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的炮火也发出轰鸣。
炮战总是有后发优势,原因是先开炮的一方会将自己的位置暴露在敌人面前,敌人可以用较长的时间计算并分配好自己的火力并同时朝对方发起猛烈而又相对准确的还击。
于是英军的炮火很快缓了下来,但德军炮兵也不敢过多暴露自己,否则他们将遭受英军的炮兵的另一轮打击。
取而代之的是英军步兵的迫击炮……这些迫击炮是用来为坦克清雷的,这可以从那些炮弹一排排的打在阵地前往前延伸看得出来。
炮弹炸起的烟雾往前推进,坦克也在往前推进,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开火!”随着一声令下,防线的各种武器同时发出了响声。
秦川扣动板机将一名坦克车长击毙在炮塔。
坦克车长在坦克外指挥作战是这时代的常态,不是因为坦克车长勇敢,而是坦克对外界的感知力太差,为了能够更好的与步兵协同以及保持坦克的队形不得不这么做。
否则,一旦躲进坦克里头很难与外头的步兵取得联系,算步兵遭到敌人的炮火的轰炸甚至是敌人装甲部队的冲击都有可能一无所知。
秦川的目的,是要让这些人都躲回到坦克里。
果然,在接连被射杀几个后,那些坦克车长们很识趣的缩回坦克里并盖了舱盖。
迫击炮炮弹一排排的砸了过来,秦川赶忙缩回了脑袋。
迫击炮这玩意跟其它炮不一样,它的弹道较弯曲,所以理论来说一层层的往前炸肯定会直接炸进敌人的战壕里。
英军补给充裕,能消耗得起,这也算是为他们的坦克及步兵的冲锋提供的火力掩护了。
一发迫击炮炮弹在战壕里炸开,几名德军士兵被击,鲜血和泥土四处飞溅,由于炮弹是在战壕半封闭的空间内爆炸,所以尸体基本是往战壕两侧飞。
一具尸体重重的摔到秦川的脚边,脸部朝,秦川认出他是那名在车呕吐的新兵,雅科普的手下。
秦川没有去检查他的伤势,因为秦川知道,像这样被炸飞的士兵基本是没救的,他们算没有被弹片击要害,体内相对脆弱的五脏六腑也会被震伤、震碎了,想要救他们只会是浪费时间。
果然,那名新兵挣扎了几下再也不动了。
又一发炮弹在战壕内炸开,秦川条件反射的趴低身子,一块弹片击了秦川的头盔被弹开,这造成了一声响亮的金属撞击声,使秦川耳朵嗡嗡作响。
秦川赶忙摸摸脖子,再看看手是否有鲜血,可面什么也没有,秦川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但其实说放下却是假的,因为敌人坦克的“隆隆”声已经近在呎尺了。
炮火一过,秦川再次把步枪架战壕同时探出头去……而此时敌人的坦克距离已方只有三百多米。
“砰!”的一枪,秦川射出一发子弹。
秦川选择的目标是英军迫炮小组,与德军的50迫击炮类似,英军的小口径迫击炮是2英寸迫击炮(2英寸也是51口径),它的射程德军的50迫击炮要稍短一些,只有400米,这也使英军往往在近战时吃亏的原因……
但其实真正吃亏的其实还不是这个,英军并不像德军那样把迫炮组编到排,而是将其做为由连部指挥的一个迫炮班,这么做在实战会出现一个问题:迫炮过于集很容易遭到敌人压制。
如现在,秦川一抬头看到有两门迫击炮从坦克的空隙露了出来。
迫炮手正确的发射姿势应该是两人都趴着,因为2英寸迫击炮炮管很短,趴着完全可以完成发射动作。
但或许是为了便于观察德军防线的位置,又或者是为了能及时转移,这名装弹手是半跪着装弹。
秦川的子弹射穿他的腹部后又击了另一名迫炮手的头部……这门迫击炮在第一时间损失了两名迫炮手。
接下来一发子弹击倒了另一门迫击炮的装弹手,由于硝烟的遮挡秦川没看到子弹击了什么部位,秦川只看到他倒在地然后惊叫起来。
幸存的一名迫炮手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敌人狙击手盯了,于是赶忙抱着迫击炮打了两个滚滚到一辆吉普车后。
这名英军士兵的反应很快,只是他忽略了吉普车底盘下有空隙,秦川射出的一发子弹穿过这个空隙后再击穿了他的脑袋,他身体一软随即不再动了。
“玛蒂尔达”坦克越来越近,德军隐藏在工事的反坦克炮像炮仗似的响了起来,但正如所有人想像的那样,这些反坦克炮无法击穿“玛蒂尔达”坦克的装甲,炮弹大多数被弹开,弹开时还会在坦克装甲磨出一道耀眼的火星,少数穿甲弹会嵌入坦克装甲,秦川在瞄准镜里可以看到由于剧烈撞击而变形扩大的穿甲弹尾部。
“我们该怎么办?”看着越来越近的“玛蒂尔达”,阿尔佛雷多不由着急起来:“我们对付不了他们!”
“反坦克手榴弹!”维尔纳叫道。
“不!”巴泽尔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下令道:“我们应该撤退!”
这个命令出乎所有德军士兵的意料之外,因为他们的长官从来都是命令他们英勇作战的。
“撤退,听到了吗?”巴泽尔重复道:“给敌人留下些地雷!”
“是,长官!”士兵们应了声,然后动作飞快的在战壕前后埋下一些地雷沿着交通壕往第二道防线跑去。
交通壕是“之”字形的……如果是直通通的一条,那么敌人只需要在交通壕路口架起一挺机枪可以从头打到尾,“之”字形的交通壕可以保证已经进入交通壕的战士的安全,因为他们的后背会被“之”字形的拐弯挡着。
不过这其实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因为交通壕在之前的战机及炮火的轰炸只剩下一道隐约可见的小水沟了,这使撤退的战士们头顶耳边到处都是子弹和炮弹的呼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