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121章
  第228章 表白
  草草吃完早饭,对自己部队那些速成班毕业的司机有些不放心的杨震想要亲自驾车,却被李延平和总指挥给拦了下来。李延平见他一夜未眠,便坚决反对他亲自驾车。在几经争取无果后,杨震只得服从,将方向盘让给了司机。
  同样一夜未眠的林总精神却是比杨震想象的好。上了车他也没有休息,而是沉默的望着车窗外莽莽的兴安岭,谁也不知道他在想着什么。只是在中途准备停车休息吃午饭的时候,他才说了几句饭先不急着吃,等到地方以后再说。
  因为他这句话,杨震便主随客便,一路上未作任何听停留,直接开回了他设在兴山要塞的司令部。而下车后,这位林总做的第一件事情也不是吃饭,填饱自己的肚皮,而是直接走到训练场上看起集中在此地的补充团训练。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只不过刚看了几眼补充团的训练,便看出今天的训练课并不是专门为自己安排的林总,便转过头来对杨震投过来赞赏的眼光。其他将帅也纷纷的竖起了大拇指。
  看着几位将帅投过来的赞赏目光,杨震这个汗。这个训练大纲本来就是大部分照抄的后世解放军六七十年代训练大纲,只不过针对某些地方按照现有的条件进行了一定的改变而已。除了因为时间紧迫,而训练强度大增之外,在本质上却没有什么区别。
  一夜未眠,此刻却仍旧精神勃勃的林总在看了足足半个小时训练后,才转过头来对杨震道:“你们平日里都是这个训练强度?战士们的身体能受得了吗?”
  杨震点点头道:“是的,我们平日里都是这么训练的。东北敌情复杂,相对关内残酷的多。我军在东北不仅仅装备,就连兵力也占据绝对的劣势。在周边处于日伪军包围下,在新兵数量过多的情况之下,为了能尽快形成战斗力,只能加大日常的训练。毕竟小鬼子留给我们的整训的时间不会太多。”
  “我一直很认同一句话:平时少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只有日常的训练跟上去,我们才能有效的降低在战斗中的伤亡。小鬼子单兵作战能力极强,我们虽然在短时间之内还无法赶上。但我们要做到尽量可能做到单兵素质向其靠拢,至少差距别太大。”
  “如果我们的单兵素质能达到小鬼子的一半,甚至更多。再加上合理有效的战术组合与配置,我想应该可以有效的降低敌我伤亡比例。而且从群策山以及石头庙子连续两场战斗来看,这个加大训练量的决定效果还是蛮不错的。至少敌我的伤亡比例没有那么惊人了。”
  “像关内那种拼兵力的做法,在地广人稀的东北,尤其在这人烟稀少的北满我们根本就拼不起。要想有效的解决部队补充的问题,除了想尽一切办法打出去之外,就是要不断的增强部队的战术素养。”
  对于杨震的回答,林总满意的点点头后,从一个冲锋枪手手中要过一支外型与之前警卫身上携带的,以及自己之前见过的被称为花机关枪的冲锋枪浑然不同,弹匣插在枪身一侧,好像用一堆金属管子组合成的冲锋枪道:“这种武器是你们自己造的?”
  看着林总爱不释手的盯着手中的冲锋枪,杨震笑笑道:“这种枪是我们自己设计制造的,其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快速的大量生产。只是我们手头缺乏九毫米手枪弹,所以目前只能使用经过改进的日式八毫米手枪弹代替。”
  “不过我们已经从江北订购了一条苏制七点六二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准备用来替换威力小,而且经过几次战斗后库存已经不多的南部八毫米手枪弹。这种武器近战时候火力密集归密集,就是太消耗子弹了。”
  “咱们拼刺刀拼不过小鬼子,而打近战又是我们打破日军优势火力的最大法宝。所以我们设计了这种冲锋枪,以利用其密集的近战火力,抵消掉小鬼子白刃战的威力。”
  说罢,杨震又从身边的警卫员身上拿出之前林总他们看过的冲锋枪道:“这种武器也是我们自己设计的。只是采取的七点六三毫米毛瑟手枪弹。这种武器同样结构简单,极为便于生产。”
  “这两种冲锋枪一种配备给步兵的正副班长、炮兵用作近战以及自卫火力。一种配给警卫、侦察等从事特殊任务的部队。虽然这两种武器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的弹药,但我们在制造的时候,都留下了改进的余份。”
  “尤其使用南部式手枪弹的这种,随时可以改成使用七点六三毫米毛瑟弹或是苏制托卡列夫手枪弹。只是因为我们的生产工艺有限,太复杂的武器要么无法制造,要么生产出来的无论是重量还是体积都大大的超过了原始设计,要么就是原材料的消耗极大。”
