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盛世大明 > 第660章 不满的结局
  当黄岩镇里数百颗人头齐齐落地,鲜血满地流淌的同时,相邻的临山镇里也在上演着相同的一幕。
  这一次,为了祭奠告慰被杀的数千百姓,陆缜是真真个豁了出去,不但把青天寨里的那些贼寇全数砍头,就连以薛长庆为首的数百大同官军也没有放过,悉数押上刑场,一刀砍掉了脑袋。
  午时三刻,在上万百姓的围观下,近千名为恶的贼人身首异处,让观者在心惊之余,又忍不住高声叫好,对这位年轻的巡抚大人又增添了数分的敬畏之意。大家这才知道,他是真心想要维持山东太平的好官,是一个不畏强权,只问对错的青天一般的存在。
  而当此间之事扩散出去后,山东地界里的那些贼匪宵小也立刻变得安分守己起来,听说有不少小股的贼寇更是因为害怕会被官府清剿而自动解散,或是逃往别处,显然是被巡抚大人的这一番大开杀戒的手段给吓住了。
  从地方治安角度来看,陆缜的这一决定与作为无疑是相当准确的,这足以让山东几年内都不至出现贼匪横行的局面,能让百姓更加的安居乐业,同时也给开海大事创造了一个相当不错的稳定局面。
  但是,许多下属官员却还是对此事感到忧心忡忡,因为他们很清楚,陆缜这次擅自做主,在没有请示朝廷的情况下就杀了这许多人,而且其中半数还是官军,势必会惹来无数人的弹劾抨击,而在此吃了亏的石亨也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随后的事实也证明他们的判断是相当准确的,不过六七日,陆缜呈报朝廷的奏疏还没有送到京城呢,他胆大妄为,屠杀俘虏与山西官军的消息就已通过不少渠道传到了北京城,传入了大小官员的耳中,顿时间就惹来了满朝的非议和哗然。
  对陆缜,朝中有许多人是很看不惯的。这不光是因为他所提倡的开海之事与他们的理念不符,更因为其深得天子宠信,以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成为朝中屈指可数的高官,更能以巡抚之职牧守一方,这明显遭到了无数人的眼红与嫉妒。
  所以他的一举一动都有人在盯着,只等着他做错事后,上疏弹劾,以发泄心头的不满。本来去年过年前他擅自回京之事已经够恶劣了,想不到时隔半年,他居然又闹出了比之前之事严重百倍的事情来,这让一众官员如何还能忍得?
  于是乎,短短两三日间,朝臣弹劾陆缜恃宠生骄、无视王法、图谋不轨的弹章就如雪片般送进了皇宫。许多人都表明了态度,让天子一定要严惩陆缜,甚至有不少人还明确点出,为了安抚边地军心,该当立刻将其免官入罪,以至让他抵命的……
  这一片喊打喊杀,可着实惊住了朱祁钰,让他都有些不知该怎么办才能保住陆缜才好了。同时,其心里也对陆缜颇为怨怪,怎么这家伙就这么不让自己省心呢,才半来年时间,就又闹出了如此严重的事端来。
  与天子一样感到头疼和不安的,还有与陆缜交情深厚的于谦和胡濙等官员。虽然他们下面也有不少肯听从安排的官员,可在如此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即便是声望卓著,手握大权的两人,也不敢轻易为其辩护了,唯一的指望,就是由陆缜自己上疏陈情。
  只是,陆缜的奏表还没到呢, 大同方面,以石亨为首的联名弹劾陆缜的奏疏也被送进了北京城。在这份奏疏里,他们列举了陆缜勾结犯官、包庇逃兵、擅杀将士的多条罪名,希望朝廷能还辛苦在边关御敌的将士们一个公道。
  当这份奏疏送抵之后,情况对陆缜是更加的不妙。就是朱祁钰这个天子,也有些压不住场面了,众官员口口声声要天子严惩陆缜,不然必然会导致边军寒心,使得社稷不稳。
  在这种情况下,陆缜与山东官员联名所奏的表章也终于姗姗来迟。天子在得报之后,赶紧拿到手里看了起来,然后他整个人也有些懵,虽然陆缜没有否认自己杀山东官军的事实,但奏疏里已把事情说得明白,更且提到了此事背后另有玄机,很可能是石亨为了对付胡遂,夺取山西整个兵权的一个阴谋。
  两个自己倚为左右手的文武官员居然互相攻讦起来,这让天子一时间竟不知到底该信谁的话才好了。虽然他相信陆缜并无不臣之心,做这一切一定是有道理的,但要他认为石亨才是此事罪魁祸首也有些太难了。
