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寒门状元 > 第2367章 调边军
  继沈溪以吏部尚书的名义上奏年后官员考满结果,又以兵部尚书的身份,跟朝廷提及中原地区盗乱急速扩散。
  其实这所谓的盗乱扩大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刘六、刘七起义事件。
  原本沈溪引入美洲的番薯、玉米后,中原地区百姓生活得到极大改观,谁知道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洪水,导致黄河、大清河沿岸的河南、山东和北直隶等传统的黄泛区受灾严重,而官府不知道赈济灾民,反而按照旧例征收税赋,加上这一片地区主要承担了为大明军队养马的重任,如今受灾,养的马匹死亡,或者母马该生的马仔没生下来,导致数额严重不足,官府还强行要求养马农民赔偿损失。
  农民种植番薯和玉米,本来就只能满足基本生存要求,但这些高产作物在市面上根本就卖不起价钱,官府还要强迫按照银子交税或者赔偿,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所以一场波及中原数省的叛乱才会发生。
  刘六、刘七是著名的河北响马,原本在霸州一带活动,初期只有几十骑,但随着叛乱发生,他们果断远离明朝统治中枢,南下山东,很快吞并了另一路叛军,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胡琏在灵丘跟沈溪分开后,领军南下中原地区平叛,初期在北直隶和河南之地剿匪,可谓势如破竹,大量被打散的匪寇溃退到山东,刘六、刘七所部吸纳精壮,很快便发展到数万大军。
  这个时候,一股神秘力量介入,资助叛军大量武器装备,并且还有人帮忙训练叛军,使其战斗力迅速提升。
  等胡琏领军由兖州府、东昌府进入山东地区平叛时,根本就没想过叛军已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按照以前的方式作战,结果接连几场大战下来,损兵折将,胡琏不得不领兵退到河南开封府一线,固守待援。
  沈溪将奏疏递交到通政使司后,很快这件事就为朝中多数官员知晓,本来都以为中原地区马上就要恢复太平的勋贵和文武大臣,才知原来叛乱已陡然加剧,如今北直隶直面山东的河间府门户洞开,只要叛军北上,可以直接威胁天津三卫,京城也不得安宁。
  谢迁在得知此事后不敢怠慢,直接定下票拟,迅速将奏疏送到司礼监。
  票拟内容仍旧是让沈溪前往中原地区平叛。
  张苑看过奏疏和票拟之后,没有立即去找朱厚照,因此时尚是中午,他知道朱厚照还没睡醒,在京城没有直面威胁的情况下,张苑不打算每日觐见朱厚照,因为朱厚照早就提过,想过几天清静日子。
  张苑直接去找谢迁。
  文渊阁公房,张苑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坐下来后,翘着二郎腿,下巴扬得高高的,似乎一点儿都不把内阁的人放在眼里。
  此时内阁轮值的除了谢迁外,只有杨廷和。
  打过招呼,杨廷和借故离开,将公房留给谢迁和张苑。
  “……谢大人,您这分明是难为人吧?东南沿海有倭寇,您让沈尚书前去平乱;西南大山里有乱贼,您也让沈尚书去平乱;现在中原地区盗寇猖獗,您还是做此票拟……您这到底是跟沈尚书有什么仇什么怨,为何非要让他出京不可?”
  张苑说话时丝毫也没有避讳,因为他不觉得自己身份比谢迁低,这也是刘瑾当权给后来接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留下的错觉,他们觉得自己可以跟朝中顶级文臣平起平坐,甚至于还要高上一等。
  谢迁皱了皱眉,随即一板一眼回道:“老朽所做票拟,全都是当下最好选择,张公公不觉得么?”
  张苑道:“谢大人,您别问咱家,咱家怎么觉得无所谓,但是……陛下可从来不这么认为……陛下明言,短时间内不会派沈尚书出京,陛下需要有几个忠臣良将在京城坐镇,区区几个毛贼,也需要动用火枪、火炮,还有沈大人这样的能臣?”
