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穿越之村扉记事 > 第7章
  眼看又要到年关,李小荷来到这里也有一年半了。从挖草药之后,她跟村里同龄的孩子交往多了起来,有时候也会跟她们一起玩玩小游戏,踢踢毽子、捡捡籽儿什么的。
  孩子好像永远都有用不完的精力,对周围的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也永远不觉得无聊,李小荷在这样的环境中过得颇是满足,就连老婆子偶尔的挑剔责骂,她都觉得有一种真实的放心的感觉。老婆子脾气虽然不好,但是却没有坏心,更何况还有温柔的母亲、纯真可爱的姐姐弟弟们,李小荷的心态似乎都随着角色的融入,变得年轻(幼稚?)了起来。
  李东林两兄弟腊月二十八才回家,可把家里一干人等得心急的不行,尤其是老婆子,其他啥话也没说,就跟两兄弟说明年再不准出去了。
  不管大人们是怎么操心家里经济,孩子的未来,反正对于李小荷这些小孩儿来说,是没什么影响的。反正老爹回来了,本来临近年关的冬季就没什么事情,现在好像每天就只剩下玩儿了。
  就像是今天,午饭刚吃完没多久,李小兰就听见有人在喊:“小荷,小荷……”
  李小荷出了屋前的院子,见后屋的黄玉带着她的弟弟,正站在自家房屋西边墙根下。
  李小荷猜测村里的小伙伴都很怕老婆子,因为他们来找李小荷他们玩从来不敢进她家门,总是像这样把她们喊出来。
  黄玉看见李小荷,赶紧冲她招手。
  待李小荷走到她们面前,她就朝李小荷咧嘴笑了,拿出一个巴掌大的小包儿,说:“你猜这里面是什么?”
  李小荷不明就里地摇头,问:“是什么?”
  黄玉笑得更开心了,她把包儿打开,露出里面的东西,“肉!”
  李小荷还是不明白,边上黄玉的弟弟黄琪迫不及待地说了:“我们偷偷割的外婆腌的肉!”他拉下他姐姐的手,把包儿掀得更大,“你看,这么大一块!”他得意洋洋地冲李小荷说道。
  黄玉把装着肉的包儿收起来,说:“我们去煮肉吃吧!”她弯腰拿起地上的一个缺了个大口的小瓦罐,“用这个。”
  李小荷还在想,那个脏兮兮的瓦罐是从哪里翻出来的,黄玉见她不说话,捅了捅她,问:“你不去啊?”
  李小荷想了想,好像呆在家也没什么事干,虽然不是春天,但是野炊还是可以有的。于是就说:“我要去啊,不过你们先等等,我去叫我姐姐她们。”
  李小荷回到家里悄悄将这事儿告诉李小兰她们,几人也欣然同意出去玩,李小荷赶紧说道:“姐姐你带阿福先出去,我和二牛等会儿就出来,你们小声一点,不要被玉嘉看到了!”
  李小荷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万一被玉嘉看到了她们一群人呼呼啦啦地出门,一定会闹着一起去,可是她又太小,别说李小荷几人不会带着她,就算是他们愿意带,孙氏也不会同意,到时候她哭闹起来,只会让老婆子大骂年纪最长的李小兰作妖,几个小的也没有好果子吃。这样子悄无声息地走人最好了,反正这时节家里大人不会管她们出门玩的。
  几人顺利汇合。李小荷才发现就这么点儿功夫,阿娟姐姐还有香铃姐弟都被忽悠来了。见李小荷和二牛到了,几人就一边说笑着,一边顺着村中小道往西边去了。
  一行九人,边走边看,最后选定了小河边上一块有河卵石的小河滩当做这次野炊的地点。
  既然找好了地方,大家就把带的东西都拿出来。除了黄玉姐弟带了一块肉外,香铃姐弟带了一小袋米。李小兰与李小荷互相望了望,李小荷主动说:“我去洗瓦罐吧!”拿给别人洗她还不放心呢,谁知道有没有洗干净?
  “我去捡柴火!”李小兰跟李娟一起说道,然后两人互相望望,又说:“我们一起去!”