  “没有办法,在相对复杂一些的武器还暂时无法生产的情况之下,我们只能先将精力放在这两种结构相对较为简单,便于生产,而部队又急需的武器身上。”
  听罢杨震的话,林总感叹一声:“你们能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之下,还能想办法自行设厂,生产针对日军特点的武器,真是不容易。”
  对于林总的感叹,杨震笑了笑道:“不容易也得做。这天上没有掉馅饼的美事,就算掉也不会掉到我们头上。再说吃人家嘴短,从人家那里拿援助,就要受人家的控制。为了独立自主的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我们就只能想办法自力更生了。”
  “林总,之前与你们一同渡江的那些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可不是人家白给的,是我们用缴获的整整一吨的黄金以及三种新式武器图纸换回来的。”
  “要是还有另外的选择余地的话,我也不会从江北购买。他们可够黑的了。一吨黄金加上三种新式武器图纸只换回了一些快要报废了的二手货。垄断经营果然是霸道。”
  杨震这番话无疑是向中央表明一个心迹,明确的告诉中央,自己不会受到江北的控制。依旧是中央领导下的独立自主的部队。对于江北的人,自己并不信任。而且在与他们交换的时候,还吃了很大的亏。
  听到杨震这番不是表白的表白,林总转过头看了看身后的秦秀华夫妻,面色有些微微古怪的笑了笑,却没有答话。虽然不明白杨震口中的垄断经营是什么意思,但杨震话中想让他知道的他听明白了。
  尽管杨震这番话只是对中央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但他却不知道自己这一番话,彻底的打消了中央的疑虑。他还不知道,中央为了防止他们被江北控制,可以说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他的这个表态,无疑是中央最想听到的。
  说到这里,杨震看着仔细打量着自己手中的冲锋枪沉默不语的林总,又转过头看了看站在人群中的抗联中唯一设置兵工厂,可以自行设计、制造一些简单武器的十一军军长祁致中道:“说到兵工厂,我还得感谢一下祁军长。”
  “正是我们在群策山日军秘密仓库中,解救了在日军对十一军七星砬子兵工厂进行围剿中被俘的原十一军兵工厂的几位技师,我们的兵工厂才能如此之快的投入生产。要不是他们,我们缴获的那些机器设备,恐怕就只能闲置着。大批的原材料因为无法投入使用,也只能慢慢的废弃。”
  杨震这几句发自内心的感谢话,总算让自苏联回国后一言不发的祁致中开了口道:“杨副总指挥,这没有什么。十一军的兵工厂损失掉了,但他还能在你们这里延续下来,相信那些为了保护兵工厂而牺牲的战士和工人在天之灵见到后一定会感觉到慰藉。”
  只说完这几句话,祁致中看了看一边同样在回国后沉默寡言的赵尚志后,又一次的陷入了沉默,不在发一言。而其他三路军的高级干部,也同样陷入了沉默并未发一言。
  昨晚便感觉到原三路军将领之间极其诡异关系的杨震,却没有想到让他们单独谈话后,关系非但没有改变,相互之间未见缓和却变得更加微妙。
  很明显在得知赵尚志与林总是黄埔同期同学,尤其在一见面林总便宣布代表中央撤销北满省委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议后,这些干部对待他的态度并未随之改变,反倒是更加敬而远之。
  见到三路军将领之间无言的隔阂,杨震微微的叹了一口气,却什么也没有说。总指挥在得知他一见面便抓起了三路军的一个师长后,已经狠狠的批评他处理事情的过于极端态度。对于三路军的事情,他不想再插手。
  他已经想好了,如果赵尚志不想回三路军,看样子他也已经回不去了。如果他愿意,就留他在二路军工作。当然要是一路军的杨靖宇提出邀请,赵尚志本人同意的话,杨震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因为自己暂时抽不出时间来,杨震本来想委托总指挥找他谈一谈,劝说一下,为了避免三路军分裂,还是尽量不要回去工作。但他没有想到还没有等他与总指挥提起,晚饭刚一过后,赵尚志却先找上了他。
  看着这个曾经在北满纵横驰骋数年,一手创建了抗联直属几个军中兵力最多,也是战斗力最强的三军,打的日伪军心惊胆寒。现在却因为在江北受到长期关押,而返回国内后又无人理睬,显得异常憔悴的抗日英雄。
  想起后世自己了解的他的牺牲经过,杨震可谓极其感慨。这个无论面对的日军再强大,面临的形势在险恶,也从未低下头颅的抗日英雄,却被党内复杂的路线斗争给弄成了这个样子。
