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科幻 > 大明文魁 > 一千三百零四章 门生长
  与王锡爵分别后,林延潮从宫中处离去。
  出了东华门到了金水桥边,林延潮远远地就可以望见陈济川,吴幼礼等人都站在马车旁焦急的等候。除了他们二人外,还有孙承宗,陶望龄,李廷机,叶向高,方从哲,袁宗道几人也是站在一旁,面色凝重地商议着什么。
  林延潮见此一幕,微微点了点头。
  这时候陈济川看见了自己,满脸激动地与左右招呼,孙承宗等几个人门生一听说后立即朝东华门处看来,然后也是一脸喜色的迎上。
  林延潮从金水桥边不疾不徐地走过,与众人在桥边相见。
  “见过老师。”
  “老爷回来就好。”
  林延潮则道:“不就进了一趟宫,何必如此紧张。”
  众人对视一眼,孙承宗道:“恩师这荣辱不惊的气度,真是值得我等佩服。”
  方从哲则问道:“这一次天子是没有计较老师的焚诏之罪,而让老师复官了吗?”
  林延潮点了点头道:“是也不是吧!”
  众人都不明白其中意思,林延潮则道:“先回府上再说。”
  林延潮当下坐上马车,几个学生也各自有坐车坐轿前来,而陈济川派了一个腿脚快的下人先一步回府禀告林浅浅,告个平安。
  然后林延潮这才启程与众人一路回到府中。
  林延潮坐在马车中闭目沉思,突然马车停了下来。林延潮等候陈济川的禀告,片刻后陈济川说:“老爷,前方街巷有些拥堵,我们等候一二。”
  林延潮这一次出行没有亮出自己的仪驾所以百姓没有回避。
  林延潮问道:“这是到哪里了?”
  “南薰坊的邵贤家胡同。”
  林延潮问道:“哦?我记得陆府也在这此。你去看一看出了什么事?”
  说完林延潮继续在马车上闭目养神,过了一会陈济川来禀告道:“老爷,确实是陆府出了大事。天子赐银印给陆平湖,现在中使正在陆府上,所以这里才堵住了。”
  林延潮闻言自顾道:“哦?昨日陆平湖才上的奏本,今日倒是赐印了。但能给的恩宠一样一样都给尽了,以后何以再加,陆平湖去位不远了。”
  林延潮略有所思,然后道:“不必理会,稍后派个人到陆府上作贺就是,咱们绕道回府。”
  “是,老爷。”
  回到府中,众人一并到了堂上入座。而林延潮则先回房见了林浅浅后,再来到堂上与众学生共坐一起。
  堂上入座后,林延潮看向门生们即问道:“你们是如何知道我入宫面圣的消息?”
  孙承宗道:“是大谏议钟公派人告之的,他说他已是率六科科臣前往文渊阁质问了。”
  林延潮暗暗点头,这就是铁杆政治盟友,钟羽正真没有白费了自己当初保举他出任吏科都给事中的这份人情。
  一旁陶望龄笑着道:“不过看大给谏是白费功夫了,皇上对老师丝毫并没有责怪的意思。”
  林延潮摆了摆手道:“恰恰相反。”
  众人闻言不由相顾,陶望龄问道:“为何天子没有责怪老师,还给老师官复原职,老师反而担心呢?”
  林延潮道:“正是官复原职才知我离罢官之日不远。天子现在之不能罢免我,是因一旦罢免则百官又要群起上疏了。圣上治国二十载,这其中的分寸火候还是把握的清楚的。”
  林延潮看向众人笑了笑道:“你们也不必如此,其实就算没有这一次焚诏之事,吾也难安其位。只要王太仓为首辅一日,吾要么忍气吞声,要么也只有离任而去。眼下不过是早一步晚一步的事而已。”
  方从哲道:“若无此事,恩师也早已去朝鲜督师,现在添了这一招,王太仓名声尽毁,而恩师却誉满天下,一弊一利之间,我们还是赚了许多。”
  众人闻此微微笑了笑,不过脸上仍有重忧。
  林延潮看众人神情知道大家的心事,于是道:“吾知道你一心一意都是期望吾能够入阁,执宰相之事。但吾以为能成则好,不能成也未必不好。”
  “事功变法,通商惠工乃永嘉之学的主张,也是我林延潮的政柄,虽说立朝两载以来一事无成,但我的学说已经通过各位流传至天下,可知吾道不孤!”
  “老师言重了!”众人一并齐声言道。
  林延潮笑了笑:“圣人当年穷乎于陈蔡之间,饭菜全无,七日七夜无米下锅,但仍是居室而歌,子路与子贡谈论说,夫子屡次为鲁国所逐,卫国不许他居住,宋国将他讲学的大树砍去,昔日穷困商周,今日又困于陈、蔡。要杀夫子的人没有罪过,欺辱夫子的人不受阻止。但夫子还在抚琴而歌,乐声不绝,难道君子都没有羞耻之心吗?”
