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唐朝最佳闲王 > 第四七八章:向工业化迈进
  不过改变归改变,以后的大唐会发展到什么样子?
  这一点连李元吉自己也不清楚,在后世自己只是屁民一个,有很多东西也都接触不到,所能看到的,也仅仅只是表面的那些。
  而那些没有出现的东西,未必是真的没有出现过,也许是在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之后,被证实那是不可行的,所以放弃了。
  也许是因为别的原因,谁又知道呢?
  人无完人,后世任何一个人来到这个时代,都不可能精准的去把握每一个方向,唯一所能掌控的,只是一个大的方向,只有在这个方向不出错,才不会出现真正的问题。
  而发展,从来都没有一帆风顺的案例,古今外,哪个国家不是在发展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走了各种各样的弯路?
  李元吉没指望过大唐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因为那根本不可能。
  但是在自己所知道的领域里,他希望这些决定都是正确的,因为没有理由继续在这些已经被探明的问题继续走弯路去浪费时间。
  当然,这又牵扯到另一个问题,后世被证明是正确的决定,放在现在这个时代下,未必会是正确的,或者说效果不可能与后世相同。
  但有些事情,总是要去做的,不是吗?
  “科学院开放相关技术这一点朕同意,具体的接下来可以与科学院进行商议,主要便是定价要合理,要让百姓可以接受,同时也不能让科学院吃亏,除此之外,也可以增设一些附加的服务,如说后期的技术升级,在购买了这项技术之后,在技术升级的之后,只需要支付很小的一笔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选择拒绝升级,决定权在于百姓。
  不过科学院终归是科学院,那是个以科研为主的单位,若是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这面,必然会影响到正常的科研进展。
  所以朕建议将整体技术外包出去,由外包者全权负责技术的指导以及后期的升级,而科学院要做的,只是教会这个外包者该怎么做行了。”李元吉直接点头同意了技术开放。
  事实技术早开放了,只不过开放的范围太小了,或者说,科学院的技术仅仅只对皇家商业集团开放。
  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皇家商业集团的背景,这个背景决定了他们具有很大的话语权。
  其次在于皇家商业集团的巨大影响力以及财力,多的不说,至少到目前为止,皇家商业集团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了大唐所有的州府以及各大重要的县城之。
  当然,虽然李元吉没有明说,可实际适合这个任务的,也只有皇家商业集团一家,因为他们的渠道已经铺设完成了,所有的计划,只需要科学院将技术移交之后可以直接展开。
  若是换个别的方式,怕是又要在这方面耽误个几年的时间。
  “至于降低贷款利率,这一点并不可行,如此一来,钱庄的压力必然会骤然增加,一旦现金流大幅减少,势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一旦信任危机爆发,对于钱庄,对于大唐而言将会是灾难性的。”李元吉继续说着。
  倒不是因为钱庄是自己的,所以舍不得放弃那些利益,如果可以的话,李元吉宁可不要钱庄的那点收益。
  可事实是并不能这么做,说的严重一些,这种行为其实是在扰乱金融秩序,是一种自拆墙脚的行为。
  “但是在政策的扶持,又是必然的,像朕在政策扶持商业集团一样,没有一个好的政策,即便人再有头脑,也很难将他的能力发挥到最大。”李元吉继续说着,兵部避讳自己对于商业集团的支持,而这种行为直接说出来,大臣们也并不觉得这有什么。
  虽然商业集团拿走了很多的利益,可并不能只看这一部分利益去判定商业集团是吸血鬼属性。
  同时还要看到,商业集团承担了皇室所有的开销,也是说,商业集团每年的盈利,除了留下他们下年财政预算以外,其余的全部要拿给皇室用作日常开销。
  换而言之,如果商业集团的收入出现了下滑,那么只能缩减自己的预算来保证皇室的开销。
  而皇室的开销,往往也是朝廷财政支出的很大一部分,现在朝廷没了这部分压力,便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别的地方。
  除此之外,皇家商业集团还是大唐最大的纳税单位,去年一年纳税三万多贯,按照三十税一的例来计算,他们去年营业收入有三十多万贯。
  可账目不是这么算的,三十税一,看的不是你的利润,而是整体的营业额度,除去各项成本,实际商业集团去年的总利润大约在十万贯左右。
  再除去交给皇室的将近六万贯开销,实际自留的资金仅有四万贯左右。
  “所以,朕觉得在这些开放的技术领域里,最好的办法是免税,以此来提高百姓的创业热情。”李元吉毫不犹豫的祭出了后世的招商**。
  “免税?”在座的诸位纷纷一愣,旋即脸便是一脸震惊的模样,如果免税的话,那还玩个什么啊?辛辛苦苦给别人做了一锅饭?最后自己只能看着?连口汤也喝不着?
