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明末大权臣 > 第四百八十三章 兄终弟及
  薛神医来了。
  对于陡然发作的病情,薛广济又一次展现了神奇的医术,连连在皇帝的脸上下了二十多枚银针,才终于算了控制这了病情,但也仅仅只是暂时延缓而已。
  皇帝的脑袋上插着那么多的针,嘴角和眼角还在不停的轻微抽蹙着,涎水顺着嘴角流淌下来,亮晶晶的,却愈发显得诡异可怕。
  好在皇帝的神志始终处于清醒状态,他在永王的用力簇拥之下半躺半坐着,含含糊糊的说道:“薛先生,说实话吧,朕的病情到底怎么样了?”
  “你早就已经不行了”这种话是万万说不出口的,薛广济稍微犹豫了一下,下意识的看了看身旁的长平公主。
  复隆皇帝不是傻子,顿时就明白了,忍不住的闭上双眼,两滴泪水顺着眼角流淌下来,过了好半天才重新睁开了双眼,这一次他再也没有自己的病情,而是用了一个更加直接的方式:“朕还有多少时间?”
  薛神医又看了看长平公主,却始终不敢说实话。
  已经到了这步田地,已经没有了继续隐瞒的必要。
  长平公主微微的点了点头。
  薛广济这才说道:“回万岁……陛下之病情已……已深入脑髓,司命之所属也。若是情形好,或能挺过今冬,但却会逐渐口眼歪斜四体无感,只能僵卧于床榻。若是情形不好……草民无能,救不得陛下,草民无能啊……”
  这话说的已经相当直接了:你这病要是能活过这个冬天,就已经算是老天爷开眼了。正常情况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一命呜呼!
  这等于是宣判了复隆皇帝的死刑,关键就看什么时候执行而已。
  听闻如此噩耗,复隆皇帝的反应却很算是平静,至少没有表现出歇斯底里的样子,似乎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真是……真是如此……朕早就……早就想到了!”
  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其实复隆皇帝早就觉察到了,只是还不敢最终确认罢了。
  这些天来,皇帝总是在睡梦中惊醒,每次醒来都感觉到不到四肢的存在,需要缓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渐渐恢复,而且脑袋里好像埋进了一根针刺,却不是那种尖锐的疼痛,而是隐隐的疼,有时候还会非常健忘,甚至想不起睡觉之前发生的事情……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尤其是让复隆皇帝起疑的是,这几天来,他从来都没有看到过那些让人心烦的奏折。作为他的助手,长平公主总是把那些好消息之类的奏折给他看,似乎这大明朝已是太平盛世根本就不需要任何担忧一般。
  报喜不报忧,这可不是长平公主的作风。
  对此,复隆皇帝已经隐隐约约的有所察觉了。
  而薛神医的话,则最终印证了自己的猜想:时日无多,死神随时都有可能降临。
  如果说在这之前还有一丝幻想的话,那么,现在这一丝最后的幻想已彻底破灭掉了。
  真正丢掉了所有的幻想之后,复隆皇帝反而变得全所未有的坦然——能够直面死亡,或许也可以算做是一种尊严了吧。
  “朕……已料到会是这个样子,有劳……有劳薛先生了。”复隆皇帝伸出手去,自行拔掉脑袋上的那些银针,全都收拢在了手心,将所有的银针全都交给了薛广济:“薛先生可以回到……回到你的医者……医者学校去了。”
  “草民无能!是草民无能啊!”薛广济还在不停的磕头,早已老泪纵横忍不住的嚎啕大哭起来:“是草民学艺不精,救不得陛下,草民愧疚……”
  “不用愧……愧疚,医万民胜……胜过医一人。”复隆皇帝极力想要做出一个微笑的表情,但是在眼斜口歪的情形之下,这个笑容则显得有些诡异了:“千秋百代……之后,你的名声……定在朕之上,必只……直追华佗扁鹊,去吧,去吧……”
  遣走了薛广济,就等于是接受了最残酷的现实,但复隆皇帝却没有丝毫的悲凉,反而转过身去,看着永王黝黑的面庞,似乎想要做出一个笑容,但却没有能够笑得出来……
  皇帝是右手艰难的摸搜着,从贴身出取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纸张之上还带着他的体温。
  将这张纸交给了永王,微微点头示意他打开来看。
  因为右手的手臂还垫着皇帝的身体,永王只能用左手打开折叠的纸。
  一看之下,顿时大惊失色,那张小小的纸片子掉落在地,永王慌慌张张的跪拜下去:“臣弟不敢,臣弟不敢,还望万岁收回成命……”
  长平公主捡起那张纸,还没有看完就已忍不住的泪流满面。
  “奉天长运,大明天子诏,曰:皇考大行殉国,朕即为于山河破碎之时,击贼破虏,恢复故国,至今已历八春。朕躬凉薄,赖天下臣工奋起垂手而之治天下,延国祚续宗庙,终使四宇河清,民有所安。朕自知不可比先圣,唯盼后人追功。皇太弟永王炯者,人品贵重深效朕躬,其志坚刚其心果然,朕欲传位于其。必能革故而鼎新,承夫于祖治之效。朱氏子孙并内外臣工,当勠力同心,事新君如事朕者,悉心辅佐共匡社稷,不得有违,钦此!”
