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策行三国 > 第808节
  李进后悔莫及。得知天子率骑兵来援,他以为朱桓要么撤退,要么固守大营,绝不会在这时候攻城,将士们又辛苦了这么多天,应该稍微休息一下,恢复一下体力,以备再战,就减少了城上的兵力,让大部分人饱餐之后休息。没想到戍时朱桓突然发起强攻,而且是四面强攻,不仅两侧城墙上有人,小城的两个城门也遭受了猛烈的进攻。
  他措手不及,在第一个回合的交锋中就遭受了箭阵的重创,伤亡惨重。如果不是巨型抛石机无法攻击内城,只怕朱桓那时就可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不会让他坚持到现在。即使如此,他也支撑不了太久。没有了巨型抛石机的配合,朱桓却给他演示了一回江东军精湛的攻城技术。
  数十架比小城还要高的望楼被推到小城四周,每一个望楼上都站着数名射手,居高临下,将小城上的形势尽收眼底,专挑各级将领和传令兵进行狙击,严重干扰了守军的指挥,使得大部分的士卒只能各自为战,无法形成统一指挥。李进虽然命强弩手还击,但望楼防护严密,强弩射击的箭矢无法穿越,伤不着其中的射手,能对望楼稍有威胁的只有守城弩,但守城弩数量少,射速慢,又被江东军的射手重点关照,牢牢的被压制住,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江东军全面控制了战场,破城只是时间问题。
  李进懊丧之极。如果不是一时疏忽,他至少可以守到天亮。天亮之后,董昭就会来援,至少可以牵制朱桓不少兵力。现在董昭就算收到消息也不敢轻易出城,他会担心这是朱桓的诱敌之计。
  看着百步外望楼上的朱桓,李进恨得咬牙切齿,举刀长啸。
  “朱桓小儿,来决生死!”
  战场上声音嘈杂,李进的声音根本传不出去,对面的朱桓也没有任何反应。李进气急,从一旁的传令兵手中抢过号角,用力吹响。
  “呜——呜——”
  雄浑悠长的号角声从各种声音中脱颖而出,传遍整个战场,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双方将士都侧耳倾听,战场上出现了难得的安静。李进抓住这个机会,冲到城墙边,举刀指向朱桓,用尽全身的力气。
  “朱桓,来决生死!”
  朱桓其实一直看着李进,看着他在城墙上绝望的奔走,计算着什么时候可以拿下小城。他也看到了李进的第一次邀战,虽然听不清他说什么,却看得懂李进的意思,只是没兴趣理他。现在看到李进再次邀战,他一时心动,回头看了陆议一眼。
  仔细算起来,他已经有两年没有上阵砍人了,手痒得很。
  陆议没有直接阻止,淡淡的说道:“将军上次临阵斩杀李乾、李整父子,后来休息了多久?”
  “呃,半个多月吧。”
  “那杀李进,估计要休息多久?”陆议咧嘴一笑。“来得及迎战天子吗?”
