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位于瀚海沙漠群的北面,历来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向中原汉族发动侵掠的大后方,在没有铁路和发动机的古代,沙漠南边的农耕民族想要向北征伐,光是粮草运输就能拖垮一个帝国。
当年汉武大帝征伐匈奴人时,耗光了文景两底在位时积累下来的国力财富,用了十年的时间,也只是把匈奴人从漠南草原逼得退回到漠北,骠骑大将军霍去病更是死在了北征的道路之中。
匈奴人在漠北分裂之后,其中大部向西迁移,翻过了葱岭,去祸害位于西亚的那些民族和部落国家。留下来的匈奴人过不惯漠北艰苦的生活,于是向大汉帝国低头,内附到长城以南半耕半牧为生,直至昔日匈奴人的奴仆鲜卑人在大鲜卑山崛起,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便占据了北方幅员万里的大草原。
崛起的鲜卑人在一代雄主檀石槐的统领下,形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部落大联盟,最强盛的时候他们控制的疆域东边直达大鲜卑山,南边抵达雁门和云中,西边直达西域的乌孙国,北面则不知道到了哪里。然而鲜卑人虽然强盛一时,但却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家,在檀石槐死后,部落大联盟分崩离析,草原上的大小部落既互相攻伐,又不时南下侵掠汉人,这样打打杀杀多年,鲜卑人和汉人谁也没能真正沾到便宜。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了这种杀过来,打回去,卷土重来,又被打回去的无聊游戏。
这个人,便是刚刚加封为骠骑大将军的刘和。
历数刘和统兵以来与鲜卑人交手的战斗,双方投入的兵力一次超过一次,而死在幽州外围的鲜卑人更是超过了十万以上。这些死去的鲜卑人。全都是各个部落中的壮年男子,更有不少还是部落内的勇士,是某个部落的精神象征。
除了战场上死去的鲜卑人,还有五万鲜卑俘虏被刘和下令阉割之后投进矿坑和地道之中从事最为辛苦的体力劳作,最终等待他们的命运也是早早地累死,然后被填进废弃的坑道之中,就连灵魂都要永远被镇压在里面,永世不得往生。
刘和从初平二年返回幽州至今,时间刚刚过去十年,因为他的存在。北方草原上人口最多的鲜卑族失去了十五万精壮男子,这对于总人口不过百万的鲜卑人而言,已经不是伤筋动骨的伤害,而是致命的打击。如果再来一个十五万,鲜卑族内便只能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那么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消亡和湮灭。
在北方汉人的眼中,刘和如今就是他们的天神和英雄,而在北方大草原上游牧民族的眼中,刘和就是一个魔鬼和刽子手。曾经。当刘和听说鲜卑人无论老人还是孩童都称呼自己为魔鬼时,他很开心地说:“如果能够彻底消灭这个族群,我不介意他们称呼我为活阎王!”
没办法,内敛和平的农耕民族在面对侵略成性的游牧民族时。天然不占任何优势,对付这些管杀不管埋的游牧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斩草除根,然后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直到进入热兵器和蒸汽动力时代,将游牧民族的机动能力彻底抵消,这样两个族群之间便有了和平相处的可能。
刘和虽然被称为魔鬼。但却没有魔鬼那种夸张的金手指,在这个科学技术还处于萌芽的时代,他造不出蒸汽机和机枪大炮,所以只能肩负起毁灭的任务,一次又一次斩断南下侵略的鲜卑人的爪子,将他们赶回北方去。
然而,只是将侵略的鲜卑人赶回北方,这还不是刘和真正想要的结果。在他的计划里面,此生的目标是要把水泥大道一路修建到漠北去,把兵堡修筑到极北荒原之地上,然后依托这些据点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拉网式的清洗,直到把北方的游牧民族全部解决掉,把辽阔万里的大草原变成汉人的牧场。
在刘和看来,汉人的适应能力是最强的,只要将北方的游牧民族清除干净,日后就可以把一些犯了罪的汉人流放到寒冷的北方去,然后教他们在草原上放牧和生存,用不了太久,他们就会成为最好的牧民,而且还是那种安分守己不喜欢侵略的牧民。
就算日后这些流放汉人的后裔在北方壮大起来之后,又养成了游牧民族四处侵略的习气,那也是北面的汉人跟南面的汉人进行争斗,肉烂了最终也还在锅里,不至于隔了数百上千年之后,亿万汉人被马背上的屠夫们杀戮,又或者脑袋后面挂着一根像猪尾巴一样的辫子……
