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出征前,怎么能不立遗嘱?
  赵桓处理完了自己需要处理的扎子,在尚书省恢复秩序之后,他需要的扎子大为减少。没一会儿就处理完了。
  李纲早就走了。
  至于孙博所言,何栗对那些勤王军,太过苛刻的事,起初赵桓还准备训斥何栗一顿。
  在李纲的说服下,他决定给工赈监多拨点粮食过去。安抚流民的情绪。
  之所以不训斥何栗,完全是因为这些勤王军,来源成分太杂了。
  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的勤王军,都是流寇,欺压百姓成性。
  而且到了工赈监,还是癖性不改。
  就需要何栗这样的人,狠狠的治治他们身上的匪气。
  至于民变,工赈监只要干好活,就是好吃好喝,还有钱赚。
  现在黄青不接的时候,自己又没有地,谁会把自己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
  更何况那个被惩治的家伙,也是罪有应得。
  那个地痞无赖疯掉了,只能说是意外。
  而且李纲提出的调拨半数汴京城的钱粮进入大名府,让赵桓有些优异。当皇帝,就是把钱粮放到必须要用的地方。
  现在让黄河不决堤,才是关键,他也批了这条札子。
  只是李纲眼神中的担忧,让赵桓心里有些奇怪,一切进展顺利,他的神情为何会如此奇怪?
  “官家,李大家的事,办妥了。”赵英回宫复命,将过程说了个遍。
  赵桓看着赵英的眼神都变了,自己这个大太监好像有点东西。这萝卜加大棒,威逼利诱的手段,当个狗腿子绝对是合格的!
  赵英给赵桓的茶杯里续上了水,自己不在宫里,这群蠢货,连口水都不给官家倒。
  他一边倒水一边说:“官家,给赵明诚的那一千贯的铜板,都是平日里,那些大臣们为了从臣这里得到准信,硬塞到老臣手里……”
  “你贪那点钱,暂时不说。先说说李大家这事!”赵桓极为气愤的说道。
  自己是那个意思吗?自己给李清照做主和离的意图,也不是垂涎李清照美色,他现在手头的工作太多太忙,哪里有功夫关心这些事?
  他只是欣赏李清照的诗词。
  中国人的脊梁就是由一个个宁折不弯的历史人物,不断的完成超过常人理解的、不可能完成之事,留下一句句的诗词锻造而成钢筋铁骨!
  他只是敬重李清照,未曾有过半点其他的想法。
  而且,李清照这件事,他更多的是在敲打元祐党人和元丰党人,朕不在时!
  你们特么的也得给朕老实点!
  毕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啊!这帮货,必须时刻敲打。
  “朕什么时候说过时机已到这种鬼话?!你这个大太监!这就替朕做了主了?啊?”赵桓有些气愤的说道,这历史留名,自己这爱人妻的名头,怕是要背定了!
  不是这个意思?赵英愣了。
  自己误会了?
  赵英冷汗直流的说道:“刚才路上碰到了延福宫的宫女,说皇后娘娘请官家过去一趟。说李大家的事,办妥了。”
  赵桓一听,心中就是咯噔一下,皇后这是心怀不满吗?
  不过他很快想到这是大宋,就放下了心里的石头。
  再说自己心里又没鬼,赵桓看了赵英一眼,气急的说道:“你想想高力士,再想想你办的这些事,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去一趟延福宫吧。”赵桓气结的说道。
  赵英抹了一把冷汗,自己要没有转移话题的能力,今天怕是要遭啊,不过赵英随即摇了摇头,官家一向仁慈,应该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才对。
  “别以为你没事了!去大庆殿外的广场,绕着宫墙十圈去!”
  赵桓却是知道自己如果史书留下爱人妻之名,那也是自己管了李清照这档子事,而不是赵英说什么做什么,他还没那么大的能量。
  他处罚赵英,是因为这人说什么时机已到的鬼话!没事乱揣摩个什么?就不能学学人童贯带兵打仗,镇守永定军路?不能学学人高力士?