  还未等杨震开口,赵尚志却是先道:“杨副总指挥,我先感谢你和周总指挥。要不是你们,也许我现在还在江北关着。多亏你们与他们沟通,能使我重新返回国内的抗日战场。谢谢了。”
  等说完感谢的话后,他又开门见山的道:“杨副总指挥,虽然你不是三路军的,我们更是初次见面,但有句话我还是想对你说。我回来是为了抗日,为了打鬼子来的,不是为了狭私报复。更不是想争权夺势,要找某一个人算后账来了。”
  “没错,我与林总是黄埔同期同学这没有错,但我没有在背后向他打过任何一个人的小汇报。有什么事情,我都会当面提出来。背后下刀子的事情,我做不出来。可他们,你也见到了。不仅仅他们防着我,就连一般的干部、战士都对我避而远之。”
  “三路军我恐怕是回不去了,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能帮我在二路军中安排一个工作,只要是打鬼子,就是让我当一个班长也行。”
  听罢他的话,杨震沉默了一下后道:“赵总司令,关于恢复你的党籍的事情,是我向中央争取的,这一点和你无关。中央虽然不了解你,但通过之前北满省委以及三路军调回关内的同志,也知道一些你的情况。所以在我将你的情况禀明后,中央便决定由中央代表亲自向三路军的干部宣布。如果需要的话,这个我可以去和三路军解释。”
  “赵总司令,你们三路军之间的事情我不想过问,也无法评价,因为很多事情我并不清楚。我之所以向中央提出恢复你的党籍,是我个人对你的敬仰,而并不是想插手三路军的事情。”
  “不过,对于你要是来二路军工作,我绝对举双手欢迎。我们正准备在凤山、通河一带成立第三军分区,如果你不嫌弃,这个军分区司令员由你担任怎么样?这个军分区管辖的部队虽然少了一些,只有一个五百人的基干团。要怎么发展,还要靠你自己努力,但是我感觉很适合你。”
  第229章 安置
  这个准备在新开辟的凤山、通河地区设置的第三军分区,是杨震早在刚刚拿下之后,便已经准备成立的。只是因为二军五师的陈师长的固执,而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就暂时一直搁置着。
  尽管这个职务与赵尚志之前的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的职务相比,有些低的过分。但杨震却认为那里还是一片空白的工作,很适合他这种开拓型,有魄力,擅长白手起家的干部。虽然这个任命还未与总指挥、李延平商议过,但杨震认为他们会同意的。
  不过尽管对赵尚志希望来二路军工作表示了欢迎,但杨震觉得有些话还是事先通一下气为好:“老赵,尽管我比你年轻很多,工作经验也远不如你丰富,但有点忠告我觉得还是提前说一下为好。”
  “这些话并不是一个上级对即将担任自己下级的人说的,而是一个小弟弟对老大哥的忠告。这些话可以理解为忠告,也可以理解为劝解。”
  “我希望你能够控制一下自己的脾气与秉性,不要与上级和同志们之间闹的太僵。遇事时,相互之间多商议一下,多考虑一下别人的意见和想法。对于工作中的问题,更不要动不动就上纲上线的。”
  “我曾听说之前,你和三路军现任李总司令相处的不是还不错嘛?现在弄的这么不亦乐乎,只不过是对于当时所谓的中央指示理解的原因。我不赞成乱扣帽子,但很多的时候,有些事情往往要从几个方面去考虑。”
  “而且我们二路军现在也有不少原三路军的干部在此工作,不要因为牵扯到过去事情,闹得太僵硬。我希望你在今后的工作和战斗之中,能和他们处理好关系。”
  “至于三路军干部对你冷淡的原因,我想中间一定会有什么原因,是不是有人在故意挑拨离间?我们在佳木斯缴获的伪满三江警视厅的档案显示,当年骗你去江北导致你被扣押的陈绍斌在三七年就已经在汤原县城被捕叛变。经过审讯,已经证明他在被捕后充当日伪特务。你去江北被扣一事,就是他捣的鬼。”
  “另外据缴获的档案看,与你同期回国的政治秘书尚连生也是日军奸细。据我的部下汇报,昨晚上在你们谈话完毕后,他几次找到三路军的干部,密谈了许久。虽说他究竟汇报了什么不清楚,但从今早上三路军对你的态度来看,绝对不会是什么好话。”
  “这个尚连生的情况,我已经委托给总指挥,请他转交给三路军的冯仲云政委。如果他们查实的话,我想会按照军纪严肃处理的。我想,这份情报也许会对改变你的环境也会有一定的好处。当然如果你想回去的话。”
  听罢杨震这些语气极为诚恳的话,赵尚志却是摇了摇头有些心灰意冷的道:“三路军那里我不想回去了。在临来之前,我已经和你们总指挥说过,就在你们二路军工作。只要能打鬼子,就是干一个班长,甚至普通的战士也行。”
