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莺莺传 > 第61节
  比自己上辈子好的地方大概在于,他们还有赎身的可能,而且也不是给天底下最尊贵的天家为奴为婢。
  不过赵莺莺没想到的是,穗儿自己抬头道:“多亏了我们奶奶在难民堆里选中了我来家里做丫头,现在我也日日可以吃饱饭了。而且买我的时候奶奶出了五两银子,有这个钱去粮铺买粮食,家里爹娘弟弟妹妹们就有救了!奶奶救了我们一家呢!”
  赵莺莺怔住了,她没有想到自己哀叹的命运竟然是别人的救命稻草。想了想,试探道:“难道有很多人卖身也不成吗?”
  这应该是不可能的,因为扬州的牙婆都极精明。这种时候不趁着便宜多买些男孩女孩,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那倒不是。”穗儿摇头道:“难民草棚那边每天都有人伢子过去看,只不过我爹娘晓得好歹,只肯把我卖给那些挑丫头的人家。说不清楚去处的人伢子,以及一看就是买童养媳的,他们并不愿意。”
  赵莺莺再次默然了,她不是小孩子,当然明白这其中的猫腻。对于人伢子来说,卖丫头确实是最不划算的。一个小丫头,就算等到日后价格回复了,也只有十多两银子一个。
  但是去到别的地方呢,戏班子里、娼馆里,都是大价钱!相比起那些‘火坑’,做丫头已经算是上上大吉了。
  赵莺莺忽然有些释然——自己上辈子也不算倒霉透顶了,或者说世上总有比你还惨的,总是不能放下是看到的事情还不够多。
  看看这些日子的扬州吧,正如穗儿说的,已经到了买下人家孩子当牛做马人家却要一家子感激他的地步。而且这感激是如此真实,因为确确实实救了人家的命!
  灾民草棚那边走一圈,到处都是为生活发愁犯难的。
  小红在一旁听赵莺莺说这些,便有些不耐烦道:“这有什么的,这种事情还少?我老家是山东那边的,那边天灾更多,我看扬州这边已经是天上仙境一样了——我当初就是因为一场旱灾,家里过不下去,没办法把我卖给了人伢子。”
  “穗儿爹娘还能挑选,当时我爹娘可没有机会。最后人伢子把我带到扬州,被我家奶奶买来做丫头,这纯是我的运气好呢!”
  第83章
  赵莺莺是被一阵响动惊醒的, 这很少见。
  上辈子养成的习惯,怎么改都改不掉了。她起床的时辰定的准准的, 也就那几日守下半夜才有不同而已。但是这一日她明明没守夜下半夜, 早上的时候却被响动惊醒了!
  要知道她是很勤谨的了,早上起床的时间可不迟,绝少有被人惊醒的。更多的时候, 她醒来时,外面还是万籁俱静。
  “怎么回事儿?”迷迷糊糊起身之后她忍不住嘟哝, 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下床打开纱窗才知道哪里不对劲——天边泛起一道霞光,天上终于不是厚厚的铅色的云了, 而是一种清洗过的洁白无瑕。之前自己觉得不对劲的地方也有了出处, 雨停了, 这些日子听惯了的雨声没有了, 当然会觉得不对劲。
  揉了揉眼睛, 确定这不是她的幻觉, 这才叫起来:“玉姐儿醒醒——爹!娘!快醒来,外面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
  赵莺莺的呼喊当中,赵家人和王家人都纷纷起身, 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是什么事。反应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鞋都不穿跑到窗前门口,看一看天。最终确认雨真的停了!所有人都欢喜起来。
  之前大堤崩溃的事情没有波及到扬州这边,扬州人算是松了半口气,剩下半口气就在于这一场雨什么时候停。只要雨水一日不停,他们的日子就不算安生了。扬州人日夜盼望, 到今日,雨水总算停住了!
