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寒门状元 > 第2039章 第二〇四〇章 以政策换利益
  张延龄要报复。
  他没胆量弑君,只能惩戒那个令自己失势的人,此人便是沈溪。
  因为之前所找的人并没有完成刺杀沈溪的任务,张延龄准备让宋老大出去找人,虽然宋老大是建昌侯府下人,但以前他曾做过山贼,后来做过牢,后来一直有一些市井江湖的关系,常为张延龄所用。
  这次他让宋老大找的都是市井之徒,说起来跟建昌侯府以前豢养的打手相似。
  让宋老大去找人后,张延龄很不甘心,不过当天已是除夕夜,张延龄刚从刑部大牢出来,疲惫不已,只能收拾心情回房休息,哪怕只是抱着童子结发的黄脸婆睡觉,也好过继续当孤家寡人。
  转眼便是大年初一。
  这天早晨京城非常热闹,大街上的积雪基本被清理出来,方便了朝中官员走亲访友互相问候拜年。
  当天谢府门庭若市,来了一批又一批拜年的人。
  刘瑾死后,朝中文官以谢迁为首,从刘瑾时代养成的一种氛围,那就是媚上,留在朝中的官员多少都有些势利眼,谁得势就往谁府上扎堆。
  谢迁当天早晨接见几人,心里有些别扭,因为他想见的人却是伤愈回朝的沈溪。
  但一直等到太阳升到半空,也没见沈溪的身影,谢迁心想:“臭小子不会是想让我去他府上拜年吧?”
  另一边,何鉴上午在府上见过几位拜年的朝官后,便到谢府来拜年,谢迁把何鉴请到书房,二人坐下来闲话。
  何鉴道:“……从早晨开始,到现在都没闲着,现在又到于乔府上叨扰,于乔不会嫌弃吧?”
  谢迁打量何鉴,不解地问道:“你一大早走访了多少府宅?”
  何鉴笑道:“府上见的人不少,但若说出府门,你这里是第一家,而且是最后一家,眼看快要中午了,等喝口茶歇歇脚,便回去跟家里人团聚。”
  谢迁点了点头,没说什么,不过心理上平衡了些。
  何鉴道:“之厚没来吧?”
  “他?”
  谢迁冷笑不已,“你还说他是个守规矩的后生,看看如何?到现在都没见到人……当初要不是我提携,他还在翰苑中当个不起眼的芝麻官,过个几十年怕也只能当个侍讲,怎么可能像现在这般……说起来还有些后悔。”
  何鉴叹道:“一早听说了些事情,过来跟于乔你说说……昨日之厚入宫的具体事项你可有了解?”
  谢迁打量何鉴,问道:“具体情况从何处去问?莫不是那小子去了你府宅?”
  何鉴笑道:“之厚没去,不过德华倒是登门拜访过了。老朽跟他谈了很久,涉及昨日面圣情况详细跟我说了,昨日之厚主动承揽募粮责任,今日怕是闲不了……”
  谢迁皱眉道:“为何我听说,户部已奉调出粮?”
  “只是少部分吧。”
  何鉴道,“只要数量不是很多,便不会伤及国本,于乔你对户部各粮仓看得那么严,陛下征调些粮食出来实属不易。”
  谢迁瞪了何鉴一眼,没说什么。
  何鉴又道:“以德华之意,之厚应允陛下,会在上元节前把西北军粮缺口给补上,至少需要几十万担粮食,这可不是笔小数目!”
  “几十万担?”
  谢迁不屑一顾,“这么大的数字,他能凑出来?莫不是他打算动地方粮仓的主意?”
  何鉴摇了摇头,不想跟谢迁争什么,只是脸上笑容依旧。
  谢迁道:“意思是说,今日他已开始筹备?京师内有不少商贾,今日或许会聚首欢度新春佳节,之厚或许会趁机去跟这些人商议纳粮之事……”
  何鉴摇头:“之厚要做什么,老朽一概不知……于乔,你就没派人过去看看?”
  “我派人去看他作何?”
  谢迁脸色不善,“从他开始筹备西北这场仗,老夫就不打算跟他见面,免得他跟老夫游说……你莫要再在我面前为他说好话。”
  何鉴笑了笑道:“之厚都没对你说,老朽跟你谈作何?于乔,时候不早,老朽该回去用午饭,就不打扰你会客了。这不,下午还要入宫参加赐宴,空暇可不多了。”
  说完何鉴起身便要走,谢迁跟着站起来:“不妨留下来一起用餐?”