刘和想要实现心中的这个宏大构想,就要面对许多困难和险阻,其中最急切的难题是尽快统一全国,实现内部的长治久安,而最长远的难题则是人口问题。不管刘和如何能打,哪怕是指挥部队一口气打到葱岭以西去,可若是不能将汉人迁移过去,那就无法形成有效占领,到了最后也不过是昙花一现,为其他民族做了嫁衣裳。
汉人的繁衍能力毫无疑问是最强的,但进取和开拓精神却很欠缺,刘和现在想尽办法阻止大汉人口因为灾荒和瘟疫而锐减,就是想在他有生之年把汉人送到万里之外去,为汉人打下最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如今,大灾荒还没有过去,北方又面临着鼠疫的威胁,这让刘和在感到挫败的同时,又极为的不甘心。虽然明知逆天行事千难万难,但刘和还是不想放弃,只要一息尚存,他还是要拼搏和奋斗下去。因为,刘和现在不是一个人在拼,在他身后还有许多的追随者和支持者。
刘和亲自起草的《卫生防疫法案》尽管还在修订完善当中,但其中一些条款和措施已经被登载在了《大汉时报》上面。为了迅速扩大这期报纸内容的传播范围,《大汉时报》的印量从五千五百份暴增至十万份。这等于是刘和自己掏钱出来,免费为百姓做了一次防疫知识的宣传教育。
刘和还让人将雕刻好的木制母版以最快的速度从邺城送往蓟城、马城、襄平、乐浪、洛阳、武威和郯城,要求在自己控制和影响的区域内大力发行最近几期有关卫生防疫的报纸,进一步扩大报纸的影响力,普及民众对于卫生防疫的基础认识。
当雪片一般的报纸被刊印发送出来之后,大汉北方各地立即响应刘和的号召。迅速行动起来,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防疫运动。
马城距离邺城有上千里之遥,这里处于幽州和并州交界之处,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边城,但因为刘和曾经在此驻守和作战过,所以闻名北地。加之此城又是护乌桓校尉府的所在地,城内有大量秘不示人的军器作坊和研发工场,所以这里如今是整个幽州仅次于蓟城的另外一座重镇。
《大汉时报》关于防疫的特刊刻版送抵马城之后,护乌桓校尉刘政立即调动工匠连夜加印报纸,第二天便开始在城内挨家挨户的发送。第三天就往周围驻军的营地里面送报,到了第五天时,数百里外的集宁都尉城和白山都尉城都收到了报纸。
马城军民对于刘和有着一种近乎狂热的个人崇拜,当初刘和就是以马城为试点,在城内进行卫生清洁大扫除,这次刘和在报纸上提醒民众警惕大灾的同时会伴有大疫,并且号召各地民众迅速行动起来打一场防疫保卫战,马城军民在看了报纸之后,不仅明白了为什么要防疫。而且懂得如何进行防疫。
不能喝生水,不能污染水源,饭前必须要洗手,房屋住处每天要定时通风。家中要常备生石灰、硫磺、雄黄和樟脑丸……发现不明死因的人畜尸体时要立即封锁四周并且向上报告,发现北方不明身份的胡人接近城池时要报告,不得私自越过边界线进入北方草原……
这些详细的规定,每一条都印入到了马城军民的脑海当中。其中许多内容实际上正是他们这些年来一直坚持在做的。
集宁都尉城外,一支运输生石灰的车队正从南面赶来,都尉杜畿正在四处检查城内防疫物资的准备情况。“城内在编的医官有多少人?”
“回都尉的话。前几天从蓟城那边又调了十人过来,如今城内一共有在编的医官二十五人。”
“用于焚烧尸体的木炭储备了多少?”
“仓库中有十万斤,从马城临时调运过来的十万斤已经在路上。另外还有二十万斤石炭。”
“马城那边有口罩发卖,可曾采购一批回来?”
“马城的口罩价钱不菲,年初买了五千只,都存放在官库里面。”
“五千只不够,立即派人前往马城再购买三万只回来!”
“敢问都尉,这笔采买的花费从哪里支出?”
“就从今年秋季出售的牲畜收入当中支出。”
白山都尉城内,第二任都尉郑浑也在抓紧时间进行防疫准备。他将四大部落内的二十八个头目全部集中起来,然后对大家进行训话。
“这期的特刊大家都看过了吧?骠骑将军亲笔撰文的时候可不多见,既然他专门就如何防止瘟疫传播做出了安排和指示,那就容不得半分懈怠和马虎!你们当中可能有人心里觉得这次有点小题大做,那是因为你们根本不知道大瘟疫有多么可怕!灵帝在位时,共计发生了五次瘟疫,其中有两次就在洛阳周围,你们可知这几次瘟疫共计造成了多少人死亡么?”
郑浑的家学渊源,加之老家便在洛阳附近,所以对当初灵帝在位时爆发的几场瘟疫记忆犹新。
四大部落的大小头领们能看懂报纸都算不错了,哪里知道当年灵帝在位时瘟疫爆发后的惨状,他们只能眨巴着眼睛面对郑浑的发问。
“我来告诉你们,那五次瘟疫,一共造成了五百万人的死亡!幽州去年统计出来的人口数目是五百多万,如果爆发一场大瘟疫,一年之内就会减少一半的人口!现在,你们知道瘟疫的可怕了吗?”
头目们被郑浑说出来的数字惊呆了,他们这才发现此前已经做的那些防疫准备,远远的不够。
“传本都尉的号令,从即日起,关闭都尉城附近的几处榷场,停止与北方胡人的任何交易,将城内所有成年的牲畜往白山以南转移,四大部落内的民众停止游牧,返回城内休养,直到明年化冻为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