  不知道哪一家哪一户最先发现了这件事,于是欢呼雀跃起来,然后一家吵醒一家。被吵醒的人家开始还觉得不快,后来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之后立刻转怒为喜。跟着欢呼起来。就这样,小半个扬州城的人都起来了,欢呼声响动。
  “雨停了,雨停了就好!”“总算过去了!”“活下来了!”
  赵莺莺一家也满是喜悦,赵莺莺飞快的洗漱。王氏也一边梳头一边在窗边叮嘱:“莺姐儿,你和你大姐想想办法,今天多做一些好吃的,不要吝惜存粮!我和你爹出去看看,打听打听情况!”
  赵莺莺脆生生地应了,立刻喝赵蓉蓉进了厨房。赵蓉蓉一边满脸笑意,一边发愁:“莺姐儿,你说今天的饭怎么做?家里可只有这些东西啊!”
  赵莺莺从橱柜里把家里的鸡蛋篮子抱出来,原本一向放的满满的鸡蛋篮子里头只剩下十几个鸡蛋了,铺不满一层,看上去好生可怜。然而这还是赵家很省着吃的结果了,不然不可能还有鸡蛋。
  “大姐姐,家里面粉还有。就把鸡蛋煎了,在剁碎了,混合上家里的萝卜干、小咸菜之类的,咱们包一顿饺子,今天早上就吃饺子!”赵莺莺心里就是这样计划的。
  十几个鸡蛋真要放开了吃,两家人如何够吃?何况一个鸡蛋只能算一个菜,这怎么能行。只有包饺子,用鸡蛋做馅儿用量不大,十来个鸡蛋就够了,剩下的还能下一顿饭摊鸡蛋饼吃呢!而且吃饺子的话,就不用考虑其他的菜了。
  赵蓉蓉听了果然觉得不错,笑着道:“我去拿面粉和面。”
  面盆里面盛面粉,加上适量的水和面。和面也是有技巧的,赵蓉蓉不算特别擅长,所谓‘三光’是做不到了,不过慢慢来,包个饺子反正是够用的。
  等到面和的差不多了,赵莺莺烧火,她就倒油煎蛋。鸡蛋、萝卜干等切的碎碎的,盛在一个大海碗里放在一旁。接着就是擀面皮了,赵蓉蓉擀面皮,赵莺莺就负责包饺子。
  包饺子还是之前学会的,赵莺莺心灵手巧,当时跟着包了几个,一下就抓住了诀窍。最后比王氏这个主妇包的还匀称、恰当。
  赵蓉蓉飞快的擀面皮,赵莺莺就双手合拢,指头上使巧劲儿,一下波浪状的饺子边就出来了。不只是这样,赵莺莺还笑道:“大姐姐,你看。”
  这是褶子边的饺子,这种花俏的手法平常王氏也不大用,只不过上次包饺子的时候当作是玩乐给赵莺莺演示过一遍,没想到她一下就记住了。捏出来的褶子边就好像是小裙子,十分精巧。
  “莺姐儿包的好饺子!”
  赵莺莺嘿嘿笑着,把两种边的饺子都包了一些。
  饺子包好了,赵莺莺和赵蓉蓉却不急着下锅煮。因为出去探听消息的赵吉和王氏还没有回来,而饺子煮起来就要吃掉,留在碗里就可能会互相粘连。反正热水是烧着的,煮饺子也很快。
  并没有等太久,不一会儿赵吉和王氏就回来了,大概他们也知道家里人正等着他们的消息吧。
  赵莺莺和赵蓉蓉忙把饺子下锅,不一会儿白白胖胖像元宝一样的饺子就都浮了起来。两个人用笊篱捞起来,一碗又一碗地给端到堂屋里,每个人都有一大碗呢!
  看到是吃饺子,赵吉先笑了起来:“吃饺子本就是北边人的喜事,吃这个倒是应景。”
  赵莺莺笑着给赵吉倒酒:“爹,喝酒!就是家里没有鲜肉,不然的话该是吃猪肉馅的最美。现在不成了,家里找来找去也只有几个鸡蛋,大姐姐只好做鸡蛋馅的——馅儿是大姐姐调的,皮是大姐姐擀的,不过饺子是我包的,爹觉得怎么样?”