  何鉴摇头:“今日乃新春佳节,于乔你多跟家里人聚聚,年后朝中事情不少,到时候有你忙的……公是公,私是私,赐宴时遇到之厚莫要太过冷漠,再者若是之厚前来拜访,你也莫要将他拒之门外!”
  谢迁没好气地道:“要他来啊……以我看来,这小子早就不知什么是礼数,老夫现在很后悔将孙女嫁给他,瞧瞧他现在那德性!”
  何鉴看出谢迁口是心非,不再跟他争辩,由谢迁相送下出了谢府,回家去了。
  ……
  ……
  就在何鉴跟谢迁会面时,沈溪正在京师福建会馆接见各地方商会代表。
  这时候的商会,跟后来大行其道的地方商会有所不同,地位不是很高,只是一种自发形成的同盟组织,并未形成有效的商业联络机制,显得很松散,不过因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商会有其存在的必要,互相间谈判也能增加不少筹码。
  福建会馆内很是热闹。
  无论这些人是否支持沈溪关于工商税改革的新举措,到底是兵部尚书会见商贾,这已经是一种极大的礼遇,来的商贾比沈溪预期的要多许多,显然这些人都以能跟沈溪攀上关系为荣。
  福建商会的代表,不是旁人正是宋小城。
  宋小城曾是车马帮大当家,虽然后来车马帮解散,但在沈溪得势后,宋小城以福州和汀州为根基,把福建商会搞得有声有色,而且在所有商会中,闽商算是大明最具有代表性的商贾组织,很多条例和内部运行法则,都被其他商会模仿和照搬,而其中大部分条款都是沈溪制定。
  各地商会用的基本都是沈溪制定的规章制度,享受到种种便利,只是他们并不知晓始作俑者是谁,也不会领情。
  福建会馆二楼,宋小城一一为沈溪引荐各地商会代表,一地商会通常会来三到六人。
  其中以江浙、南直隶等地的商会代表人数最多,主要是跟这些地方商会有着详细划分有关,很多地域是以省份组成商会,而江南富庶之地则更加细分,通常一个州府就可能会有一个商会,而且这些商会间竞争激烈,彼此间并无太多来往,反而会因为利益之争大打出手。
  宋小城道:“……大人,今日前来赴宴的商会中人,基本在各商会都能说得上话,他们基本都是得到消息后,星夜兼程,于年底时抵达京城。”
  沈溪点了点头,没有就坐,跟在场的商会代表一样站着。
  那些商贾见沈溪原本都应该下跪,但沈溪却免了他们的大礼,当然他也不会不顾身份贸然还礼,不管怎么说民是民,官是官,尊卑贵贱还是存在的,这些商贾就算见到个知县也要磕头。
  等差不多把各地商贾代表都见过后,沈溪算了下,江南来的商会中人最多,而江北商会则相对较少,其中又以京师周边商会居多,河南、山东等地商会也都派了代表,但数量就少多了。
  至于后来大行其道的徽商、晋商等组织,如今尚处于萌芽状态,未形成体系,在京城内也无分支。
  沈溪先让各地商贾坐下来,他作为在场地位最高之人,做了开场白。
  “……诸位都是我大明最优秀的商贾,往来于各地,以低买高卖为营生手段,想必诸位家底都很殷实。”
  沈溪说话的方式,让在场的人很不适应,一来他不摆官架子,说话不拘泥于文言文,一口大白话让所有人能听得懂,一来就单刀直入,直指问题核心。
  宋小城当着在场所有人的面,作为代表发言:“大人,我等也是赚个辛苦钱,谈不上家底殷实。”
  沈溪道:“诸位不要以为本官高不可攀,说起来,本官也是商贾出身,对诸位经营的手段多有了解。”
  在场商贾都面面相觑,文官都以经商为耻,而眼前这位朝中显贵居然公开承认自己商人家庭出身,无异于自贬身价……虽然沈溪出身汀州商会之事本身不是什么秘密,就连当今皇帝都知道。
  沈溪笑了笑,道:“以商会为基础,各地商贸都有一定发展,对于各地货物互通有无,百姓生活富足,以及地方安定都大有帮助,所以朝廷不反对经商,甚至大加鼓励,只是地方官府为求私欲,对营商者多有为难,查扣钱财、货物等事时有发生,当初本官尚未中举前,也曾经历过……”
  沈溪的话,简直说到与会商贾的心坎儿里去了。
  商人被敲诈勒索属于家常便饭,莫说官府了,就算地方宗族私设的民团,也都会设卡对他们进行盘剥,官路上对商人征税的项目可不单纯只有朝廷所设税务衙门。
  而且从来没人为商贾申冤,很多商贾为求少交税,只能走一些荒僻的山路,连官道都不敢走。
  遇不到设卡的还好,一旦遇上,可能就血本无归。
  虽然沈溪所言切中要害,但这些商贾还是不太把工商税改革以及主动纳捐的事情当回事。
  地方官府盯着我们的荷包,难道你沈尚书看重的就不是我们的荷包了?