  朱桓眨眨眼睛,明白了,他一边示意射手准备,一边大声回应。“李进,你若敢出城,我就给你一个机会。”他今天晚上几乎没有说话,说话也是心平气和,不需要大声嘶吼,声音洪亮清晰,双方将士都听得清清楚楚,与李进沙哑的声音相比,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李进一愣。他还真没想到朱桓会给他决生死的机会,不禁有些犹豫。虽说城破在即,但是让他主动弃城,出城与朱桓单挑,这个决定却不是那么好下的,难免有些纠结。
  就在他犹豫的时候,朱桓又大声说道:“懦夫,战又不战,降又不降,唯有一死耳。”说完,伸手向前一挥。一瞬间,两侧射程范围内几个望楼上的射手同时发射,数枝利箭命中李进,李进连吭一声的机会都没有,被强劲的箭劲带着向后连退两步,翻身摔下了城墙。
  战鼓声再起,借着这个机会做好准备的江东军将士如潮水般发起了进攻,孙观身手矫健,第一个登上城头,挥起朱桓亲赠的战刀,接连劈死两个李家部曲,冲到李进的指挥台,一刀砍断了系旗的绳索。李进的战旗“哗啦啦”落下,孙观一把扯下,扔进了火盆,随即升起了纪灵的战旗,击响了得胜鼓。
  将士们欢声雷动,定陶城破。
  第2112章 缚兔与擒龙
  朱桓、陆议决定连夜攻取定陶,不仅是为了解决李进,也是为了小城里的粮食。
  李进放弃大城,并将大城中的粮食搜刮一空,将几万张嘴推给了朱桓。不管朱桓如何处置这些人,总不能全部杀了。凭空多出几万张嘴,对辎重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拿下小城,至少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
  但这个愿望落空了。
  李进被射杀,他的部曲却没有放下武器投降,一直坚持到最后一刻,全部阵亡。有人战死之前放火烧了粮仓,将储存的粮食烧成灰烬。从残存的痕迹来看,李进早就做好了玉石俱焚的准备,铁了心不给朱桓机会,并非部曲临时起意。
  朱桓气得破口大骂,命人砍了李进的首级,挂在城头示众。但泄愤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没有足够的粮食,他守不了太久。和陆议商量后,朱桓连夜安排兖州百姓南撤,让他们退到豫州就食,减轻粮食的压力。
  从定陶到最近的薄县近百里,百姓拖家带口,扶老携幼,至少要走两三天。但朱桓顾不上这些,他只提供了勉强够吃一顿的干粮,让他们赶紧上路。至于会不会饿死人,或者遇到危险,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以内。有人提意见,朱桓也没心情听,有个颇为得宠的侍妾想为家人多求一些干粮,纠缠了几句,惹怒了朱桓,一刀杀了,扔到营外示众。
  兖州人被朱桓的狠戾吓住了,没人敢再说一句废话,数万人就在黑灯瞎火中向南而去。
  朱桓连夜重整城防,准备迎战。他将指挥部设在小城,连夜攻城的纪灵、吕范部入大城休息,满宠部在城外沿河列阵,守护巨型抛石机和战船,骑兵也撤了回来,进入大城休息。
  天亮时分,一直在城外执行警戒任务的阎行、陈到回城,来不及休息,匆匆洗了一把脸,便赶到小城,与朱桓、陆议商量迎战之法。得知天子将至的消息,陆议第一时间给他们发出警告,让他们不要轻易接战,保存实力。江东骑兵数量有限,补充起来也困难,一定要慎重。他特别提醒阎行、陈到,以他对马超的了解,他知道的那点事肯定瞒不过,必然为天子所知。敌知我,而我不知敌,这是兵家大忌。
  阎行、陈到都是谨慎的人,也知道陆议说话的份量,忠诚的执行了他的命令,只是利用地形掩护,监视天子、董昭,没有主动挑衅。一夜下来,除了双方的斥候交锋损失了几个人,其他人安全无恙。
  朱桓、陆议也是一夜未睡,正在吃早餐,看到阎行、陈到,招呼他们入席。陆议虽然跟着孙策的时间不短,却从小深受儒学薰染,讲究食不言,寢不语,吃饭的时候不说话,不像孙策喜欢一边吃饭一边商量问题。见陆议只顾吃饭不说话,阎、陈二人有些奇怪,却也没多问,也埋头吃饭,一碗弱两三口就下了肚,然后净了手,等着陆议。朱桓也吃得比较快,最后只剩陆议。
  陆议反应过来,也加快了速度。吃完之后,他也没有绕什么圈子,开口就问了阎行两个问题:你对马超这个人怎么看?你觉得马超对我军的了解究竟有多少?
