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一百二十二章 雷厉风行
  ‘孩子死了,nai也来了’,金军退走后,京城的文武百官心里都明白,现在天下的“爱国义士”马上就都要星夜兼程、顶风冒雨,以不辞劳苦、誓死如归的jing神赶赴东京来挽救国家了。
  一夜之间仿佛chun笋般四方各地同时搭起了一座座戏台子,“忠臣义士”们一个个粉墨登场,竞相表演,一幕幕戏演得催人泪下。大元帅府康王赵构同时向河北、江淮、陕西等各路勤王之师发出了一道道檄文:
  “忠臣之心,见危致命;烈士之勇,视死如归。今二圣、太子、诸王、近臣皆被扣押于贼营,即将被掳掠北去,臣子之心,痛愤彻骨…”
  “本王此前奉圣旨出任兵马大元帅,振臂一呼,天下响应,数百万之众愤怒而前。现已遣发大兵,集合诸郡,把守关隘,焚断桥梁,或迎击金贼于前,或追蹑于其后,誓将扫清千里,迎还二圣…”
  “现本元帅命令:各帅臣监司、郡守县令,共统骁锐之众,同怀忠义之心,舍生忘死,以报皇朝之恩…”
  现在金兵走了,大元帅的总攻命令总算是下达了。当然,天下的忠臣不止赵构一个。徽猷阁学士京西北路安抚使知颍昌府何志同、徽猷阁直学士知淮宁府赵子崧、徽猷阁直学士江淮等路发运使兼经制使翁彦国、都水使者荣嶷聚集在了淮宁府。他们商量之后,决定筑坛歃血盟誓,以向天下人表示同心同德抵抗金兵的决心。
  歃血为盟,本是一个非常庄严的仪式,但这个仪式还没开始,一件不怎么庄严、不怎么同心同德的事就发生了。翁彦国和赵子崧为了谁当盟主之事争了起来。赵子崧自恃是燕懿王五世孙,乃是赵宋宗室,要当盟主,他的理由是:周朝的宗盟惯例,宗室之人为先。异姓为后。
  翁彦国觉察到有点不太对劲,这赵子崧是不是想趁国家丧乱之机图谋皇位?因此翁彦国不让步,以其不过是个淮宁知府,而不肯接受他的指挥。这正戳中了赵子崧的心事,当然要‘解说’一番。最后还是一旁的何志同机灵,他以为现在还有康王在济州。就没有必要推举盟主了。
  何志同这一招厉害,赵子崧一下被噎得说不出话来。是啊,你赵子崧不过是皇室的远亲,人家康王赵构可是太上皇赵佶的亲儿子,皇帝赵桓的亲弟弟,要论皇家血统。你跟康王赵构没得比,这才作罢!
  于是他们在淮宁府教场登坛歃血,遥尊赵构为盟主,宣读了一份慷慨激昂的盟书。当然是对女真人的暴行予以最严厉的谴责,接着又阐述了自己的一片爱国忠君的赤诚之心,他们明明知道二帝已被掳走,金兵已经退走了。却还在假装不知装腔作势地说“京城音讯不通,王命隔绝”,厚颜无耻地说去“共安王室,以效臣节”。
  正所谓文人不可无耻,因为无耻并高雅着、无耻并慷慨激昂着,尤为无耻中的无耻…
  月旬间,京师兵马云集,形形sese的队伍都前来勤王,据不完全统计达到近百万人之众,先不说能不能上阵。这些人到了这就涉及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这百万大军是要吃饭的,靠什么来养呢?没有粮食,饿极了的兵丁们便要去老百姓家抢,去地里割。使刚刚经历兵祸的汴京再带来场兵灾。
  有这么一句话,叫“养兵万人,ri费斗金”,而宋朝当时府库的金银珠宝全都被金国人劫掠走了,国库基本亏空,可百万大军一个月的开支便需要千万贯,这对当时宋朝的国力来说,无疑是一个望尘莫及的数目。
  把这些兵招来了,汴京伪楚政权不会出钱去养他们,而且他们也穷,犒赏钱还是找女真人借的。赵构也按兵不动,他被吓住了,其首先看到的不是军队多能打仗,而是军队多能吃饭,他不知道这百万大军是怎么回事,可知道想让他指挥这百万大军去迎回二圣的可能xing是非常小的。而且这百万大军更多是来混饭吃的,真让他们北上的时候,能剩多少人还是个未知数,所以也不敢接收。
  由于缺粮缺饷每当发军饷的时候,一定要先有各部首领在场弹压,否则将士就会抢起来,那个时候的级别、等级,这些东西全没用了,兵士军官抢成一片。因为我吃我活,你吃你活,谁会让谁呢?