  甚至你这个官更大,更贪婪,现在你要筹措军费打仗,那可是个无底洞,如果由我们这些商贾来养兵的话,有多少银子也不够往里填的。
  沈溪看在场的人神色不太对,便知道事情没想象那么容易……要这些人出血,要么用强迫威逼的手段,要么以利益交换。
  沈溪道:“本官不想跟诸位兜圈子,朝廷今年要对草原开战,缺少粮食物资,朝廷不能拿出那么多钱粮支撑战事,只能请诸位帮忙。”
  一位山东籍的商贾起身行礼:“沈大人,不是我们不肯相帮,实在力不能及,这年景买卖不好做,您不是也知道我们面临的实际困难?”
  在这种场合出来说话需要勇气,尤其是说一些掉链子的话,这名商贾被很多人注视,一些人甚至暗中叹气,觉得这位要倒大霉了。
  沈溪打量一眼,这位山东籍的商贾年约四十来岁,八字胡,看上去一脸精明。
  沈溪道:“朝廷不会白用人,诸位有什么诉求,可以当着本官的面诉说,若本官能做主,在这里就可答应下来,若本官不能做主,回头便去请示陛下,由陛下定夺。”
  “啊?”
  在场商贾不由一阵惊愕。
  能见到沈溪,对他们来说已是极大的荣幸,这位到底是朝廷兵部尚书,可不是普通人能见到。
  现在他们不但能跟沈溪提要求,甚至可以由沈溪转达皇帝所知,他们心里自然多了几分荣光,好像自己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之前那名山东籍的商贾继续道:“沈大人,您不是诓骗我等吧?陛下高高在上,会听到我们这些草民的诉求?”
  沈溪道:“诸位若是能相助朝廷打这场仗,就是功臣,陛下对诸位自然不会亏待,现在只是问你们的诉求,本官到来前,陛下曾对此事有过问询,甚至嘱咐过,可以将你们的真实想法,直接转告圣听。”
  在场之人议论纷纷,讨论沈溪所言是否属实。
  在他们的认知里,当官的根本不值得信任,但到了沈溪这种层次的官员,似乎没必要拿他们开涮。
  沈溪再问:“诸位有何意见,只管说出来,本官想听听你们的看法,而不是由本官唱独角戏。”
  刚才那山东籍的商贾想说什么,最终却坐了下来,似乎要跟旁边的人商议。
  突然有名南直隶的商贾站起身来:“沈大人,不是我们不信任您,只是我等草民不敢对朝廷有所期许,如果朝廷希望我等纳捐的话,我等义不容辞,但实在能力有限。”
  又有人出来唱反调,让在场的人惴惴不安,毕竟以沈溪的身份和地位,不太可能有好脾气,如果恼羞成怒的话,不单纯是说错话的人要被惩罚,其余人等也会受牵累。
  沈溪道:“能力不在高低,或者说……朝廷要从你们身上索取什么,便会给予同等回馈,如果你们不想提出诉求的话,那朝廷会认为你们没有诉求,将来你们在地方上受了欺辱,或者说朝廷对行商政策放宽,那些不参与的人,将享受不到其中的便利。”
  那南直隶商贾坐了下来,显然是对沈溪所言持保留意见,未加评判。
  宋小城笑道:“沈大人要我等出银子,我等自然义不容辞的,草民在这里承诺,福建商会纳捐白银五万两……”
  “啊?!”
  在场一阵惊叹。
  一来是惊叹福建商会给出的价码高,其余地方商会根本无法匹配,二来则是因为很多人知道宋小城跟沈溪关系密切,想知道宋小城这个“托”如此作为有什么好处。
  沈溪道:“福建商会出多少,最好不要仓促决定,因为你们出五万两,朝廷就会给予你们超过五万两的优待……至于是以何条件交换,尚需商议。”
  宋小城脸上的笑容有些尴尬,就好像马屁拍在马脚上一样。
  旁边有人幸灾乐祸,心想:“你们福建商会仗着朝廷有人,一向把不把我们放在眼里,现在你主子都怪责你乱说话,有靠山心里却连一点数都没有,若我们有这样的资源,做买卖不比你好?”