  谢迁沉默一下,将桌上的茶杯往旁一推,正色道:“情势所迫,总归要有人出来担当重任……朝廷拿不出更多帑币,就只能以最简便快捷的方式平乱……恐怕陛下也要承认,唯有沈之厚才能快刀斩乱麻将匪寇消灭……这好钢就是要用在刀刃上!”
  张苑笑了笑,道:“您别跟咱家解释,有本事你自己去跟陛下说啊,每次都给咱家出难题,感情不是您老去面圣陈述。每次都是同样的票拟,每次陛下又都会勃然大怒,把咱家骂得狗血淋头……您这不是一次次给咱家出难题是什么?坑人也不是这样的坑法吧!”
  谢迁道:“若张公公觉得没法跟陛下说,老朽跟你一起去面圣便可。”
  “嘿,你说面圣就面圣啊!?豹房又不是咱家开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张苑从怀里掏出谢迁之前拟好票拟的奏疏,“啪”的一声拍到了桌上,道,“陛下连咱家都不愿赐见,更何况是臣子?如今正是开年休沐时,陛下劳累一年,需要休养!要不这样吧,您先把奏疏重新拟定票拟,不再提让沈尚书出征之事,一个时辰后咱家再来取,然后前去面圣。您看如何?”
  谢迁黑着脸,未置可否,张苑洋洋得意地站起来,告辞离开。
  ……
  ……
  张苑出了文渊阁大门,杨廷和才回到公房。
  杨廷和并不知谢迁跟张苑说了什么,不过当他看到夹着条子的奏疏放在桌面上,大概理解为,这是司礼监退了奏疏回来,让内阁重新拟定票拟。
  “谢老,这……”
  杨廷和脸色多少有些难看。
  若是皇帝派人将奏疏打回来还好,现在只是司礼监掌印便如此不给内阁面子,摆明了司礼监方面把自己置于内阁之上,且施行打压的策略。
  本来司礼监跟内阁间就存在利益纠葛,张苑跟谢迁间有着无形的争斗,现在看似乎是谢迁输了一局。
  谢迁将桌上的奏疏拿起来,重新看过里面的内容,摇头叹息道:“还能怎样?陛下对于让之厚出征的建言,从来就不予采纳,现在还没等奏疏送到陛下那里,司礼监就卡住不放,非要打回来让内阁修改……真是岂有此理!”
  本来他还在平静说话,到最后忍不住一怒拍了桌子。
  杨廷和愤愤不平地道:“中原之地叛乱加剧,兵部本就负有办事不力任人不当的责任,现在发展到这境地,沈之厚带兵出征本无可厚非,为何……”
  因为杨廷和站在谢迁的立场上,所以并不会考虑让一个身兼两部的尚书出征有何不妥,只是觉得沈溪离京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立场上有偏狭,对人的看法也就出现偏差,在这点上,谢迁跟杨廷和的态度基本一致。
  谢迁重新将沈溪的上奏看了一遍,道:“或许只有等火烧眉毛,陛下才会改变看法,但显然如今没到那个时候……中原叛乱持续大半年,到现在非但没平息,还闹出这么大的波折,眼看有威胁京畿的风险。”
  杨廷和问道:“那谢老,现下该当如何?”
  “哼哼!”
  谢迁将奏疏重新丢回桌子上,道,“沈之厚自己没提领兵出征,本来就是他没有责任心的表现,看来他是不肯放弃在京城的安稳日子……这小子,明知道朝中人希望他怎么做,非要跟大家伙儿对着干,简直不可理喻。”
  说了半天,谢迁还是不说对策。
  杨廷和道:“看来,只有循着兵部的奏请办事,才能得到陛下准允……之前的上奏,不就是如此?”