  阎行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对朱桓、陆议说道,马超最大的弱点是好胜心强,受不得人刺激。早在西凉时,他就和我争胜负,还发生过冲突。如果有人拿这件事来刺激他,他肯定会中计。
  相比于马超离开时的情况,如今的江东骑兵已经有很大变化。一是将士主体不同,秦牧率领的关中子弟大多已经年长,又多年没有上阵,体能下降,他和马超领来的西凉骑士还是主力,此外就是江东子弟。江东子弟能吃苦,训练也很精良,但骑术根基有限,在战阵变换上不如西凉骑士灵活默契,遇到吕布、马超那样的骑战高手怕是要吃亏。我军的优势是甲骑,这些年战马资源有保障,甲骑的数量一直在增加,战力比马超在时要强不少。不过马超应该能想到这些,会做出相应的准备。
  阎行最后说道:“只有一项是马超不知道的,那就是马镫。马镫不仅可以帮助骑士坐稳,还能帮助骑士增加冲击力,对甲骑的作用尤其明显。在没有马镫时,为了防止被反冲落马,骑士通常只能用长矛向下刺,除了少部分精锐,很少有人能平端着长矛冲击。有了马镫,则可以将长矛直接挟在肋下,借助身体的力量进行冲击,威力大增。”
  朱桓与陆议对视了一眼。他们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马镫其实早就出现了,而且不是一次,阎柔先提出了大致的设想,后来吴郡又有人提出了类似的想法,并且制造出了原型,只是考虑到骑兵一直不是江东的优势,这个技术又没什么门槛,一旦泄露就会迅速传播开,弊大于利,所以才刻意隐瞒。现在要面对兵力占优势的并凉精骑,阎行希望能用上马镫,需要他们做出决定,承担责任。
  “陈督的意见呢?”朱桓说道。
  陈到拱手。“到以为阎督所言甚是。大王常道,狮子搏兔,尚需全力以赴,强敌当前,更不宜留手。若将军有疑虑,到可越俎代庖,大王怪罪,到一力承担。”
  阎行也说道:“行不自量力,愿与陈督共进退。”
  朱桓哈哈一笑,摆摆手。“二位这是什么话,我既为主将,岂能诿过于人。既然二位都觉得有必要,那我们就这么干。大王若怪罪,也由我先担着,我担不住,再请二位一起扛。”
  阎行、陈到大喜。
  朱桓随即又将他与陆议商量的方案与阎陈二人商讨,他打算先将骑兵藏在城中,养精蓄锐,以步卒大阵配合巨型抛石机迎战,挫伤天子锐气后再用骑兵突击,尤其是轻骑兵,要做好长距离追击的准备。要么不战,要战就不死不休,为吴王分忧。
  朱桓盯着阎行、陈到看看,意味深长的笑了笑。“二位,这可不是搏兔,而是擒龙,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别错过了。”
  阎行、陈到心领神会,躬身领命。
  ……
  董访奉命赶到句阳,拜见天子,并送上丰厚的礼物以及一些粮草。
  天子对礼物不是太感兴趣,粮草很重要,但数量远远不够。他仔细询问了昌邑的情况。朱桓突然发力,抢在他们到达之前拿下了定陶,据城而守,让他进退难谷。骑兵再强也不能攻城,更何况他的骑兵也没有多少优势。如果董昭能够提供粮草,他倒是可以和董昭联手,进攻定陶。如果董昭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他就只能考虑退兵了,至少不能主动进攻。
  人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草,没法打,皇帝也不能差饿兵。
  董访说,收到朱桓连夜强攻定陶的消息,董昭就知道情况有变,也猜到了朱桓、陆议的用意。昌邑的确有一些粮食,但支撑不了太久,如果要负担天子的一万骑兵,就只能速战速决,否则粮食断绝,将不战自溃。可是朱桓已经拿下了定陶城,又有巨型抛石机这样的利器,迅速攻克定陶是不现实的事,所以董昭想了一个办法:由董访为天子出面,向兖州世家筹集粮食,并向袁谭求援,请他从冀州调一些粮食来支援,解燃眉之急,先在兖州站稳脚跟,然后再考虑交战的事。
  天子反复权衡,接受了董昭的建议,并将这个任务交给了董访。他和刘晔本来就有向兖州世家筹粮的计划,只是他人生地不熟,总不如董访便利,既然董访愿意承担这个任务,他求之不得。为了鼓励董访,他拜董访为搜粟中郎将,关内侯。
  董访感激不尽,向天子拜谢,并向天子推荐了一个人:程昱。
  程昱被俘后一直关在昌邑,不肯向袁谭投降。董昭来了,他还是不肯降,董昭也拿他没办法。这次考虑到东郡筹粮,就将他从牢里提了出来,带到天子面前,交给天子处置。程昱如果愿意为天子效劳,那就由他协助董访去东郡联络世家,筹集粮草。如果他不愿意为天子效劳,那就随天子处置,杀也好,放也罢,都无所谓。他和程昱无冤无仇,不想杀程昱,也不想白养着他,更不想因此得罪袁谭。
  程昱身高八尺三寸,又相貌堂堂,长了一部很漂亮的胡须,即使被关了几个月,须发也白了不少,却还是威风凛凛,腰背挺直。天子一看就非常喜欢,非常希望能将他收为己用。
  “小子不德,初临贵州,还望公鼎力相助。”
  程昱盯着天子看了很久。“敢问陛下,荀令君何在?”