  最后李娟就带着李小兰,还有阿福,二牛捡柴火去了,李小荷到小溪边上洗瓦罐,剩下的人都在一边玩,翻翻石头踩踩水的,这条小溪水很浅,也不怕会出什么事故。
  李小荷蹲在溪边,想仔细将瓦罐洗涮干净,但是黄琪和李香铃的弟弟小名叫铁蛋的两人却在一边捣乱,两人比赛着向小溪中扔着石子儿,看谁溅起的水花更多更高。水再一次溅到了李小荷脸上,实在是受不了熊孩子,她朝着两人就喊道:“没看到我在这儿洗东西吗?水都溅到我脸上了,你们就不能走远一点玩?”
  李小荷声音有点大,把那正玩得高兴的两只吓了一跳,但是黄琪很快就回过神来,他朝李小荷做了个鬼脸,示威似的又扔了一块石子出去。
  李小荷真是烦死这熊孩子了,这还不是自家的,打不得骂不得的!好吧,我躲行了吧。李小荷刚想弯腰捡起瓦罐走远一点洗,黄琪的姐姐黄玉已经走到黄玉旁边了,她抬手就给了黄琪一个爆栗,大声骂道:“要扔石子就走远点扔,不然就不准扔!”她还想再打,黄琪已经转身跑远了,黄玉边骂:“下次再也不让你跟我一起了,只会捣乱!”一边向李小荷走过来。
  “小荷,我来洗吧!”黄玉的声音已经恢复正常了。
  李小荷赶忙应道:“不用了,就一个瓦罐!”
  黄玉也不勉强,就蹲在一边看着李小荷洗瓦罐,一边跟李小荷说着话,“还是你们家好,你们姐妹多好玩。我家就我一个女儿,还有阿琪这个顽皮弟弟,烦死人了!”
  李小荷知道她们姐弟是借住外家,就问她:“你爷爷那边也没有姐妹吗?”
  “没有,我爷爷只有我爹一个儿子!”想了想,她又说:“过年小姨会回来,但是她家也是儿子,还是只有我一个女儿,哎……”
  “村里这么多女孩,大家又住得近,和姐妹又有什么差别?你只管来找我们玩就是了!”李小荷说道。
  黄玉想了想,笑道:“也是哦!”过了会儿,她又问:“乌梅是不是不回来了?”
  乌梅去了王善人家做丫鬟村里人都知道,有人羡慕有人鄙视,不必多说,这都是那些闲了没事干的妇人们的谈资。她们这种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当然只是单纯的关心一下伙伴的情况而已。
  “会回来啊,不过她回来估计得嫁人了吧!”李小荷道。
  “嫁人啊……”黄玉喃喃地感叹了一声,又说:“我娘已经在给我相人家了。”见李小荷眼神怪异地看着自己,她赶忙又说道:“我偷听我娘和外婆说话知道的。说我马上就十一岁了,相看好就接我回家备嫁……”
  黄玉跟李小兰同年,只是月份比较大,似乎翻过年就十周岁了,按这里人们计算虚岁来看,她确实十一了,可以相看看人家了,一通礼数走下来十五六岁正好出嫁。
  黄玉后知后觉地往四周看了一通,才跟李小荷说:“你不要告诉别人哦!”
  李小荷感觉怪怪的,问她:“你干嘛告诉我?”
  黄玉羞恼,打了李小荷一下:“不是你说我们是好姐妹吗?”