  赵吉大笑起来:“我家的闺女个个都好!这还用说!”
  鸡蛋馅儿的饺子问道也很美,特别是这些日子他们日常吃的比较随便。忽然吃到这样一餐,再加上人逢喜事精神爽,实在是没有什么不满足的了。
  一边吃饺子,赵吉和王氏就一边把外头的消息拿出来说。据说官府已经透出消息了,按照金陵那边主管天文的人的说法,这一次的雨是真的停了,绝不会再有反复。又说官府正在对这一次的损失进行估计,底下乡村地方遭灾的,要么补贴粮种,要么减免税赋,这都是应有之义。
  至于说扬州城里,则要分别来说了。首先一天两顿的粥还会提供一段时间,免得城内的破产者饿死,或者引起骚乱。然后就是收钱,对没错,收钱。
  本朝建国并不久,是以苛捐杂税还并不多。但是各种各样的税目对于经常和这些打交道的扬州城里人来说,还是司空见惯。这一次遭了大灾,扬州城里也有多出建筑垮塌,加上赈济灾民,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
  富户捐款要,临时征收一些税也是要的。
  赵吉撇撇嘴,似乎是很不乐意,不过谁有乐意交税呢。
  “有人说一般人家一户交三两银子,商户铺面分大中小,一家铺子或二十两,或五十两,或一百两。像咱们家这种做生意,但是没有铺面的人家,是五两银子。”
  赵莺莺惊喜于自家交的并不多——是的,如果是放在自家染坊发家之前,五两银子也不少了。但是事情并不是这么对比的,要看到是所有这样的生意人都这样收,并不独独你一家而已。说白了这就是遇上了老天爷不赏饭吃,这能有什么办法呢?
  何况自家的染坊现在赚的也多了,并不比一些开铺子的商户赚的少,这样一想还觉得占便宜了呢。
  至于说有没有铺面的生意人为什么差别这么大,这也是有原因的。想想就知道了,没有铺面的生意人绝大多数都是小生意中的小生意,似粧粉巷的货郎,想赵莺莺大伯的木匠,像她们自家以前的染坊。这些生意其实并不比普通做工赚的多多少,那么收太多显然就不合理——根本挤不出来,那是逼人家去死。
  之后的日子果然越来越好,几日之内涌到高邮的洪水都退去了,而乡下也不必担忧了。所以除了惦记扬州每日两次施粥的,陆陆续续灾民们开始返乡。至于说图一日两次施粥的,那都是穷的底掉了,回乡才是彻底没有退路,只能留下来。
  不过这种人毕竟不多,再加上施粥也不可能一直下去,迟早会停下来的。这些人要么将来在扬州扎根,要么迟早要返乡。
  少了许多外来的灾民,再加上不再下雨了,大家都深感之前的那种日子已经过去。所以原本稀稀落落,只有粮店才有许多人的人街道总算逐渐热闹起来。关店的重新开店,扬州人也开始采购各种需要的东西。
  观察了几日外面的情况,王氏甚至允许赵莺莺和赵蓉蓉跟着自己出门。正好赵莺莺打的那些套袖都完成了,她想着交到绣庄能够换钱,便道:“娘,我去!我要去绣庄一趟。”
  她是知道家里的钱都用在瓦片和石灰上了,现在赚一点儿钱,或许能帮家里应应急。
  一路上赵莺莺观察着扬州,其实还是看得出来曾经遭过涝灾的——很多房子都屋顶塌了,或者垮了一面墙。还有的房子因为地基泡酥了,歪歪扭扭,需要专门的手艺人来矫正。
  还有就是低处房子脚下的水迹,高的有两三尺呢!现在水都没有了,但是留下了难看的痕迹。
  赵莺莺偶尔可以看到人在街上撒石灰和浓醋,王氏告诉她这是涝灾之后怕有疫病的做法。赵莺莺懂得一点,曾经京城里闹疫病的时候,皇宫里也这样做了来着。