  天子一听就笑了。“公来迟了,令君奉诏出使,眼下可能还没到建业。”
  程昱眉头微蹙。“令君出使建业?”
  得到了天子的肯定回答后,程昱摇摇头,再也不肯说一句话。天子不解其意,也不好强问,只好释放了程昱,又赠送了他一些礼物。程昱拜谢天子,长揖而去。
  天子怅然若失,心中莫名有些复杂。
  第2113章 初见荀彧
  荀彧的马车刚刚停稳,荀谌就快步迎了上来,拉开车门,盯着荀彧看了两眼,含泪而笑。
  “文若,天不弃荀氏,不意我兄弟竟有相见之日。”
  荀彧鼻子一酸,强忍着泪水,下了车,向荀谌施礼。“见过兄长。”
  荀谌还礼,兄弟二人把臂互看,悲欣交集,一时竟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过了好一阵,荀谌首先冷静下来,拍拍荀彧的手臂。
  “几天没洗澡了?身上都有味了,这算什么留香令君,哈哈哈……我领你去沐浴!”他作势掩住口鼻,又嫌弃地看了荀彧一眼随即又笑道:“没有了南阳的布商,你连冬衣都穿不上了?”
  荀彧尴尬不已,这个年龄最相近的兄长还是和儿时一样,喜欢和他开玩笑。他连忙解释了一下,他是随天子由并州来,途中条件有限,讲究不起来,顺势又道,天子崇尚节俭,不好铺张,军中一切从简,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其他人也是如此,包括天子本人在内。
  荀谌摇摇头,不以为然。“矫枉过正,难以长久。”
  荀彧忍不住反唇相讥。“我听说吴王也很节俭,太初宫简陋,又欲行古法,夫人限于十二之数,难道不是矫枉过正?”
  荀谌盯着荀彧看了两眼,哈哈一笑,也没说什么。他领着荀彧进了屯田中郎将的官署,刚进门,一个文吏迎了上来,看了荀彧一眼,欲言又止。荀谌会意,走到一旁,低声问了一句,原来是刚刚收到吴王命令,要求颍川屯田准备军粮,吴王即将率大军亲至。荀谌不敢怠慢,立刻安排相关人员去办,忙了好一阵才回到荀彧面前。
  “文若,你不用去建业了,吴王正在赶来汝南的路上。”
  荀彧很意外。“新年将近,今年又是五年计划的总结之年,吴王怎么不在建业主持大局,来汝南作甚?”
  荀谌也有些诧异。“你不知道么,天子入兖州了,欲夺定陶?”
  荀彧大吃一惊。他这时才想起辛毗临别时的神情,知道了辛毗的言外之意,心急如焚,不禁跺足道:“佐治误我,佐治误我!”
  荀谌看在眼里,眼神讥诮。“文若,佐治不是误你,是想救你。天子自己也清楚,兖州本不是他的,如何能换洛阳?他这一战若能取胜,你或许还可以和吴王谈一谈。若天子被击败,欲以兖州换洛阳岂不是自取其辱?”