  不对,朕是皇帝!朕怎么会有错?是开封少尹李若水办事不利,大太监赵英推波助澜!
  都是臣子的错!
  对!就是这样,朕没错!
  事实上,这件事在赵英心里的严重性,比赵桓想象的还要严重一些。
  赵英一边跑圈一边冷汗直流,腿不停的抖动。
  这不是累的,这宫墙绕着跑十圈,跑二十圈也没事,他是吓的。
  太监的立根之本,是官家,自己这次办差办差了,官家没罚多严重,要是自己一直办错下去,后果?
  他一边跑,一边思考应该如何自处。
  ……
  “官家,这清照姑娘的和离办妥帖了。不过臣妾觉得这清照姑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就想让清照姑娘多多进宫来,教教臣妾棋艺,不知官家以为如何?”
  朱琏和赵桓说着正事。赵明诚这个胆怯而又懦弱的人,李清照跟着赵明诚真的是耽误了。
  而涉及到元丰党人,和元祐党人,牵扯不清的事,也只有官家,能没有任何后遗症的把这事的责任给担下来。
  谁都挑不出刺,谁都说不出来理来。
  “可以。”赵桓也没想那么多,只是以为朱琏在这宫中有些苦闷,找人作伴而已。
  而且朱琏好像真的没有生气的样子,也让赵桓产生了些许的疑惑,这大宋的女子,不爱吃醋的吗?
  还是自己不懂其中的宫斗手段?
  赵桓想了想,就放弃了。自己不擅长的事,想个十天十夜也想不明白。
  他心里却记挂着别的事,他敲着椅子说道:“明日朕就要御驾亲征了,这太子尚且年幼,一切都依仗你了。”
  “如果遇到犹豫不决的事,就问问李纲该怎么办。如果遇到李纲都犹豫的事,就差程褚去问问李邦彦。”
  “那是个经年老贼,绝对能把事情,处理的圆全了。如果是头等大事,无人可以决断,就送到河东路去。”
  赵桓知道很多事,都需要皇帝去背负责任,绝对不是太子或者宰相可以承担的!
  比如这正统之位的争夺,比如太上皇赵佶在南方的复政,就不是朱琏和九岁的太子可以处理的了。
  朱琏点了点头,成为皇后母仪天下,是她嫁给赵桓的之后,就未曾想过的事,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
  官家前线征战,自己在后方一定要维持好稳定,不让官家分心。
  赵桓还在思索,自己御驾亲征还有什么事没办没有。
  太子之位确立,太子的品行考察了下,还算合适。
  皇后朱琏也是个很明事理的人,看起来不会给自己个大惊喜。
  还有李纲、孙博、何栗等人的辅佐。
  自己临走前还铲除了为祸已久的邓圭这个大奸细。
  最后临走的时候,还敲打了一下元丰党人和元祐党人,让文臣时刻记得,他们头上还有一个皇帝,不要再起党争的念头。
  朋党之争危害甚大,但是只要不是皇帝或者太后这样的人,在其中恶意的推波助澜,其实也争不到什么。
  他们争的是官位,只要上层这里不故意用党争来钳制文官,这文官也斗不起来。
  斗蛐蛐还需要草叶撩拨,斗鸡也需要食物撩拨,这文臣们斗来斗去,没什么利益,自然就消停了。
  赵桓皱着眉思考着,自己还有什么事,没有处理?
  御驾亲征这事,本身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他想了半天,看着赵谌认真写字的背影,想到了自己未尽的事。
  “如果朕在前线,有什么不测。皇后,你垂帘听政,朕任命李纲为顾命之臣,共同辅佐赵谌登基,把这大宋打理好。”
  “把这大宋给朕看好了,不能让他给朕亡了。”
  “官家!此言不吉!呸呸呸!”朱琏脸色大变!赶忙说道。
  “赵英,通知中书舍人拟旨。留中不发。如有不幸,可以颁布。”赵桓对赵英说道。
  赵佶和赵构那一对父子一个比一个不是东西,让他们当政,不知道会把这大宋霍霍成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