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唐朝最佳闲王 > 第二七八章:三年又三年,屯兵玉门关
  对于已经穷疯了的大唐来说,必须要广开财源,从各方面入手。 br>
  恢复以往的盛世,不是只凭张口说说行的。
  隋末的几十年战乱,也只有李元吉和这些大臣们才真正的知道,这几十年的战乱,对于国家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唐朝足足用了百年的时间,才勉强恢复到与隋朝鼎盛时期的水平。
  而在这期间,特别是早期,西域异邦之所以敢挑衅唐朝,其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看到了唐朝的国力衰退等问题。
  而最直接的反应,是现如今的长安,起隋朝时期的长安,要破败了不少。
  唐朝甚至拿不出钱来修葺长安城,连面子工程都顾不。
  其固然有李世民不喜欢在乎外表的原因,但这确确实实给唐朝在国际的影响力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到了后期,也只能通过战争来重新树立威名。
  李元吉不喜欢操心,不喜欢当皇帝。
  但却不代表他不会去管任何的事情,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坐在这个位置,他也会想办法让一切都好起来的。
  “切记,此行西去,人命最大,待你们归朝之时,朕会亲自在这里迎接你们,朕希望归来之时,还能看到你们每一张面孔。”太极宫前,李元吉语重心长的交代着。
  数百年来,只有西域的商人到过关或者原。
  而原王朝的商队,却鲜有离开本土,官方的商队也更是自班超之后,再也没有出去过。
  “学生谨记陛下教诲,必定尽力将这些汉家儿郎完好无恙的带回来。”许靖心满满的震撼之意,又带着一丝丝的激动与紧张。
  出使西域,在此之前他从未想过,当初也不过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了名,结果还真的成了。
  作为李元吉王朝的第一位状元,许靖的仕途之路让人有些看不清楚。
  一百多辆车,满载着货物,三百余征募而来的远行商队,五百皇帝亲自指派的护卫兵力,这是自己的全部家当。
  通商,没有具体的要求,没有提及时间,没有提及目的,什么也没有说,一切全在自己手。
  这是信任,也是责任,更让许靖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该交代的,朕也已交代于你,这一路你自行小心便是。”李元吉努了努嘴,想要多交代几句,但却实在想不起该交代什么。
  昨天自己一整天都在跟这位学生交代此次出行的事情。
  “诺!”
  商队走了,近千人的规模,很壮观。
  城外更是有数千位家属,哭哭滴滴的为他们送行。
  此次西去危险未知,一切都是未知的,亲人即将分离,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重新见到,谁也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
  可为了这该死的生活,他们只能选择这样做,为了多赚一些钱,为了可以改善一下生活。
  人命,在这个时代,却成为了最不值钱的东西,甚至不一亩田,一石粮。
  感慨有很多,一直陪在李元吉身边的房玄龄,却是看出了这件事情似乎存在着一些猫腻。
  出使西域,固然重要,许靖作为李元吉的学生,身份固然特殊,但许靖太年轻,官职太低,李元吉能抽出一天的时间对他进行交代,已经算是仁至义尽,而今天却又亲自送行,还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来。
  联想到之前的种种,房玄龄深深的感到了疑惑。
  ……
  遥远的西北边陲,一座宏伟,却又稍显破败的关卡,屹立在着寒风之,连接着两片不同的天地,守卫着异常重的国土。
  到了这里,早已是人烟罕至,来往的多为西域商队。
  驻守在这里的驻军,早已看贯了许许多多的生死离别,见多了狼狈出现的商队,或是孤身一人从大漠的那一边返回的商人。
  在这里,几乎每一天都要小心谨慎,几乎每一天都是那么的无聊。
  玉门关,守将张程屹立于关卡方,以往他总是习惯站在另一侧,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漠。
  但是最近一个月,他却经常站在另外一侧,望着根本看不见的长安方向。
  “将军,军队……”副将徐泾异常兴奋的指着远处渐渐出现的身影,大声的喊着。