  谢迁道:“老夫现在怀疑,司礼监是否有将内阁的票拟递交到陛下跟前,平时普通奏疏他们压根儿就不会去请示陛下,遇到军国大事,依然表现出一副无足轻重的模样,难道非要等贼军杀到京城脚下,他们才会着紧?”
  杨廷和不说什么,因为他发现谢迁只是抱怨,并没有说出解决办法。
  谢迁站起来:“这件事交给你办理,就按照司礼监的意思进行票拟吧,老夫先回去了……唉,真受不了这份窝囊气!”
  谢迁的话,让杨廷和彷徨无措,这边谢迁遇到麻烦,干脆丢下不管了,反倒将难题交给他。
  “这……”
  杨廷和本想继续追问几句,最后却恍然——谢迁不发表意见,其实就是向司礼监服软,让他写一道跟沈溪意思相仿的票拟。
  在奏疏上写个“同意”,好像是当前最好的选择。
  到最后,一切只能按照张苑要求的办,谢迁刻意回避,杨廷和就算心有怨言,也只能拼命压抑情绪。
  等下午黄昏时,张苑如愿以偿拿到契合他心意的票拟,立即带上奏疏和内阁票拟,去豹房见朱厚照。
  朱厚照本不想见,对于朝事,他漠不关心,但听小拧子说涉及到中原地区的叛乱,他才耐着性子传张苑进来。
  没等张苑行礼,朱厚照便先发出警告:“张苑,朕先提醒你,如果你说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别怪朕对你不客气。”
  张苑赶紧道:“给老奴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啊……陛下,这里是兵部沈尚书进呈的奏疏,有关中原贼人乱事……听说出了大岔子。”
  说着,张苑将奏本递给旁边的小拧子,由小拧子转交朱厚照。
  朱厚照没等看奏本,便先皱眉:“中原之地的贼乱?不是差不多已经平息了吗?”
  “陛下,听说突然冒出俩兄弟,都姓刘,他们军纪严明,装备也很精良,跟那些普通乱贼不同,他们在山东之地经营地盘,稳步发展,很多兵败溃散的贼寇都加入到他们阵营……”
  张苑提前做过功课,将知道的大致情形跟朱厚照说明。
  朱厚照没了回应,拿过奏本看了起来,眉头愈发紧皱。
  最后朱厚照几乎将奏本摔回桌子上,道:“这些贼寇,真给他们胆子了,居然拿出朝廷的做派,私设官衙,任命官员,还收税养兵……这分明是不打算再当贼,而是想自立一国,跟大明争夺天下啊!”
  小拧子道:“陛下请消消气。”
  朱厚照怒道:“朕怎么消气?胡琏干什么吃的?他手上可是有上万人马!”
  张苑神色迟疑,为难地道:“陛下,贼寇发展速度惊人,目前已经有近三万人马,而胡大人所部连续作战下来,手头只有不到一万大军,数量上已落于下风,只能固守河南一线,北直隶这边却鞭长莫及……就算是兵部沈尚书,也没预料到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哼!”
  朱厚照道,“这些人都该死。”
  朱厚照的话说得异常严厉,小拧子和张苑都在想:“这该死的人到底包不包括沈之厚呢?”
  朱厚照道:“屋漏偏逢连夜雨,现在大明颇有点儿风雨飘摇的意思……朕平定北方,刚确保九边稳定,为何一下子又冒出那么多贼人在大明腹地作乱?先皇在时,他们怎么就不敢跳出来闹事?”
  这问题,张苑和小拧子不敢回答。
  其实先皇时,一样有民乱,沈溪就先后任沿海三省总督和湖广总督,负责剿灭海寇和西南乱贼,然后就此青云直上进入朝廷中枢。
  当然,他们更清楚,朱厚照并非是孝宗那样的明君圣主,之前一段时间穷兵黩武,再加上中原和南方灾情巨大,官府又不知道抚恤灾民,才使得大明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不过现在已顺利解决边患问题,朝廷可以着手应付内部矛盾,可惜的是朱厚照只顾自己吃喝玩乐,没心思打理朝政,才使得很多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说是休养生息,但只是个口号,朱厚照属于那种只会动嘴皮子的皇帝。
  小拧子问道:“陛下,现在中原地区叛乱加剧,不如加派人马前去剿灭。”
  朱厚照皱眉道:“京城稳固也很重要,现在贼人还没杀到京畿之地,岂能轻易调动京城兵马?”