  荀彧自然明白,只是心中焦急,也不解释,长吁短叹。荀谌也没说什么。不管荀彧心里怎么想,既然到了这里,就不能由着他了,辛毗都知道保护荀彧,他这个兄长更不能看着荀彧犯傻。他带着荀彧去了后堂,和妻子见礼,又带着荀彧去沐浴更衣。荀彧心不在焉,一直没说话,荀谌也不说,只是陪着荀彧,形影不离。间或有人来汇报公事,他也只是在一旁处理,不让荀彧听到就是,却不让荀彧离开他的视线。
  沐浴完,换上新衣,荀彧又坐着发了一会儿呆,这才慢慢回过神来。荀谌说得对,除非天子能够取胜,否则谈判没什么意义。既然如此,不如等战事分出胜负再说。辛毗当时不告诉他,大概就是存了这样的心思,说不定还关照了护送的骑士,不让他们透露一点消息。
  天子是什么意思,他也是这么想的吗?还是受袁谭之邀,不得不如此?
  荀彧定了神,抽了个空,问荀谌道:“兄长,天子有几分机会取胜?”
  荀谌瞥了荀彧一眼,不紧不慢地说道:“一分也无!”
  荀彧苦笑。“兄长对吴王这么有信心?”
  荀谌沉默了片刻。“文若,我带你四处看看,你就知道为什么了。大势如此,非人力可违。天子想必也是看出了这一点,这才不得不孤注一掷。我虽然没见过他,但他能让你如此倾心,想必非等闲之辈,易地而处,不失为一方霸主。只可惜,他遇到的是吴王,就只能饮恨了。”
  荀谌顿了顿,又道:“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他已经比袁绍父子强很多了。”
  ……
  孙策来得很快,收到天子渡河的消息后,他就集结人马,准备驰援。
  军师处不是没考虑过天子进入兖州的可能,只是觉得可能性太低,没有作为正式的备选方案。如今天子要搏命,孙策也不紧张,他相信朱桓、陆议等人就算不能取胜,也不至于被天子轻易击败。从这段时间的战况来看,这个组合还是成功的,有陆议从中制衡,朱桓虽有冒失之处,有些细节处理得不够妥贴,整体上却没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
  只是考虑到天子身边的吕布、赵云、马超这样的名将,麾下又是真正的西骑精骑,不可小觑,他才从建业赶来汝南,为朱桓掠阵。为了赶时间,他带着一千精骑先行,郭嘉领着两万中军跟在后面。沿途都是自己的地盘,一旦有事,或者召集郡兵助阵,就算打不过,也可以随时可以进入县城郡治。
  半路上,孙策收到了朱桓的军报,得知朱桓连夜拿下了定陶,将大军收入城中,以守代攻,心里最后一丝担心也放下了。他放慢了行军速度,到达葛陂大营后,与汝南太守王朗见了面,随即召见荀彧。
  荀彧在荀谌的陪同下,在附近看了两天,得知孙策已经赶到平舆,很是惊讶。他不敢怠慢,立即起程,赶到葛陂与孙策见面。
  夕阳西下的时候,孙策在葛陂旁的三层水榭上,第一次看到了荀彧。看着沿着曲廊快步走来,被夕阳照亮了半边脸,宛如涂金塑像的荀彧,孙策笑了。
  “令君,来得何其迟也。”
  荀彧站在楼梯上,仰起头,看着楼梯口高大英俊,满脸笑容的孙策,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吴王少年英雄,威震天下,彧早有瞻仰之意,在长安等候多年,奈何吴王一直未至,这才延至今日。”
  孙策大笑,伸手托住荀彧的手臂,将他引到阁中。四面的玻璃窗都开着,夕阳照在上面,映衬着被照得通红的湖面,自有一番繁花似锦的灿烂辉煌。阁中很清静,只有两几两席,别无他物。
  “令君请入席。”孙策邀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