  大街上人其实没有大旱大涝之前来的多,但是相对于之前的萧条已经很让人欢喜了。母女三人就一路说说笑笑地往绣庄去,赵莺莺按照之前订的文契把套袖交上。掌柜的信任她的手艺,略微验看了之后二话没说立刻给钱。
  赵莺莺这些日子一直在家做活儿,各种线绳和绣线等都用的差不多了,便顺便补充了一些。和赵莺莺已经做惯了生意的掌柜的一看,心里估计了一下东西的价值,立刻道:“莺姐儿这些就不要算钱了,算铺子里送的。”
  拿了银子,母女三人出了绣庄。赵蓉蓉颇有些不可思议:“我之前还担忧来着,现在扬州城里可比往常萧条的多了,会不会绣庄不要这些套袖了。没想到掌柜的给钱给的这样干脆,还送了莺姐儿这些。”
  王氏听到赵蓉蓉的话立刻笑了:“傻孩子,这可是写了文契的,绣庄若是真的不要,之前下的三成定钱可就收不回了!至于说扬州城萧条,这些东西卖不卖的出去——真正伤了元气的都是贫苦人,有钱人不是一样过日子?莺姐儿打的那些套袖,你想想那是给什么人准备的?”
  赵蓉蓉回忆赵莺莺那些精美异常的套袖,立刻明白了意思。那种东西普通人用不起也用不上,只有有钱人家才会要。而如今的扬州城,虽然看着萧条不少,但是那些盐商大户,那些官宦人家,日子并不会有什么改变。
  “至于说人家给莺姐儿送东西。”王氏教女儿道:“你几时看到这些生意人吃亏了的?吃亏都是为了占便宜!他们是看到了莺姐儿现在年纪这么小手艺就如此了得了,将来恐怕更不得了。想着多多拉拢,以后莺姐儿能一直和他们做生意呢!”
  赵蓉蓉恍然大悟,赵莺莺在一边偷偷地笑。
  从绣庄出来,王氏便带着女儿们往菜市场那边走。昨天得到的消息,菜市场今日开门。不知道能有什么东西,但是先赶来看看是正理。一开始王氏想着这一次很多人家都元气大伤,这几天的菜又一定非常贵,市场上的人应该不多。
  到了才觉得人山人海,感叹道:“我还是小看了咱们扬州,有钱人实在是太多了。”
  说完也不再废话,带着赵莺莺赵蓉蓉进去。
  这时候菜市场的摊子并不多,一路走来,有一家卖豆腐的,王氏买了两块。有一家卖豆芽的,王氏没看。有一家卖土豆的,看到土豆有些冒出了小芽芽,王氏就连看都没看了。
  之后王氏还买了几个鸡蛋、一些大骨头,这才结束了菜市场之行——买的并不多,实际上所有来买菜的人家都没有买多少。这时候大家都知道了,过几天菜价恐怕就要降下来,再加上夏天的菜大多数都是放不住的,傻子才多买呢!
  王氏本就是来买菜的,买完了菜自然往回走,直到路过一家酒坊的时候才住了脚。家里有赵吉喝酒,这些日子坛子里的酒只有出的没有进的,已经快空了。摸了摸钱袋,王氏走近酒坊,又打了三十斤酒,让他们给送到家。
  等到回家的时候却看到王家外婆正和王家舅妈收拾东西,连忙扔下手上的菜,道:“娘,这是怎么了?”
  王家外婆笑着道:“现在外面风波都平了,我们还留在你家做什么?自然是快快回家去了。留在你这里啊,我是既不舒坦,又惹闲话,所以你可别拦我。”
  王氏懂这话的意思,再加上她又不是远嫁,留人的意思也很淡。不过还是道:“您走我不留,但是绝不能这么急匆匆的走——您看,新买的菜,至少吃上一顿好饭菜,再让我和您女婿一起帮着搬回去才是。”
  这个王家外婆倒是没有拒绝,想也没想就点头了。
  于是王氏急匆匆地围了围裙,又让还没有进屋的赵蓉蓉赵莺莺带着东西一起进厨房。
  母女三人估计着家里有的东西,最终决定烧一道煎豆腐、一道摊鸡蛋、一道土豆丝、一道蒸腊肉、一道骨头粉丝汤。在以往算不上顶好的菜色,放到如今已经是赵家能做到的极限了。
  话又说回来了,被老天爷折磨这么久,这些日子早就习惯了应付一样的饭食,如今这一餐算是久旱逢甘露,只有说好的!