  沈溪看着在场之人道:“朝廷之前曾有意工商税的改革,最后廷议时决定将此事延后,不过今日纳捐换取朝廷政策上优待,可以看作是未来工商税改革试点,如果得当的话,朝廷会把优待持续下去,所以诸位提出的诉求很重要,你们需要什么,朝廷能拿出什么跟你们交换,都是可以商量的,以后这种当面沟通的机会可不常有。”
  刚才的山东商贾道:“小人明白了,大人的意思是今天是我等提出诉求的最好机会,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沈大人,草民没什么学问,是这个回事吧?”
  这次山东商贾都没站起来,直接坐在那儿说话,言语间还相当无礼。在场很多人都在皱眉,觉得这山东商贾有点太不把沈溪当回事,或者说太把自己当回事……朝廷说给你优待,不过是骗你出银子,这话你也能信?
  虽然很多人都如此想,却不敢说,出面者寥寥无几,问题凸显。
  沈溪没有动怒的意思,道:“大概意思便是如此,以后即便有沟通,可能你们也要到特定衙门,而这个衙门暂时会设到兵部下面……陛下有吩咐,未来几年内,朝廷工商税改革有关的事情一律由本官处置,会逐步形成常态,你们不用担心朝令夕改。”
  “哦。”
  听到沈溪的话,很多对沈溪有信心的人,不由松了口气。
  在场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对朝廷不信任,一种是对沈溪信任但对朝廷政策不信。
  现在等于说沈溪已把后者给说服。
  沈溪现在说得好听,可一旦事情交给旁人管,就可能会出现偏差,现在沈溪说皇帝下达改革指令,交由沈溪长期负责,就不会出现政策一年一改甚至一个月一改的状况。
  那山东商贾又道:“草民不懂规矩,就把草民到京城来做买卖的过程给沈大人您说说……”
  “请讲。”沈溪态度本就谦和,而且说话时特意加了个“请”字,瞬间让人觉得沈溪平易近人。
  那山东籍的商贾有些振奋,道:“俺从青州府出发,往京城来,走到东昌府,一路上有几个县都在官道和码头设立关卡,每一车货物要交十文到五十文不等的捐钱,说是要平响马,但这一路上连个马贼都没瞅见,咋就需要缴纳那么多捐资?”
  “本以为出了山东地界就好了,谁知道沿途收的更多,尤其到了北直隶后,地方设卡的听说是外省来京城做买卖,一律把过道费翻倍,俺做个小本买卖,一路上经不起折腾,但要说去衙门申冤,一来是没那时间,二来就算有时间也不会有官老爷搭理。不知沈大人能否给俺们解决?”
  在场所有人都看着沈溪,想知道他怎么回答。
  很多人不想说话惹祸上身,但既然有人把他们关心的问题提出来,当然想知道沈溪给出个什么解决方案。
  沈溪道:“诸位在地方上屡屡遭受盘剥,对于经商者来说司空见惯吧?”
  在场的人都点头。
  沈溪又道:“如果本官在这里说,能以朝廷的名义保护你们的利益,让你们在路上不被盘剥,你们定然不信,因为朝廷政策再好,始终是一纸空文,下面官府仍旧会在暗地里收取苛捐杂税,这是强龙难压地头蛇的缘故……”
  虽然沈溪的话得到在场商贾赞同,却少有人点头,因为这涉及朝廷中枢和地方官府的纷争。
  沈溪道:“若是朝廷专门设立一个衙门,诸位到京城后可以把一路上收取你们苛捐杂税的衙门逐一进行举报,地方一旦有收取苛捐杂税行为的,一次地方官员考核不过,两次知县免职,三次连知府也免职,不知诸位认为如何?”
  “啊?”
  这下可着实把在场之人惊着了。
  地方上收个杂税,就要把知县、知府这些大老爷给免官,简直耸人听闻。
  沈溪再道:“这特殊的衙门不在旁处,就在兵部衙门,诸位每次到京城后,都必须到兵部来把地方上的见闻如实上奏,到时候你们要检举谁,可以放心大胆说出来,甚至可以当着本官的面检举。”
  “因为诸位到京城后都会进衙门,没有谁例外,如此就不会有人对你们打击报复,若有人敢这么做的话,本官会代表朝廷惩治这帮贪官污吏!”
  因为沈溪所言太过耸人听闻,在场没人敢说话。
  但这些人都承认,地方上收取的苛捐杂税,是他们做生意最大的阻碍,至于旁的事情在这件事面前都不值一提。
  如果朝廷真能把这举措推行下去,对他们来说当然是大好事,但就怕沈溪为了套取他们的信任而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