  “他答应了,不过让我回国之后私下找你通通气。既然你说让我去干这个什么军分区司令,我没有意见。对于我来说,职务高低无所谓,只要有鬼子打就好。”
  对于杨震的安排,总指挥果然并未表示反对意见。不仅表示支持,甚至与杨震商量让赵尚志兼任吉东军区的副司令员,以便在杨震执行外线作战任务的时候,代替他统一指挥军区部队作战。
  现在根据地扩大了,已经由山区转向了山区与平原相结合,甚至现在还占据了几个县城。兵工厂的规模在江北的机器设备运抵后,也已经扩大了。而杨震除了军事方面的问题之外,对地方工作基本上不插手。
  除了偶尔的对地方工作发表一些建议性的意见外,整个一个甩手掌柜的作风。将整个地区的工作全部甩给了总指挥。自己极少过问,当然除了总指挥不在以及涉及到主力部队需要的时候,会搭把手外,其他的不能说一概不过问,但也是极少的。
  而在李延平与郭邴勋同样都将主要精力放在野战部队工作上的情况下,缺乏帮手的总指挥既要管理地方党政事物,又要负责军区全面工作,精力实在是有些忙不过来。
  更何况刚刚解放的地区,反特、肃清敌伪势力,开展地方工作的任务很重。总指挥的确需要一个得力的人手来协助。
  赵尚志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足够,经验也够丰富。既然他已经无法再回三路军,个人也表示了想要留在二路军的意愿,那么还是让他除了在担任三分区司令员之外,可以兼任军区副司令员。
  除了协助总指挥抓好地方根据地的建设之外,以他的出色能力完全可以担负起指挥地方部队作战的任务。即可以让杨震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主力部队身上,又不耽误地方部队的建设。
  只是在三分区政委的人选上,总指挥坚决反对杨震提出的由他本人兼任司令员与政委。只同意他专任司令员。而且分区党委第一书记一职也坚决不同意让他担任。总指挥的态度很明显,就是让赵尚志利用自己在指挥方面的才干,主抓分区甚至整个军区地方武装的军事工作。
  用总指挥的话来说,他这个人指挥作战的能力没地说,作战也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但对于中央精神的体会还差了一些,而且有些时候过于独断专行,必须要派一个能够制约的住他的政委。
  对于总指挥的对其即想重用借助赵尚志的自身优秀能力,又对其多少有些防范的心理,杨震却是摇了摇头,即没有挑明,也没有发表什么反对意见。
  据杨震所知道的历史,当初赵尚志第二次被开除党籍的时候,正是总指挥强烈的反对,才让北满省委减轻了对他的处罚。将永远开除党籍,改为开除党籍。还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邀请他到二路军担任副总指挥。
  至于最后两个人为什么翻脸,赵尚志又为什么被赶出二路军,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的抗联史也没有交待,杨震更是不得而知。但与总指挥相处这么长时间以来,杨震认为这绝对不会单单只是总指挥一人的责任。
  对于总指挥的态度,杨震隐隐约约的感觉,对于三路军对赵尚志的所谓反对中央路线的批判,总指挥至少是在某些方面赞成的。他反对的是三路军某些领导人将人一棒子彻底打死的作风。
  只是这笔糊涂账,几个当事人不说,杨震也无法询问。只能对总指挥的处理意见,表示了默许。因为杨震知道,有些事情的解决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好在现在已经与中央建立了直线联系的自己,不用去面对某些人的瞎指挥而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不过虽然默认,但这个政委的人选却是有些让杨震几个人头疼。按照赵尚志的资历,最适合的人选是总指挥。但本身就已经兼任军区政委的总指挥根本就不可能再去兼任一个单独的军分区政委。
  而跟随赵尚志从苏联回来的那几个人又都是他的嫡系,总指挥认为从他们中他挑选但任三分区政委,非但不能制约住他,倒是很有可能在某一方面纵容他。那样反倒是彻底的害了他。
  至于现任副政委兼师政治部主任的高禹民一听说让他暂时兼任三分区政委,脑袋摇的和拨浪鼓一样,宁可自愿降级去现在还缺政委的二团当政委,甚至政治处主任,也不愿意去三分区和他搭档。
  而其他人要不就是资历不够,再不就是能力欠缺。本身现在合格的政工人员就有些捉襟见肘的情况之下,杨震只能将主意打到了中央代表团身上。就在杨震犹豫怎么向中央代表团开口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