  张苑道:“陛下,沈大人似是想以地方人马平息叛乱,不过中原之地卫所……已无法形成体系,除非由别处调兵……那些贼寇也是通过不断流窜,由京师以南的博野、饶阳、南宫等县入寇山东的日照、曲阜和泰安等州县,才日益发展壮大,或许可以效法……”
  朱厚照一拍桌子:“混账东西,你的意思是说,让朕学那些贼人?”
  “老奴绝非此意。”
  张苑赶紧解释,“老奴只是打个比方。”
  朱厚照道:“你这个比喻简直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其实以沈先生的能力何尝想不出对策?不过他不想说明罢了……这不,他已在奏本上说了,来自鞑靼人的威胁已消除,朝廷需要对九边人马另行安置?既然这两件事同时说出来,应该就是暗示朕,可以调西北人马到中原地区平叛。”
  张苑和小拧子对视一眼,二人均在想:“沈大人是这个意思吗?”
  朱厚照点头道:“一定是这样,要知道调西北边军到中原地区平叛,会被朝臣说三道四,现在沈先生在朝已被人非议,所以才将事情说得如此隐晦,但朕岂是那些不明事理的昏君?马上下旨,调宣大之地兵马到京城……”
  张苑紧忙道:“陛下,这突然调兵,只怕西北地方人马准备不及啊!”
  朱厚照道:“又不是说马上要来,调兵后可以让他们先行准备,而且平贼也不用急这一天两天……那些贼人已经杀到京城脚下来了吗?”
  这问题张苑回答不出,只好道:“可是要调人马,总归要师出有名,同时还要有人领兵才可。”
  “这倒也是。”
  朱厚照点了点头,道,“这样吧,让宣府副总兵许泰具体负责这件事,他反正在京城无所事事,另外朕打算让江彬也带领一部分人马,至于京营……可以酌情调一些南下平叛,不过这件事要跟兵部那边打招呼。”
  张苑问道:“陛下,是否先将沈大人请来好好参详一番?”
  “不用了。”
  朱厚照道,“朕既然做出决定,还用得着问沈先生的意思?他只负责帮朕具体落实便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你要帮沈先生完成……”
  张苑道:“兵部调动人马,这个……这个……”
  张苑似是觉得让沈溪再执领边军,会让其手头权力扩大,他想指出来,但因思路不清,一时间根本不知该如何去跟皇帝解释。
  朱厚照一摆手:“真当朕手下没能人?这些贼寇瞎了眼,明知道朝中有沈先生这样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神在,还敢犯上作乱,简直是自寻死路!马上去找沈先生,让他列一份详细的调兵奏疏。”
  “是,陛下!”
  张苑想不出对策,面对态度坚决的皇帝,只能俯首帖耳,遵命行事。
  小拧子用奚落的目光望着张苑,默不做声,只顾在旁看好戏。
  ……
  ……
  张苑出了豹房,前去找沈溪。
  他心里还在抱怨:“这几天老去找我那大侄子,他从来没给我好脸色看,恐怕这回也不会例外!”
  张苑直接到了沈家,得知沈溪就在书房后,便在朱鸿引路下往内而去,因为天还没完全黑下来,他有些担心,生怕被人瞧见自己,他已从钱氏处得知沈家人发现他夫妇二人踪迹的事。
  因为张苑是领皇命而来,不需要等候通报,到书房时,沈溪已在门口相迎。
  张苑先一步钻进书房,等沈溪进来,他亲自把门关好,如同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沈溪道:“陛下有事让你来?”