  最后,犹豫难决的皇帝只能把于谦等近臣叫进宫来商议对此事的看法。而在看了陆缜的奏疏,又对其为人行事已很是了解的于谦便立刻选择相信了他的说法,当即力保。不过另外一些朝臣却又有了别的看法,免不了众人在朱祁钰跟前又是好一番的争论,终究没能得出个让皇帝满意的结果来。
  不过这么一来,总算稍稍改变了陆缜之前的处境。于谦随即发动自己的人脉,开始在朝堂上极力为其辩护。与此同时,闻知此事内情的胡濙也选择相信自己的学生,也开始动用了自己的门生故吏来问陆缜说话。
  作为一老一新两名在朝中地位和权势都自不小的官员,于谦和胡濙二人能动用的人手还还是相当充分的。而且随着他们的介入,一些只是观望风色的骑墙派们也不再坚持己见,使原来一面倒的局面又重新变得均衡起来。
  要说起来,石亨还是吃亏在自己只是个武将的身份上。随着土木堡一役惨败,无数勋爵武将命丧战场,原先朝中文武均衡的势头已被彻底打破。现在的大明朝廷,文官集团的势力已能彻底压住武将了。
  在丧失了话语权的情况下,即便石亨使了不少力气,这次针对陆缜的反扑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于,他的这些举动反倒激起了不少文官的排外心理,让一些中立官员倒向了陆缜,反对石亨生出了怀疑来。
  这场朝中的扯皮和拉锯足足持续了有两三个月时间,最终,不胜其烦的天子下了一道旨意,彻底终结了这场大争论。
  陆缜杀死数百俘虏与山西官军之举确实极其不该,尤其这是在擅自做主,未经朝廷批准的情况下,自当严惩。不过念在他这么做也是为了稳固地方,心系百姓,故而从轻发落,只降他一级官职,留在巡抚位上戴罪立功。
  至于山西那边,则是好生安抚了石亨一番,直言天子与朝廷是相信他们的,但事情既然发生了,就只能这样。而为了平息石亨的怒火,即便觉着胡遂有可能是被冤枉的,还是将他就地罢官,并胡乱定罪之后,将其押回京城再作审问。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天子在搞平衡,和稀泥了。显然,陆缜和石亨两人,他是一个也不想伤害,所以只能委屈那些被杀的官军,以及喊冤罢官的胡遂了。
  在理解的同时,许多人对天子的这一做法却很不看好,颇有微词。因为这么一来,只会助涨了这两人的嚣张气焰,而且他们依旧不会满意这样的结果,陆缜和石亨二人势必结下深仇,将来难保不会再起争端。
  不过在争了两个多月依旧没有个结论后,朝臣们也心知不可能再凭此事对陆缜下手,所以即便心里不满意,也只好收手。经过这次之事,大家算是彻底明白了,天子对陆缜与石亨的信任已远在其他人之上,将来再想对付他们,可就要做更充分的准备,找更好的机会才是。
  而事情也正如他们所料想的那般,当消息传回到山西时,石亨是极度的不满:“岂有此理,这些朝中官员一个个都是干什么吃的?居然放任那陆缜干出这等无法无天的事情来!早知道是这么个结果,老子当初就该带兵直接杀过去,把人给抢出来了事!”
  哪怕随后胡遂入罪被带走,从此大同及山西军务尽在其一人掌握,石亨依然不感满意。自从一年多前重新起复后,石亨早已变得极其敏感,自尊心也变得极强。
  现在陆缜居然敢如此让他丢脸,石亨自然是恨不能将之一刀杀掉的。可最终呈现的结果,却与他所希望的相差太大。这让他甚至都对皇帝也生出了几许怨怼之意来,只一心想着什么时候能够扳回一城。
  不过他也知道,以陆缜如今的地位,以及天子对他的信任,短时间里自己是不可能再从其身上讨得什么便宜了。一切,只能留待将来,总有机会的……
  至于山东方面的陆缜,在接到最终结果的旨意后,却是一声叹息。他没想到,这次争斗,最终会变成这般结果。虽然百姓的血仇算是报了,但真正的元凶却还逍遥法外,反倒让胡遂这个无辜之人搭上了前程。
  至于树立了石亨这个强敌一事,他倒不是太放在心里。因为他很清楚,即便没有这次的矛盾,自己与石亨也终将是对立的双方。
  不过很快地,他又把这些事情全都抛到了一边,因为更要紧的事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