  中央不是已经决定将易建平夫妻调到抗联工作吗?易建平不仅是大学生出身,文化程度高。在关内工作的时候,曾在冀南军区五分区独立团担任过副政治委员,又长期在敌占区搞过地下工作,可谓是经验丰富。
  让他去新成立的三分区任政治委员,既可以充分的利用他在地方军区的工作经验,协助赵尚志尽快打开局面。又可以利用他中央来人的身份满足总指挥的标准。
  虽说从独立团副政委一下子提到军分区政委的职务上,算是有些越级提拔。但在杨震看来,易建平从关内部队调任到抗联工作,有些像后世那些中央干部下派一样。不过后世的中央干部下派到地方所谓的挂职锻炼不也是在下派之前,提拔一级吗。
  无论调易建平去三分区与赵尚志做搭档的效果如何,但杨震原本预定去易建平二团当政委的任命,接替已经升任军分区政委的王效明的打算,现在看只能先行撤销了。至于二团的政委,再想办法掂对吧。
  当杨震说出自己预定的人选后,实在也没有合适人选的总指挥在犹豫了良久之后,最终还是点头同意了。不过他虽然同意了,但却留下了一个尾巴,只同意易建平暂时先代理。至于何时转正,还要看其表现。
  很明显易建平身上若不是还套着一个中央来人的身份,一向稳重,对为人以及工作作风并不了解的总指挥是不会同意他去三分区任政治委员的。只是后来的形势发展,让无论总指挥也好,还是杨震也好,都对当初的这个选择感到庆幸不已。
  事实证明,这二人的组合虽然不是完美无缺,彼此也有纷争。但却实实在在的打造了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赵尚志的军事才华与易建平出人的组织、宣传、鼓动能力、丰富的地方武装工作经验的相互结合之下,全部由各个部队临时抽调而成的部队组成的三分区基干团在短时间内便形成了战斗力。
  以新组建的三分区基干团为主的三分区部队,在三九年初秋以及入冬的几场大战之中表现的极为出色。不仅屡次承担重任,还取得了可以说相当辉煌的战果。这个三个军分区中组建最晚的三分区,却成了吉东军区扩编之后的第一个升级为主力师的地方部队。将先于他们组建的两个老大哥远远的拉在了后边。
  杨震最起先从主力部队的三个团中每个团各抽调两个步兵排,加上从三个补充团内分别抽调出的三个独立连组成了三分区基干团时,他至少在短时间之内并未对这个基干团的战斗力报以什么期望。
  三分区的辖区都是新开辟的地区,部队又是刚刚组建。虽然组建时候从主力团抽调了六个步兵排,但这个基干团却与其他以抗联部队为主体组建的分区基干团不同。他没有一支抗联的老部队。几乎从上到下全部都是清一水的新人。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部队,再加上陌生,之前几乎没有任何了解的搭档。杨震认为单单就捋顺这个关系就至少需要三到五个月的时间。等形成战斗力,把还是一副骨架的部队充实起来,至少也要到年底。
  而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个从上到下几乎都是崭新的部队在擅长游击作战的赵尚志调教之下,会发展的如此之快,战斗力提升的速度甚至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等到初秋的大战时,这支部队的表现几乎可以用让人耳目一新来形容。
  其在战斗中的表现,几乎没有人相信这只是一个以虽然已经完成全训,但却几乎没有战斗经验的新兵为主,才组建不足三个月的地方部队。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对于杨震来说,他现在最需要的是能够独挡一面的帮手。在主力部队不能久驻新开辟地区,而新开辟地区又急需得力人手的去稳定的情况之下,无疑能力突出而又不愿意回三路军工作的赵尚志给他提供了一个最佳的人选。
  正是对于这位他后世所熟知的抗联名将的能力深信不疑。在赵尚志提出不想回三路军后,杨震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的立即决定让赵尚志去新区担任负责军事的军分区司令员一职。他知道,这位名满北满的抗日名将是绝对不会让自己失望的。
  第230章 重任
  至于跟随他一同回国的原三路军的干部,杨震在与总指挥商议后决定去留两便。不想回三路军工作的,可以选择留在二路军工作。想回去的自便,绝不加以阻拦。
  出乎两个人意料的是除了原十一军军长祁致中以及少数干部、战士之外,其余跟赵尚志一同从江北回国的一百多抗联零散退入江北的人员几乎没有人愿意再回三路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