  开始中兴军只是‘勤王’军的一支,国家不给自己,当然也没义务去养活这些人,倒是每当他们开饭时,总有不少其他军队的兵将来投,平白无故的多出了不少兵马。其后,宗泽南返传秦王诏,这下大家都找到正主了,纷纷跟秦王要吃要喝,可秦王的饭碗也不好端,吃我的饭就得听我的话。
  宗副帅将这些人都打发到京畿各县去保卫黄河去了,大家一散开想闹事也不容易凑齐了,但总算是能吃饱饭啊!问题是国家没钱,王爷也没有登基,无法调动国家资源,而汴京的府库比他的脸都干净,这就苦了赵智,他百般筹措粮饷,最后不得不调动商队到江南买粮运往京畿地区。
  花钱倒是小事,问题是现在王府在汴京的兵力不足,驻扎在这里的只有龙将,一万多人,要是在战场上这绝对是支不容小觑的力量,但是现在接收了这么大一片地盘,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接到王爷的命令,汴京城一夜之间大小街衢及各个城门贴满了开封府的布告,北行的太后及宗室、百工被秦王领军救了出来,不ri将返回京城,一时间城中欢声雷动,这太让人意外了,也大为鼓舞人心,百姓们由看到了希望,盼着太后和被女真人掳走的亲人能够回家。
  此刻赵仁已经被赵勇替换回到了汴京,他与府中的几位商议后,率领龙将两个旅及留守宗泽一起前往滑州迎接护卫,而后两人领兵出京,城中防务重担就落在了赵义的身上。可这副担子实在是不轻。
  一旅、二旅在开城后进入了京城,不仅要担当起守卫的职责,还得干些jing察的工作,巡视街道,抓盗匪。擒反叛,留在外边的还有四个旅作为机动兵力,随时对付金军和镇压反叛,但是其中一个旅跟着赵勇去追宗翰了,如今为了迎奉太后又走了两个旅,京师‘无人’了…
  现在金军被坩埚了黄河。现在被中兴军缠住,外部对汴京的威胁很小了,但是汴京周围还有两股内部势力需要提防。
  一个便是大元帅府下所属诸军,他们人数众多,有一定的战斗力,而且现在是敏感时期。弄不好就会擦枪走火;另一股势力是原汴京的守军,后被伪楚接收改编,由京城四壁使范琼统领的两万御营军,其在与金军的攻防中损失较大,现多为新募集的新军,战斗力较弱,士气低落。但是其驻扎的地方敏感,不能不防。
  赵义在中兴军一直是主管军法和军务,下属有执法队和军情司,现在伪楚的官员的看守就是由他手下的执法队负责。在赵仁率部离开后的一ri负责看守范琼府邸的一个小队长向赵义报告说,这几天范府的下人出入频繁,十分反常!
  赵义本来就绷着根弦,听后便让其不动声se的继续站岗,同时要军情司加强对御营军的监视,又把情况向情报司京畿主管顺子通报,让他协助调查那些伪楚官员最近与何人接触。
  情报司这一插手不要紧。很快查出不仅是范琼府中的人,王时庸和徐秉哲府中的人也都曾同去过一个地方,而那个地方住着的人却是大元帅府机宜文字康履。在郑太后将要返京之时他恰好出现,不能不引起重视。
  两司立刻抽调人手联合行动,密捕了范琼府中的联系人。大刑之下那人招了。大元帅府的人是来联络伪楚官员的,与他人谈了些什么不知道,但是许多重臣都参与其中,他们要范琼发动兵变,驱逐中兴军,打开城门迎大元帅进京。现在张邦昌还在犹豫,大元帅府特使康履很着急,送其重金,并许诺大元帅登上帝位后必授其高官。
  范琼此人,初时也是心存忠义,一心想要杀敌立功,报效国家。谁知一战之后,那一次的突袭的失败在他心中留有了yin影,从此就心胆俱裂。护城河的破裂在他内心中觉得这似乎是上天在昭示,宋祚已危,天不佑赵,再为赵宋卖命,只能是自取灭亡。于是范琼心xing大变,屠杀京中反金的百姓,胁迫京中百官纳贡,最后甚至持剑为金军驱逼二帝及后妃出城。
  现在太后获救即将回京,范琼也是心慌慌,他知道自己作恶太多,太后不会放过他的,现在唯一的活路就是投靠秦王的对头康王才能保命,而他的投名状就是献出京城给康王。他也曾联络过张邦昌,可他胆子太小,犹犹豫豫的不肯表态。
  所以范琼打算单干,定于五月初五,端午节这ri调兵发动兵变,将秦王系的军队杀光,赶在太后进京前迎康王进京,率先称帝,造成一个既成事实,那时太后即使来了也无可奈何!康王这招够毒,范琼够傻,他也不想想康王的爹娘也是其送到金营的,现在用到他可以哄着他,早晚也要跟他秋后算账。
  现在既然得知了消息,赵义算算时间,今ri已是初四,再向王爷请示已经来不及了,他当机立断立刻调河中军入城控制了各处城门,集结城中的中兴军各部围了了御营军营地,将他们缴械押解出城,并亲自领兵前往范府擒拿范琼,将一场兵变挫败。康履见城中闹出这么大动静,如何还敢待,立刻撒腿跑了!