  吃过饭之后便帮助王家搬家回小三巷,不只是赵吉和王氏帮忙,就连赵家的孩子们一起。手上哪怕只拿一个小包袱,那也是他们的意思。因此只需要一趟,王家所有东西就都搬回去了。
  只不过事情并没有玩,毕竟是有十来日没有住人的屋子,再加上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下雨,可以想见那些霉气了。于是王家上下决定做一次扫除,于是赵家众人顺势就留下来帮忙。
  围墙上,晾绳上,全都挂满了,都是王家穿用的东西。在众人清洗过之后就再夏日的太阳底下暴晒。
  有经过王家门前的熟人看了就知道是王家人回来了,便敲门问好——在这一次天灾当中,扬州人死的并不算多,但是大家依旧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因此新见到一个以前的熟人都要去问一下好,算是确定大家都活下来了。
  王氏一边帮忙一边就道:“我们家里虽然一直住着人,但是我想最好也像娘家里一样,好生扫除一下。”
  对于这样的事儿,赵吉从来只管出力不管打算。至于孩子们,王氏身为母亲自然不必征求他们的意见。
  所以第二日天不亮就有了一家人一起起床扫除的事情——除了方婆子之外所有人都起的非常早。不过赵家比王家大很多,扫除起来也麻烦很多,早些开始的确比较好。免得到到了下午还做不完,那时候可就热了。
  清洗衣物、擦洗器具、打扫屋子,一切的一切都好像过年一样。麦瑞娘她娘过来的时候已经做的差不多了——围墙、晾绳上都色彩斑斓满当当,家里器具、地板都一尘不染,甚至外头院子的石板地都冲洗了一遍,可以说是干干净净。
  大家体谅赵莺莺的年纪,她算是休息的比较早的一个。不过她并没有立刻就去休息,而是钻进了厨房煮了绿豆甜汤。等到麦瑞娘她娘在和刚刚做完事喘口气的王氏说话的时候,她就把绿豆甜汤端上来了。
  家里每个人都有,包括做客来的麦瑞娘她娘。
  这也是两个平常走动多的妇人在灾情过后第一次说话,麦瑞娘看了看赵家便道:“赵三嫂子是个讲究人,这就收拾好了!”
  一边说一边珍惜地喝了一口绿豆甜汤,这又是绿豆又是糖的,在她现在的家里实在是很久没尝到了。而且可以想见,之后的一段时间估计也尝不到。
  不过她没什么可抱怨了,原本和她家差不多的人家现在都差不多要出去讨饭了。只有她家,因为提前买了米粮等,算是没有损失太多。甚至那些粮食到现在还没吃完,节省着吃说不定可以挨到度过难关!
  麦瑞娘她娘之所以上赵家的门,一个是很久没到交好人家走动,过来说说话,另一个就是求人了。
  两个人说起灾情里头的一些事情:“我们巷子那个无儿无女的苏哑巴,他昨日被人发现死在家里了。都说他不是饿死的,床底下粮食可没吃完!应该是一个人在家有个不小心又没人照料的...”
  “卖梨子的宋老大家里已经穷的要讨饭了,前两日还想卖房子换些钱度日。但是去牙行一问,才知道好多人家都在卖房子,现在的房子啊根本卖不出去。倒是拆了房子卖砖瓦木石不错,不是很多人家的房子都需要修补么,正用得上!啧啧,现在城里这些东西涨价可厉害了。”
  王氏想起赵吉说的这两日就要去瓦窑、石灰窑提货,心里不由得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