  这是一份传位给永王的诏书。
  这份诏书显然已经写出来有些时间了,国玺和皇帝的私人印章一应俱全,很明显是早有准备,而且一直都揣在皇帝的怀中贴身保存!
  外面还是风传着“立太子”的事情,这边皇帝早就写好了传位诏书,最终的人选却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自己的弟弟。
  虽说大明朝有过兄终弟及的先例,而且不止一次,但这份诏书来的太过于突然了。
  众所周知,皇帝本人和永王的关系并不是很和睦,而永王不仅屡屡顶撞皇帝,还弄出“离家出走”的闹剧,皇帝很生气,非常非常的生气。他怎么都没有想到,皇帝兄长其实非常非常的看好他,要不然又怎么会以大位相传?
  皇帝的信赖,兄弟之间的情分,在一瞬间爆发出来,永王不停的磕头,一边哭泣一边反反复复的念叨着:“臣弟不敢,臣弟不敢……”
  复隆皇帝伸手抚摸着他的头发,用含糊不清的语气说道:“我早就……早就想清楚了,想清楚了。唯有如此……唯有如此方能确保我大明江山……无虞……”
  事实上,复隆皇帝相当的清醒,不是他不想立太子,而是他知道不能立。
  若是立了太子,虽然可以按照父死子继的方式完成皇位的更迭,并且一定会得到黄得功和臣子的拥戴,却为大明朝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一直以来,复隆皇帝都是试图让皇权凌驾于一切之上,但是一个吃奶的娃娃继承皇位的话,还谈什么皇权?到时候这大明朝的江山到底姓什么都说不清楚呢。
  后党和皇权之间必然有争夺,那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就算是自己的儿子最终可以战胜外戚后党,恐怕也会爆发大的流血事件甚至会爆发战争,说不得这江南半壁就要分崩离析了呢。若是后党最终获胜……那天下一定会更乱。
  复隆皇帝勉勉强强的“压服”着北边的李吴山,凭借的就是君臣大义名份和大一统的理念,至少大家还在大明朝的这面旗帜之下。若是后党获胜的话,就失去了法理性,到时候李吴山必反。
  到了那个时候,不管李吴山打的什么旗号,必定是大规模的战争,南北交战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这还用说吗?
  战争的过程可以用千万种,但最终的结果却只能有一个:大明王朝不复存在,天下由朱改李,而且改的顺理成章。
  要想维系大明朝之国祚,就不能立太子。
  叫嚷着立太子的人,无一例外全都是出于私心,却没有哪怕一个人是为了大明王朝考虑。
  而改由永王继位,不仅可以消除隐患,还能把李吴山这个最大的威胁化为最大的助力,至少可以维持南北之间事实上的大一统局面,因为永王和李吴山之间不仅关系特殊,而且在思想一脉相承。
  作为传统的帝王,在这种问题上看的非常清楚,他可以不在乎永王拥有什么样的思想,但却一定很在乎永王的身份。
  不管怎么说,永王都是先皇嫡血,只要他在位的话,如何治国理政那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的小问题,这国祚的传承和江山的延续始终没有跳出先皇子嗣之外,这才是最关键的东西,也是复隆皇帝最在意的。
  “拟旨……”
  眼看着这一对兄弟在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权利交接,而永王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儿,反而是看起来最柔弱的长平公主最为冷静,知道现在就是最要紧的时刻,无论有多少泪水都得先把正事办了。
  虽然复隆皇帝采用了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竟然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这确实让她感到意外,但毋庸置疑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长平公主提笔在手,等着复隆皇帝口述。
  复隆皇帝却没有说出具体的内容,而是断断续续的说道:“给……给高起潜下旨吧。”
  高起潜是大旗军的监军,是二把手,而且还仅仅只是名义上的二把手。
  外界一直都认为大旗军是游历于大明朝之外的体系,是不受皇权制约的,甚至是皇权最大的威胁。
  但是这一次,复隆皇帝会证明一个事实:不管是大旗军体系还是李吴山本人,都会严格按照皇帝的意志行事。
  虽然皇帝本人没有说出任何具体内容,但长平公主却很清楚的知道这道圣旨应该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