  李小荷赶紧拉住她稳住自己的身形:“别打别打,要是掉在水里就不好玩了!”然后连忙补充道:“是是是,我们是好姐妹。我保证不把你跟我说的事儿告诉别人。”
  “小荷姑姑,你还没洗完啊,阿娟姑姑她们都回来了,我灶都做好了!”李香铃在后面河滩上喊道。
  李香铃比李小荷还大一岁,但是按照辈分确实是应该喊李小荷做“姑姑”,只是李小荷特别不习惯,这让她有一种自己还是以前那个自己的错觉。她回头,看见李小兰她们果然已经回来,忙应道:“马上就洗好了。”她加快了手上的速度,洗好之后又装了半罐水,这才抱着瓦罐往回走。
  说好的“灶”其实就是两块差不多高的石头竖在两边,方便放小瓦罐。火已经升起来了,李小荷就直接将瓦罐放了上去。
  李香铃直接将米全倒进瓦罐里面。然后几人就兴致勃勃地在边上一直添柴火,火烧的旺旺的,没一会儿水就咕噜咕噜冒起了泡。
  李香铃大概还没做过饭,觉得这很好玩,不知从哪里找了一根木棍,放在锅里搅拌起来。黄玉看着她搅拌锅里的粥,突然说:“我们没有刀,肉怎么切啊?”
  几人面面相觑,李娟提议道:“干脆现在就放锅里煮吧,等煮熟了就用棍子戳烂就行了!”找不到更好的办法,而且他们并没有第二只锅用来煮肉,所以最后大家就同意了这样煮。
  野炊的最后,就是几人围着瓦罐,一人一双木棍做的筷子,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的吃了一锅野菜粥。野菜是几个男孩子摘的别人家的豌豆苗,也被几人煮进粥里了。味道怎么样是不记得了,但是大家玩得很开心就是了,当然大家本来就不是为了吃东西,都是图好玩了。
  第13章 弟弟叫阿寿
  这一年的正月初二因为夏氏怀孕,李小荷也没能去外家,当然那六文钱的压岁钱也没了。
  不过,李小荷并不很在意,因为一来她们在这乡下根本就没什么地方需要用钱的,一切都是自给自足,她没有迫切的需要用钱的地方。二来她手里还有上次采药得来的二十三文铜板,偶尔有个走街串巷的挑货郎吆喝着来卖东西,也能买些小零嘴儿,哄哄弟妹,李小荷自己不很感兴趣。
  说起来,去年她们兴致勃勃地挖了半个冬季的草药卖钱,当时孙氏就说的是赚点儿零嘴儿钱,呵呵,这还真的只有点儿零嘴儿钱。难怪村里人之前根本没人赚这个钱,辛苦那么久就得这么点儿铜板。就是新鲜的蔬菜都是三、四文一斤,就卖个十斤也比她们赚得多,还只需要一场集市而已。所以现在李小荷仔细算了算这账,就对这种赚钱的事没什么兴趣了。花这么多时间赚这么少,还不如玩儿了。
  所以村里小伙伴来喊她玩,她基本都会屁颠屁颠跟出门。只是她毕竟有个成年人的灵魂,偶尔心血来潮玩玩还能当是放松心情,但是总也没有个正事儿做还真是不习惯,心里有种空空的慌张感。是以玩了几次之后她又开始当宅女了。
  再说这个做荷包的事儿吧,李小荷以前就有这毛病,她不喜欢重复做相同的东西,这荷包做了也有将近一年了,虽然她也想出了一些新造型,但是现在也是有些烦了。
  比如现在,夏氏李小兰守着个针线篮子做得认真,李小荷就拿着块布在发呆。
  夏氏抬头看了她一眼,问:“拿着个针发什么傻?不想做就别做了。”
  李小荷回过神来,就放下手里的布块针线。她看看李小兰,李小兰正在认真地给荷包锁边。说起来,这一年里李小兰的针线手艺是大有长进,刚开始李小荷还能指导指导,现在她做出来的东西已经跟李小荷差不多了,而且看样子,以后可能会做的更好也不一定。至于李小荷,顶多就是熟能生巧了而已,做出来的效果跟以前也差不了多少。不过她自我感觉还挺好的,自认就这水平也可以了。
  再看看夏氏,她手里拿着一个小孩肚兜,正在绣一只胖鲤鱼。
  李小荷看着叹了口气,劝道:“娘,你怀着弟弟,不要做这么费眼睛的绣活儿了,做多了不好。”
  夏氏笑着抬头看了李小荷一眼:“有什么不好,我怀着你们的时候不还是一样做这些,尤其是怀你的时候,你是八月生的,我记得我七月里还在地里做活儿呢,也没见有什么不好。”
  李小荷皱了皱眉,刚想说什么,夏氏又连忙说道:“娘知道你是好心为娘好,娘都知道,我不是每天都只做一两个时辰而已嘛。这肚兜再有两针就好了。”又笑嗔道:“不知道你小人家家的从哪里知道的这些事,说起来还一套一套的!”
