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秦君临天下 > 第573章 始皇东巡(上)
  嬴政自从登基称帝以来,只有一次离开咸阳。那一次他的弟弟长安君成蛟在河套之战中身负重伤生命垂危,正在准备南征百越的嬴政因此大怒,派白宣赶赴榆林塞率师北伐匈奴。而嬴政自己也在白宣出征之后急匆匆的赶赴上郡驾临榆林塞,终于在成蛟死前见到了这个唯一的弟弟。
  那一次与其说是始皇帝出巡,倒不如说是他御驾亲征,因为嬴政前往上郡的时候不仅率领着大军而且他自己也是全身披挂,骑马赶路的时候多过乘坐辒辌车。
  那时候,从咸阳通往九原的直道刚刚开始修筑,这一路走来可谓辛苦,而且嬴政的心情也不是很好,一是为自己的弟弟成蛟感到伤心,二是被匈奴的嚣张所激怒。那次出巡秦军大胜,阴山之南的匈奴故地全部成为大秦疆域,阴山成了大秦和匈奴的分界线。大秦胜利了,但嬴政的弟弟成蛟却永远的离开了嬴政。所以那一次嬴政的出巡并没做什么其他事,也没有去其他地方,等于是在榆林塞坐镇监军。
  但这一次的东巡却是嬴政早有打算的,他的最主要的目的地就是东岳泰山,他要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就是华夏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远在夏商周三代就已有封禅的传说。
  华夏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祀昊天上帝之后,才算真正的受命于天。其仪式一般是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梁父等小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
  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乱之后天下太平时才可以封禅天地,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间。
  嬴政此去泰山就是抱着这个目的去的,他就是要摆开堂皇仪仗,以天子之威驾临齐鲁,宣扬大秦一统天下消除兵戈之灾,造福天下苍生的功勋。
  齐国是六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也是唯一一个主动投降大秦的国家。在大秦征伐其他五国的时候,各国人士纷纷逃亡齐国避难,这让齐国成了那些痛恨大秦的反秦势力的聚集地。但因为齐国主动投降,秦军不能再大动干戈用酷烈的手段将那些已经蛰伏起来的反秦势力一举杀光。既然不能杀,那就要用另一种手段是那些人心理产生畏惧,同时让他们明白,大秦真的是授命于天,大秦一统天下是天意,泰山封禅就是最好的手段。
  除此之外,嬴政封禅泰山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在天下人面前确定自己的天子身份。于此同时,嬴政还想看看在大秦实行书同文之后的效果如何。
  齐鲁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从春秋到战国这几百年的时间内,齐国一直是列国中国力最强,人民最富裕,文化科技最发达的地区。这里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圣地。
  而且齐鲁大地号称是周礼的正宗传承之地,也是夏商周三朝天子祭天地封禅的地方。有传说泰山是昊天上帝在人间的居所,历朝天子必须到泰山封禅才能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的君权是上天赋予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也是天下人必须认可的。成功举行泰山封禅就意味着天子身份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
  在文化和礼仪方面,大秦还是没法和齐鲁文化圈相比的,因为在文化上大秦并不具备中原正统的优势。
  在灭六国之前,各国的官方史书里其实是把大秦和西戎视为一体的。这对于大秦而言是极大的侮辱和蔑视,随着大秦国力增强,诸侯从藐视大秦到畏惧大秦,对大秦的看法也从戎狄变成了虎狼之帮。从看不起到害怕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但是这个转变并不是因为大秦的经济文化如何的先进发达,而是因为大秦好战能打。那年月拳头硬的是老大,大秦说理说不过六国的那些纵横家,就只好动拳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能动手绝不吵吵。
  可如今大秦灭了六国一统天下,天下百姓都是大秦子民,嬴政拳头再硬,秦军再能打也不可能对自己百姓动刀子吧。武的不行,那就得来文的,但是话说回来,文化这方面还真不是大秦的强项。虽然嬴政登基的时候祭祀过天地,但是他没有履行过泰山封禅这个举世公认的确认其天子地位的仪式,这应该算是一个短板。
  不过,嬴政目光如炬一眼就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他要借着这次封禅泰山的机会,在读书人扎堆的齐鲁大地宣扬自己的正统身份。
  如今大秦境内已经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驰道,这驰道可以看做是大秦时代的国道,以前一千里路骑马要至少走三五天,而现在有了弛道,乘坐马车只需两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到了。
  于是,嬴政领着大秦的一众高官,坐上自己的那辆豪华四轮马车,沿着弛道,直奔齐鲁大地巍巍泰山而去。
  说实话,嬴政为了这次封禅泰山也是做过精心准备的,他把韩非还有九嵕书院所有的教授院首和有名的学子都带上了,那意思就是想跟齐鲁的读书人较劲。九嵕书院成立这么些年了,为大秦培养的人才也是不少,九嵕书院海乃百川,百家争鸣的理念还是很受天下人认可的,这也是大秦在文化上唯一拿得出手的地方,只不过比起有百年历史的原齐国稷下学宫,大秦九嵕书院在底蕴上还是显得单薄了些。而且九嵕书院的学子有着不同于其他地方学子的理念,他们的思想里被打上了“明法度,定律令”的秦文化烙印。也就是说,不管遇到啥事,都按照法度律令来,如果没有那就制定一个,至于之前的人是咋做的可以不管,怎么合适怎么来。
  基于这种观点,嬴政诏准了大秦儒生们的建议,准备先到峄山(今山东邹城市境内),在山上立石铭记秦之功业。借此向齐鲁士人明确展示大秦的千古功勋,也向天下人表示大秦皇帝嬴政在功业上已具备封禅的资格。
  说实话,这次泰山封禅之行,从一开始就让嬴政心里不舒坦,九嵕宫出的那些事,把矛头直指滋阳公主,市井的那些流言则针对白家,这让嬴政心里极不舒服。带着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嬴政上路了,但是从上路之后,波折就一波接一波。而第一波波折很让嬴政无奈。
  弛路虽然平稳,可是架不住路途遥远,旅途颠簸却很容易让人疲劳,嬴政从咸阳到泰山直线距离差不多是两千里路,因为不是行军打仗所以君臣一行一共走了七天。
  当嬴政到达峄山立碑宣扬功业之后,也没停歇就直接来到了泰山的脚下。这一路走来嬴政只觉得浑身肌肉酸痛,骨头都有一种被颠散的感觉。再看随行的几百名重臣,竟有三分之一病倒了。嬴政额眉头紧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