冕旒,差点笑出声来。
  这冕旒用用五彩的缫十二根,每旒贯穿着十二块五彩玉。
  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一寸,每旒长十二寸。
  王楷这冕旒倒是五彩之玉,个顶个的鸽子大。
  可是那穿冕旒的线,却用的是白色蚕丝线,而不是五彩缫。
  这要是在大宋,御衣局的局正,要被流放三千里,去岭南建设新大宋的。
  礼部那群喷子,会把从皇帝到御衣局再到朝臣喷个遍,然后掏出宋太祖的诏书,搬出祖训告诉所有人,大宋的皇帝,不带冕旒!
  【祭天地、宗庙、社稷等祀,服通天冠,绛纱袍。】
  学习中原王朝之文化,最终只是学了个样子,没有学会与时俱进。
  祭祀繁杂很容易造成就是铺张浪费,造成国帑白白耗费,花在不该花的地方。
  大宋很富有,但是皇帝都不算奢侈。
  当然赵佶除外,他很奢侈,玉玺都有十块。
  赵佶觉得这个祖训很不错,就照着做了。
  “大宋皇帝敕高丽国王国书。”魏承恩掏出了诏书递给了高丽国的国王。
  王楷一只手撩开了冕旒,另外一只手拿着札子看了半天,怎么都不舒服,他才踹了一脚旁边的宦官。
  宦官才抓着冕旒,王楷才能能看看看书信。
  打开札子得双手端着才方便看。
  王楷一个手撩开冕旒,根本没办法好好看手中的札子。
  魏承恩想起了一句话,叫越没有什么,就越希望在人前显摆什么。
  显然高丽王也是如此。
  王楷最后还是叹气的说道:“天使辛苦,可是大宋来晚了一步。金人已经取了鸭绿江全线了。边城节节失守,遍地已是狼烟。”
  “孤正打算祭祀天地宗庙和社稷,于列祖列宗之前请罪,孤欲和金人乞和,以得一时只安。”
  魏承恩才明白为何这高丽王穿的这么正式,原来打算祭祀天地,和金人议和。
  自己也算是误会了这高丽王。
  “不知高丽王能不能撑上三个月?官家的札子里,有应对金人之策。”黄彦节说道。
  赵桓自然考虑过万一高丽王在自己使者没到的时候,已经全线崩盘,溃不成军的话,怎么才能吊住高丽国一口气。
  “哦?”王楷打开了札子,眼中的惊喜越来越盛。
  他把头上的冕旒一摘,直接跑到了黄彦节面前,大笑着说道:“天使辛苦,我高丽有救了!”
  “还不去搬个凳子!给魏天使看座啊!”王楷喜色连连,踹了一脚身边的宦官大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