  “外婆也让你不要多做这些的,娘你忘了?”李小兰也在一边帮腔道。
  李小荷趁机又劝夏氏:“就是,我是小人家家不知道,外婆不是了吧。娘,你现在年轻啦,累点儿觉得没什么,等你年纪大了,问题就来了……”
  还没等李小荷说完,就传来一阵笑声,随即就见孙氏抱着玉嘉进来,她一进门就笑道:“看看我们小荷多懂事啊,小小年纪就知道心疼娘亲了。大嫂真是个有福气的,既有贴心的女儿,又有可以依靠的儿子,这马上又要生个小子,真是叫人打心眼儿地羡慕啊!”
  夏氏忙让李小荷给夏氏搬个凳子来,嘴里说道:“儿子女儿都好,都是菩萨给的,我都喜欢。”
  孙氏笑道:“要是我们玉嘉能像小兰小荷两个姐姐一样能干,那我也想再生个女儿呢。不过,我看大嫂肚子尖尖的,像是个儿子呢!”
  “玉嘉还不到三岁呢,弟妹就着急了,别的我不敢说,就玉嘉着小嘴儿跟弟妹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以后肯定跟弟妹一样能说会道!”夏氏道。
  孙氏“呵呵呵”地笑起来,看了看玉嘉,点头道:“这丫头嘴是像我,这眼睛可是像死了她爹了!”
  “像爹好啊,像爹有福气!”
  李小荷在旁边一边逗着玉嘉,一边听两人在互相恭维,眼睛悄悄看了看夏氏的肚子,怎么看都是圆鼓鼓的,不明白孙氏说的“肚子尖尖”是怎么看出来的。
  以前倒是听说过,老中医能通过诊脉判断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不知道有没有科学依据。不过话说回来,中医在李小荷离开的时候,都没有验证出来到底是不是科学,说这个好像没什么意义。再怎么说,中医都有几千年的历史在那里,肯定有可取之处的。
  就是这“老一辈的经验”到底有用没用,恐怕还有待商榷吧。
  不过,五月初九这天早上,夏氏生了一个男孩儿。
  这让李小荷不禁怀疑起来,这怀男怀女难道真的这么容易就看出来了如果真是这样,那现代的超声波不就是个笑话?
  但是它到底是不是笑话跟她李小荷有什么相干?甩了甩脑袋,李小荷不去想这无解的问题,乐滋滋地跑到夏氏的房间,看新出生的小弟弟去了。
  刚出生的小婴儿全身绉巴巴、红彤彤的,双眼紧闭,眉毛淡的几乎没有,握成拳头的小手刚好有李小荷的手心那么大,举在脑袋两边,睡得昏天黑地的。
  阿福忍不住说道:“弟弟好丑啊!”