  关卡正在站岗的守军也纷纷转头望去,关卡下方的守军则是跳跃着,可无论他们跳的有多高,却始终见不到他们最想见到的人。
  昔日的铮铮铁骨,曾经打退数次吐谷浑人进攻,不曾让遥远的边陲之地丢失一寸领土的张程,双眼忍不住的出现了一丝激动的泪水。
  “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同样激动的张程,忍不住的不断念叨着。
  来到玉门关已经九年了,九年间不曾离开过,关大地的喜怒哀乐,与这里没有任何的关系,家,成为了最遥远的地方。
  九年来,张程送走了一批将士,迎来了第二批将士,三年后,苦苦等待着回家的将士,却怎么也走不了的苦楚。
  九年来,让张程的缕缕青丝变成了满头的白发。
  “列阵!别让新来的弟兄们小瞧了咱们!”张程朝着下方大声的喊着。
  回家,成了最遥远的奢望。
  来到这里的人,都是一时半会儿回不去的。
  唐朝继承的隋朝的大统,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样的,也包括了军制,戍边的规矩。
  按照规矩,戍边的军队最长需要三年轮换一次,那些距离长安较近的地方,甚至可以两年轮换一次。
  但是在这里,玉门关,不说三年,便是五年能轮换一次算是不错的了。
  第一批人在这里待了五年,第二批人如今已经待了四年,想走,但换防的部队却久久不曾出现,无奈的他们,只能日复一日的守着这里。
  一个月前,张程接到了长安的旨意,朝廷会派出一支部队对他们进行换防,其包括了张程在内,所有愿意回来的,都可以离开,愿意留下的也可以,全部按照戍边的待遇执行。
  当消息散开之时,所有人都爆发出了极度的欢呼。
  也包括张程在内,没有人想留下来,他们已经离开家太久了,久到记忆家的模样已经渐渐的散去,模糊到必须要用力去想,才能想出来。
  “将军,情况好像有些不对呀。”兴奋之余,徐泾似乎是发现了一些异常,连忙说着。
  不对?张程心一愣,连忙放眼望去。
  情况确实有些不对,惊愕道:“难道陛下派来了一个军团?”
  玉门关的守军只有一万人,除去连年的战损,以及其他的原因,现在玉门关只剩下不足八千人,在这里想要得到补给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在这里,一万人的驻军几乎已经是极限了,倒是有地方可以安置,但那些都是空地,长期驻军,住在行军帐篷内是不行的。
  而对面大军行军是的动静,绝非一万人那么点。
  “怪了,咱们这里虽说不安稳,但吐谷浑也从来不敢大肆进攻,一万人镇守已是绰绰有余,派一个军团过来干什么?主动进攻吗?一个军团会不会有点少了?”徐泾不停的猜测着。
  “不管了,先列阵,待会看统兵的是谁知道了!”张程摇了摇头,信并没有说要来多少人换防,只说了个大概的时间。
  一个军团……
  两个军团……
  三个……
  没有三个,两个半军团。
  朝廷足足派了五万人的部队来玉门关换防,与其说是换防,倒不如说是主动进攻更合适,换防只是顺带性的。
  不然的话,换防哪有看个人意思的?换防是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离开,把这里交给新来的部队。
  统兵的……
  恩,自己不认识,本以为是那个身着将军铠甲的年将领,结果张程却搞了个乌龙,真正统兵的是那位将军旁边的那个看起来仅有三十余岁的将领,而自己找的那个,只是副将。
  一面苏字帅旗,彻底的打乱了张程的脑袋,饶是他挨个的将长安大将捋一遍,也没想到一个姓苏的将领。
  “本将乃陇右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奉陛下之命,前来与张将军换防。”大帐内,苏定方先是简单的介绍了下自己,然后有人递圣旨,兵部的换防令,与一封提前写好的信。
  信有两份,准确的说是两个半份,间有印章,毫无规则的撕开,张程手有一份,苏定方手有一份,除了长安提前来的消息通报,圣旨,换防令,可以对接在一起的信,四者缺一不可。
  张程满心震惊的从怀掏出了自己那半份,与其完好的对接在一起,整封信变成一部,印章也合拢在一起。
  对方的确是要跟自己换防的人,一个造假可以,但四件东西全部造假,那不可能了。
  信件对接,这是只有主将才知道的事情,信件也被主将一直带在身,没人可以接触到。
  行军道大总管,张程心暗叹了一声,果真是要打仗了啊,只有打仗才会任命行军道总管,而大总管则是拥有调配几个行军道的权力。
  “信件无误,末将这命人撤出防线。”不该问的不问,张程很清楚。
  “希望张将军可以保密,对外宣称本将玉门令即可。”苏定方继续交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