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皇宋锦绣 > 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
  讲到这里,韩琦问了这么多的问题,就已经证明,韩琦动心了,就怕他不动心。
  没错,韩琦确实是动心的了,对长弓和棱堡这两者很动心,他是亲自看这两款武器的强大程度的,只要他能够大规模的普及,在西北建设西北就将会拥有一个永远攻不下来的城防海,投入还不大,这是最佳的选择,去了一定会立功的。
  另外一方面,韩琦心中一直都想着西夏,甚至投身新法,是为了富国强兵,可是心中未尝没有,等到实力够了之后,去报仇的想法。
  现在,赵信把机会送到了他的面前,他怎么可能不抓住,而且是可能性很大的。
  从韩琦的表情之中,赵信明白,当时军方的主要将领,甚至是宰辅,对于削弱西夏和辽国,都是同样的态度的,只不过为什么没有参与到辽西之争中。
  赵信心中一阵黯然,历史上,不知道处于什么原因,对于境外作战,朝廷就没有认可过,也没有在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之术,到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了,没有谋敌于前,反而是被动的等待对方打过来。
  实际上,国与国之间,什么条约,什么信用,只要不被发现那就没有问题,哪怕是被发现了,只要没有铁证,推辞什么的的也可以做到,大不了付出一定代价。
  实际上,辽国和西夏,在贺兰山的那一场大战,准备的时间相当的长,无论是辽兴宗,还是元昊,都知道,两者必然会有一战。
  辽兴宗并不把西夏放在眼里,他是为了过去教训西夏的,西夏那边,却是在疯狂的准备,坚壁清野做的非常的彻底。
  不过这一战,准备的很早,双方都心有灵犀的没有宣传,而且持续时间也不长,从辽国向西夏进军,到最终战败,不过是几个月时间,又是在遥远的贺兰山。
  最开始,北宋不知道,后来,当北宋知道了,就已经晚了,战争已经逐步的结束了,双方已经和平的解决了。
  这一场辽西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开始的快,结束的也相当的快,从战争局势上面,辽国是惨败,10万大军的,几乎全部都被辽国所歼灭,如果说,元昊不依不饶的话,双方的矛盾就会无法化解。
  元昊在这里,没有一意孤行,反而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他在占据了上风之后,俘虏都给送还了,并且主动向辽国称臣。
  从此之后,几年的时间,辽国和西夏之间,就再也没有爆发战争,恭顺只是一个方面,西夏用真正的实力,证明了自己不是软柿子,反而辽国对于西夏进行了很多的支持,让西夏得以毫无顾忌的攻击北宋。
  看起来,完全没有在北宋的境内,甚至距离陇西都有很远的距离,看似无法查手,实际上,北宋有很多应用的地方。
  比如说,辽国大军是没有粮草而最终失败了得,比如说,西夏当时,几乎是倾国之力,坚壁清野,这才勉强取得了跟辽国战争的胜利,而且胜利的非常危险,一旦辽国在几个举措之中,有一两个作对了,他们就很容易翻盘。
  没错,双方之中,强者是辽国,哪怕之后,西夏打赢了,他都不敢轻易的跳,老老实实的把俘虏什么的还给辽兴宗,否则,一旦辽国倾国之力前来,等待西夏的是灭顶之灾。
  知道了结果,时间地点和原因,辽国的战争就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地方,如果,在这个时间,有少许的动作,或许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
  赵信跟韩琦将这个的原因,就是如此,韩琦心中一动,或许说,现在对于北宋来说,单独对于西夏开战,这有些太过了,没有人会同意,可是如果说辽国对西夏开战之后,那就不一样了的。
  之前不知道这个情报,中枢方面没有准备,按照赵信的说法,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只要他到了陇西,并且拥有独立成军的权利,那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趁机利用这个机会,对战局进行控制,不说让辽西打到死,趁机削弱西夏是可以做到的。