  “这不废话吗?”
  张苑显得很气恼,道,“陛下说了,平息中原叛乱最好的方法是调边军入关,陛下主意已定,让你写一份详细调兵上奏,等陛下朱批用印便可。不要再写那些拐弯抹角的策略,不如来点直接的。”
  沈溪摇头:“调边军入中原地区平叛,牵扯到太多事,并非是当前最好的选择。”
  张苑道:“要是有旁的更好的选择,你倒是写出来啊!你当咱家稀罕到你这里来么?这是陛下下达的死命令,你答应也要答应,不答应也要答应,现在就写吧,正好咱家可以拿去给陛下,今天或许就能把事定下来。”
  沈溪拒不配合,道:“陛下就算说过要调西北人马入关,大概也没你这么着急吧?你只不过是司礼监掌印,有什么资格管这么宽?”
  “你……”
  张苑很生气,但又不敢发作,最多只是在那儿抱怨和跺脚,最后道,“咱们就不能好好说话么?七郎,咱都是一家人,你别老是给我找麻烦啊!其实我也不想麻烦你,但这是陛下的吩咐,若是你不答应,可以直接跟陛下说,别为难伯父我啊!”
  沈溪一摆手:“你我的关系,最好莫要再提……你不会以为,朝中真没人知道我们间的纠葛吧?”
  张苑又有些不高兴,但还是遵照沈溪的吩咐,不再说攀关系的话,苦着脸道:“那你说怎么办?或者你想个更好的对策,写成奏疏,咱家为你带去给陛下。”
  沈溪心里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本来以为可以避免历史重演,不过现在看来,就算是没有中原平乱这一出,刘瑾还是倒了,而且江彬和许泰等人也得到皇帝宠幸,很多事看来根本就无法避免,所以刘六、刘七才会出现……我越是阻挠,怕是历史潮流带来的反扑就越严重……”
  沈溪道:“那就按照陛下所说,调边军入中原平乱……不过,这奏疏不应由本官来写。”
  “你不写,谁写?”张苑惊愕地问道。
  沈溪再道:“本官已准备跟陛下提请,卸任兵部差事,以后兵部事务,本官可以对陛下提出一些建议,却不会直接下达命令……不如张公公往兵部陆侍郎府上去一趟,跟他提及这件事,请他将奏疏写好,你带给陛下便可。”
  张苑显得不可理解:“这世上还有人主动把官往外推的?你能当两部尚书,同时管着文臣武将的官帽子,这是多大的荣耀,你居然想推辞掉?脑子没发烧吧?”
  沈溪道:“有些事,轮不到张公公你来提意见。”
  张苑冷笑不已:“哼,你爱怎样便怎样,总归你的官不是为咱家当的,现在是陛下安排你来出谋划策,而非什么陆侍郎……你不写,咱家就不走了!”
  张苑到底是市井小民出身,不懂文人士子的礼义廉耻,他要是耍起赖来,简直跟个泼妇没什么区别。
  沈溪冷声道:“这是我的府宅,你愿留便留,没人阻拦……好了,本官没时间招待你,好自为之吧!”
  说完,沈溪在张苑的目视下往门口去了,好像真的不想再理会他,连句送客的话都没有,任由他留在书房内。
  “你……你这小子,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张苑气得哇哇大叫,但真的是无计可施,到底他是没资格指使沈溪做什么,就算是耍赖,也耐不住对方不吃他这套。
  最后张苑只能自己灰溜溜离开,也是他知道留在沈家没什么好处,他很怕被沈家故人撞见,知道他没死还入宫当了太监这种丑事。
  而且他还要趁早去找陆完写奏疏,对此他倒并非很担心。
  “沈之厚到底是兵部尚书,是陆完的顶头上司,他的吩咐陆完敢违抗?再者以咱家今日今时在朝中的地位,陆完敢对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