  这算不算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对,免税!”李元吉将大臣们的震惊置之不理,继续点头确定了自己所说的话:“确切的说,应该被称之为退税更合适一些。在这些产业里,实行三年免税的政策。但考虑到现如今朝廷的问题,这个政策可以做出一定的改动,如说税费每年都要按照规定进行缴纳,但是到了第四年的时候,可以一次性退还前一年半的税费,第五年的时候退还剩下一年半的税费。”
  房玄龄在认认真真的思考着李元吉说的话,马周也同样在思考着。
  接受了李元吉思想的马周,在这方面显然要房玄龄更具优势一些,而且切入点也不同。
  不大会儿的功夫,马周便想明白了其的好处,当即附议道:“臣附议!”
  瞧见其他的大臣依旧一脸的懵逼,马周不得不详细的解释道:“这种政策的好处很明显,而坏处却几乎是了了的。其最大的好处在于,每年都可以收到税费,即便是要退还,那也是在第四年的时候才会开始。
  而那个时候,朝廷的收入必然会大增,也完全可以支撑得起这笔支出。
  当然,更重要的是,任何事情的运作,也包括商业的运作,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大多数的作坊,在第一年的时候,他们的精力主要在于摸索阶段,处于累积经验,开拓市场这一阶段,所以这一时期的盈利是有限的。甚至不排除要用几年的时间去积累,去摸索。
  不管这个时间是多久,每一个作坊的前几年,都不可能出现大幅盈利的情况,也是说,即便没有免税政策,前几年朝廷能收到的税费也是了了的。而再往后,他们每年缴纳的税费几乎都是前几年成倍增长的,如果运作得当的话,我们只需要做好第四年和第五年税收减半,或者只少三四个月的准备可以了,而这个代价,我们完全可以接受。
  同时这个政策也会让投资者咬牙坚持下去,可既然要坚持,要吃不不断的投资支撑,可只有投资而没有收益,显然是不行的,他们必然会想尽办法去打开销路,增加自己的营收,从而可以保证自己撑到第四年,第五年。
  甚至,为了保证这些企业的存活率,我们可以做出一些保护性的政策,即每个地区相同产业限定规模,以确保有足够的市场可以养活他们,如此一来,既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他们能够存活下来,也可以保证市场的竞争力。”
  马周的话倒是让众人忽然眼前一亮,仔细的琢磨琢磨,好像的确是这么个理。
  一个企业的开始,绝不可能直接能赚钱,这间必然会有一个过程的,而这个过程是真空的,是没有收入,或者有很少收入的,而等到他们真正的成长起来了,朝廷才能收到真正的大钱,而所需要付出的,只是前面几年那少的可怜的税费而已。
  所以,这个好处很明显,似乎让人找不到拒绝的理由,特别是马周随后提起的保护性政策,这几乎是为这些企业送了道护身符。
  当然,护身符也不是万能的,如果有人作死的话,那谁也拦不住。
  紧接着,附议的大臣越来越多,没人可以拒绝这种好处,特别是已经处于思想转变初期的大臣们,这个时候因为对整个事物的了解并不透彻,所以期待感也更强烈一些,这是人之常情,谁也无法避免的。
  “至于提高粮食保护价格,这个朕觉得暂时不必担忧,也有些不太现实,如果真的出现了无人耕种的情况,朕倒是还有个别的法子可以缓解,只是现在还用不!”至于最后一个问题,李元吉则是摇了摇头。
  士农工商,虽说这个阶级已经被打破了,但是要让百姓放弃耕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业岗位有限,余下的人不种地还能干啥?
  加作坊招募的多为年轻人,年纪最大的也不会超过四十岁,那么四十岁以的人,不种地又能干啥?
  所以,这个担忧显然是多余的,而且提高保护价格,也意味着粮食售卖价格会提高,显然并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