  北宋更希望的是西夏被削弱,这一战之中,哪怕是西夏赢了,他也没有趁机削弱辽国,反倒是让辽国逃过一劫,成功的挽回了损失。
  西夏在三国之中的,势力比较弱,可是相对于河北那边,比较完善的城防来说,西夏这边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历史上的北宋,错过了这个机会的,或许是因为信息不畅,或许是因为在争吵和犹豫之中贻误战机,可是现在,赵信既然来到这个时代,肯定不会就这么的放过了。
  为了辽国,他愿意把一批步人甲,还有大量弓箭和粮草都弄过去的,在长弓投入了之后,军中的劲弩,是要逐步的裁撤的,未来,会在弓箭社和部分军队之中,保有一批精锐的狙击弩手,剩下的的,都会用长弓代替,这一部分,就可以给更换出来。
  这部分的数量非常的可怕,保守的估计,整个北宋,各种劲弓的保有量,大概在150万到200万之间,当长弓取代这些弓箭之后,这些弓箭除了一小部分,因为再也没有使用价值,而必须要淘汰之外,其他的那一部分,必须要处理。
  依照北宋原来的方法,换下来的武器,往往会就地销毁,因为这个会资敌,连普通的铁器,都很少的向辽国和西夏提供,这是贸易之中必须要禁止的,直接走私武器,是会超过底线的。
  可是见惯了后世的军火交易,一款淘汰的武器,如何让他获得现金价值,才是关键。
  美国就是这样的佼佼者,只要代差出现,即将淘汰,或者是说有了更新型的武器,他们的一些原来型号的武器,就必须要卖出去,寻找买家。
  这样,在更换武器的时候,不但不会产生浪费,还会产生收益,这部分收益不能算很高,却比白白的浪费强很多。
  可是这个理念,在这个时代不认可,哪怕是再差武器,也不能这么搞,连铁器都制作不出来,这会让宋军拥有很大的优势,给他们这些武器,不就是让他们的实力大增么?
  实际上,武器出口,并不单单是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大量挤占对方的经济,当一个国家的大部分收入都购买了武器,就没办法购买别的东西。
  当然了,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你的武器要足够先进,要足够强,比如说,美国在拥有F22的时候,开始大规模的销售F16和18,这是基于F22可以轻而易举的干掉的F16和18。
  如果说,代差没有形成,你开着F14,还是那种的重载改装的,而老美用的F16和18,就是一个指挥和运用的问题。
  北宋的所有武器,跟辽国和西夏之间,没有形成代差,或者说,有强弱之分但是并不明显,这种情况下,这种东西不能卖,因为本身就如狼似虎两国军队,在获得了更好的武器之后,就会如虎添翼。
  现在,长弓和短弓,已经形成了代差,这个差距还不小,特别是棱堡的出现,又放大了他们之间差别。
  站在棱堡上面的长弓,比起短弓来说,不知道要强出多少,利用这个耗费对方的力量,又没有用,用短弓攻克棱堡,就算没有长弓坐镇,都很难,更别说还有划时代的长弓,这种情况下,把这些要淘汰的短弓拿出去,换取钱和资金的话,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辽国和西夏没有什么钱,直接经济掠夺这有些困难,可是他们有马啊,有骑兵,如果用寻常的经济诱惑,他们或许不会把马拿出来,可是如果是长弓和步人甲的话,他们会么?
  不过,赵信也知道,这件事情要想在朝堂上面通过,这很难,这件事情,他也不准备告知朝廷,一牵扯到朝廷上面,就容易出问题哪怕是仁宗都不可能完全的控制整个朝政,更别说的他现在的身份,一旦被怀疑居心叵测,那就真的出问题的。
  赵信的目的很简单,趁现在时间还早,先准备一些,到定海军初步奠定了基础,不再让他无时无刻的在哪里的前提下,选择去一趟贺兰山,从陇西,借助着商队出去,调查一下西北的地形,把东西,藏在那一片的区域的。
  他只是一个小孩子,不可能随便的进入到乱军之中,到时候,或者是让孙吉,或者是让皇城司抽调一两个精干来做这个事情,在关键的时刻,给辽军最关键的粮食和武器,出其不意的反杀,或许依然改变不了辽西之间的战争结果,却会让战争更加的惨烈。
  西夏最终胜利,元昊的做法,是对北宋最不利的,双方打了一仗,可是烈度不高,也没有结下解不开的仇怨,辽国最终跟西夏和平,西夏争取到了实力和发展的时间,再过来,不断的骚扰北宋。
  要打就要打重点,就算西夏胜出,也是两败俱伤,或者真正让辽国损失惨重,让双方矛盾不可调和,这样的话,北宋就可以利用,从中间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