  ………
  五月初十,太后郑红梅在秦王近卫一旅的护送下自赞皇向西绕行邢州,进入信德府,在滑州与迎接的宗泽合兵一处回到汴京。途中百姓得知北行的太后及皇子、宗室近臣、百工伎人数千人获救回京,奔走相告,喜极而泣,皆言大宋中兴有望。
  回京后,孟太后亲在宫门迎候。两人携手回宫,孟太后表示要还政于赵氏,但郑太后以国无储君,二帝尚在为由拒绝了。孟太后又提出自己退位,由其听政。郑太后三让之后应允。孟太后仍居于宫中。
  五月十五望ri大朝,郑太后正式上朝听政,并昭告天下,任命许景衡为尚书左丞,宗泽为枢密院同知,赵仁签书枢密院事。陈过廷为御史中丞。秦王赵柽为殿前都检点统领全国兵马征讨女真,恢复旧土。大家听了都是一惊,这殿前都检点在太祖之后便空有其位,而不再任命实职,这其中意味深长啊!
  同时颁下懿旨将以张邦昌为首的伪楚政权官员王时雍、徐秉哲、吴幵、莫俦、范琼、胡思、王绍、王及之、颜博文、余大均等人罢官交有司议罪,这些人助纣为虐。卖主求荣,左右卖国,逼太上皇,取皇太子,污辱六宫,公取嫔御,捕系宗室。盗窍禁中财物,可谓罪大恶极。对yu举兵谋逆的范琼处以极刑,问斩于市。
  郑太后雷厉风行的处理了靖康之变后把持朝政的投降派,接下来便派人去迎接李纲进京任其为相。这个任命是郑红梅与儿子商议后敲定的,现在秦王府一系的人品级都比较低,多缺乏在zhongyang工作的经验,而其资历浅,年纪轻,骤然进入高层也许就会惹出乱子,所以赵柽希望他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后再做调整。但是几个重要部门是不能丢的。
  宋以儒立国,朝堂上真正能践行孔孟之道的人,数量上微乎其微。做到了宰相这样高的官职,仍能坚守孔孟之道的,就更属凤毛麟角。李纲却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孔孟之徒。他不是伪君子,也没有作秀的成分,虽然还不至于“舍身”,但坚定地做到了“取义”。
  在“民”、“社稷”与“君”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李纲视皇帝的恩宠若粪土,在体制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上,说不合作就不合作,此刻也需要个这样的人主持朝政。而且李纲在靖康元年为相坚守东京,主张抗金在朝野中很有声望,以他为相即可表明坚决抗金的决心,也可改变朝中主和为主流的风气…
  再说李纲被贬出京城,发配到了建安安置,那里路途遥远,当时有没有飞机,直到今年chun天才突然接到赵桓的圣旨,‘恢复了他的官职,任命他为资政殿大学士、代理开封知府’。
  因为金军围城,京师与外界的道路、消息完全中断,李纲突然接到任命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实际上此时开封已经城破。可李纲就是李纲,受命之后,立刻抛却了所有的个人恩怨北返,走到湖南才知汴京被围,便亲率湖南勤王义军入援京师。到达繁昌,才闻首都失守的噩耗,竟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
  李纲率军他带来的勤王军,不可能就地解散,那样的话,大多数人都将陷于没饭吃的困境。同时士卒也都不愿被遣返——本是豁出一条命出来的,怎能垂头丧气地回去?经过考虑,李纲决定继续北上投奔大元帅府想办法救援汴京。
  船到太平州时,又得到二帝北行,孟后听政让康王回京即位的公告,这令李纲悲喜交集。赵桓对李纲,到底还是有知遇之恩的;赵佶对李纲也颇有故人旧臣之情;两位天子北去,一个时代结束,李纲的心情不可能不复杂。
  继续前行不久,李纲得到消息说:前方不远处的金陵,被叛乱的士兵卒所占领。叛军们囚禁了大帅宇文粹中,滥杀官吏居民、劫掠官府,焚舟船无数,士民财物被他们抢劫一空。虽然后来被招安,但贼xing仍然不改,常带甲横行,杀戮如故。
  李纲立刻写了一份文告送去,要求他们听自己节制,加入勤王军行列。叛军们慑于李纲大名,表示愿意解甲,听候收编,但仍旧不大老实,他便与负责当地事务的转运使李弥安联手,诛杀了叛军首恶者三十六人,其余徒众千余人编入军中统辖。
  到了金陵李纲又看到了郑太后获救回京听政昭告天下的公文,他上表庆贺,同时上书论时事,纵论宣和末年以来对金策略的失误。他离金陵率军北上,在途中又看到公告,这才知道自己被任命为尚书右丞,成为宰相。
  过去,尚书省不知道李纲已率军前来,给他的文书,都是发到其流放地的。他们得到李纲在金陵的奏疏,才晓得他已经近在咫尺了。于是,陈过廷带着关于新的任命与王爷的一封信赶到了金陵相迎。
  听到陈过廷对这几年的情况介绍后,李纲赶到真是物去人非了,想到当年秦王在河东拒敌的情形,忆起其军威鼎盛英勇善战,这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又重新出山麓战河北,救出了太后,便向太后举荐自己为相,真是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