  夏氏躺在床上还有点气虚,她声音轻轻柔柔的:“过两天弟弟就长好看了。”停了一会儿她才又说道:“你刚生下来也是这样子的。”
  阿福这才又仔细看了会儿小婴儿,抬起手刚想摸一摸他,李小兰已经拉住了他:“现在不能摸,要等他长大点才能摸!”见阿福撅起了嘴,又说道:“娘说的!你小时候娘也不准我们摸。”
  夏氏见阿福望向她,伸手轻轻摸了摸他的头,道:“你还小,不知道力道。你弟弟也小,身体还没长结实,何况他正睡着,你别闹他。”
  母子几个正说着话,李东林进来了,他先是看了看睡着的小婴儿,然后跟李小兰几个说:“别在这儿吵你们娘了,出去玩吧,以后有的是时间看弟弟。”又对夏氏说:“没什么事了,我就在外面院子里,你睡会儿吧。”说着把李小兰几个赶出去了。
  夏氏这边生了又生了个儿子,李家上下高兴得很,连老婆子的嘴这段时间都没合拢过,老爷子在满月的时候就给取了名字,从了他们这一辈的“德”字,取名叫“寿”,大名就叫李德寿。大家也就“阿寿,阿寿”的喊了起来。
  但是孙氏心里却隐隐焦虑起来。
  十月玉嘉就该满三周岁了,她进李家也近四年了,但是却一个男丁也没能为李家生下一个。婆婆现在有二孙子,心里正高兴着,没空理会她,恐怕过段时间这高兴劲儿过了,就该盯着她了。
  她一个寡妇,却嫁了头婚的李成林,还仗着李成林愿意,硬是把沈家的两个孩子带进李家,婆婆本来就很是不高兴,要不是每年还有大窑洞那边的粮食带过来,只怕早就翻脸,让她把沈家的孩子送走了,而就算是这样,婆婆还时不时的,脾气来了就阴阳怪气地指桑骂槐。
  原本她进门有喜,心里还松了口气,怎知却生了一个女儿。女儿儿子的,本来她自己也不很在意,总归都是她身上掉下的肉,但这世事就是这样,女儿是别人家的,儿子才能传宗接代、顶立门户,她一个妇人的想法顶什么用!本来想着自己又不是生不出来,儿子总会有的,不用着急,哪知道大嫂这个时候怀孕,还又生了个儿子。
  虽然她之前还恭维大嫂福气好,这胎一定是儿子,但这不过是嘴上讨个彩而已,她哪里会看这肚子尖不尖啊?谁知道她还真的生了个儿子,这下她要不赶快怀孕生个儿子出来,恐怕婆婆是饶不了她的。
  只是这怀孕也不是她想怀就马上能怀上的。生了女儿玉嘉之后,她娘就曾经跟她说过,应该尽早再生个儿子,有了儿子才算是在婆家站稳了脚跟。她也知道自己母亲说的对,但是总觉得孩子该来时总会来的,不用如此刻意。况且李成林非常喜爱这个女儿,更不用说因为她生了女儿就对她发脾气了。也就一切都如以往一样,但是不知是怎么回事,却是两三年了都没再怀上了。
  说来李成林虽然有时候脑子有点迂,待她却是真的很好,她进门四年还没生个儿子,他也从来没说什么。但是自己这关却是过不了的,这女人还是要尽早生个儿子,心里才安生,男人也要有了儿子,才知道肩上有担子,才会担起这份责任,变得成熟有担当。
  等下次再回娘家那边,是该找个大夫看看这到底是为啥,就没再怀上了呢?或是该问问有什么土方子……
  哎,想到这儿,孙氏也不由得叹了口气。
  想她原本是个好强之人,嫁到李家之后这几年从来不敢冒个尖,耍个懒,更别说跟大嫂争什么了,就是这样也还没能在李家站稳脚跟,时不时还要被婆婆责骂。难道,这真是她命格太差的原因吗?
  第14章
  自从夏氏生了阿寿,她整个人变得开朗起来,原本是温温吞吞的一个妇人,感觉好像什么都是听丈夫婆母的话,什么都逆来顺受的,现在她说话底气足了很多。
  在这个时代,妇人能为婆家添丁,对家族来说,她是功臣;对他自己来说,那是她一生的依靠。虽然说的是以夫为天,但是女人也是有尊严的,有了可以不用处处看人眼色的本钱,谁会想低声下气的生活?更何况,这个家族以后的支撑者是自己怀胎十月,用血肉孕育的儿子,与自己有着无法割离的关系,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讨好儿子都比讨好丈夫更加划算。
  在富贵之家,还可能存在家产分割的问题,就算有了儿子,也还是要讨好丈夫,奉承公婆,以期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多的利益。但是,就李家凹这边这样的情况,哪家都不是有富余的人家,别说什么庶子外室子了,连私产都没有,家里最值钱的就是那几亩赖以生存的田地了,而这些都是大家都明明白白看着的,就是要分家,那也是全拿出来,在族长族老的见证之下公平公正的分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