  “颜回听后禀告圣人,圣人找来子路、子贡言说,君子能通达道理的叫做通,不通达道理的才叫做穷。吾坚守仁义的道理而遭到乱世之患,怎能说是穷困呢?是故内省不是穷困于道,临危难而不是失德。正如寒冬之时才知松柏之茂盛。陈蔡被围之危,对我而言正是幸事。想想古之得道之人,通亦乐,穷亦乐,故而许由能娱于颖水之上,共伯克自得于共丘山下。”
  “眼下吾之学说不为朝廷主张,不为相公们所认同,不也正是如同圣人当年困于陈蔡之时一般吗?但正如圣人所言‘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吾现在的主张不能声张,是因为朝廷不能采纳,却不是自己的道理错了,又有什么好失望的?千钧重担正好磨砺,历寒暑而知松柏之苍翠,就算一时不能行,将来也有董江都,大可拭目以待!”
  林延潮说到这里,目光落在了众人身上。
  经他方才这么一言,众弟子们神情各有不同,有的惋惜,有的在深思。
  林延潮这一番话别有深意,听得懂的人,自然会懂。
  他目光先落在陶望龄身上,但见他见自己目光看来笑了笑,自己摇了摇头。
  林延潮微微点头再看向叶向高,但见他脸上有些笑意,却身子向后一靠避开了林延潮的目光。
  再看袁宗道时,却见他的神情仍是在惋惜遗憾之中。
  林延潮再看向李廷机,方从哲,但见二人都是一个反应,目光低垂作恭敬谦卑之态。
  最后林延潮目光再到孙承宗身上时,但见他双手按膝,身子微微前倾,脸色有些涨红。
  林延潮点了点头,他已将所有人的反应都看在眼底。
  他方才那一番话的意思除了袁宗道,在座众人都已经明白。
  此时此刻,他突然想起历史上曾国藩去世前,左,李二人送的挽联。
  最有意思是左宗棠的挽联,左宗很自负,自视甚高,一介举人却向来以平辈的身份指点官位为侍郎的曾国藩做事。后来左宗棠投奔曾国藩,经曾国藩保举出任闽浙总督,但左宗棠成为封疆大吏后反而对曾国藩‘忘恩负义’。
  曾国藩去世时,二人绝交已久,左宗棠却写上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再看落款是‘晚生’二字,足显胸襟。
  而李鸿章呢?
  他写得也很有名,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这上半句说得是李鸿章自己,下半句说得是曾国藩。
  上半句中门生长三个字意味深长,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年家子,跟随曾国藩身边最久,后来离开过一段时间,但又回到曾国藩身边。最后被曾国藩定为衣钵传人。
  所以李鸿章以门生长三个字自居,隐隐道出了很多意思来。
  而林延潮众多门生中,徐火勃,陶望龄,孙承宗三人跟随自己最久。
  徐火勃科举不利,现在老家担任鳌峰书院山长。
  而陶望龄倒有传衣钵的意思,但他更喜欢的是‘教授师’,如同王畿与王阳明那样的关系。
  方才几个门生之中,袁宗道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陶望龄则是自己摇头,显然并无这个野心。
  所以回过头来,门生长非跟随自己最久的孙承宗莫属了。
  林延潮笑了笑道:“再说一事,还是当年圣人困于陈蔡时,七日不食,颜子讨了米回来下锅,圣人看见颜子正在扒饭,然后事后问颜子说,我梦见先人,将自己食过饭然后再奉上祭祀。颜子说,不可,我方才看见炭灰进了锅里,弃了可惜,故而抓来吃了。”
  “圣人闻此深感愧疚,对弟子们说,自己亲眼所见的,有时候都不能信。而心中所持呢?有时候也不能信啊!然后告诫于弟子们知人不易的道理。故知非难矣,圣人之所以知人难矣,这句圣贤的教诲,诸位要放在心上,特别是稚绳......”
  孙承宗一愕,然后垂下了头。
  “......稚绳你是门生长,这句话更要记在心底,不可轻信任何人的看法,也不要自以为自己认为的就是对的,你要以此教诲诸师兄弟们!”
  孙承宗惶恐起身道:“恩师的话,学生记住了,但教诲二字承宗实不敢担之。”
  林延潮对孙承宗也未必没有疑虑,但有时候不是主观上愿意不愿意,而是客观上条件是否能够成熟,不需要做什么已是水到渠成。特别是天子越过自己钦点孙承宗为皇长子的讲官。这事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而是天子代自己决定谁为自己的替手,从那一刻起天子已经开始安排自己下野后谁来顶替自己了,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是帝王心术,自己成为礼部尚书前,先用中旨提拔了孙承宗,用着自己的时候同时也防着自己。
  对林延潮而言,众门生之中,孙承宗的威望也是仅次于自己,仅仅拿交游遍布天下的袁家三兄弟来说,他们对外人是言必称孙承宗。名声到了这个地步,甚至在自己门生内部孙承宗也有了与自己持不同意见的实力。譬如上一次袁可立的事,跟随自己多年的袁可立就更愿意与孙承宗商量,而不是自己。
  孙承宗为门生长已是众望所归,既成事实了。从方才的反应来看,李廷机,方从哲未必没有这个意思,但孙承宗在,半路出家没有资源的他们却不敢争也不能出面争,否则郭正域,陶望龄,袁宗道肯定会不服他们,到时候反而弄巧成拙了。当然这么说不是林延潮信不过孙承宗的人品,但是时间久了二人肯定会有分歧,这是权力的属性,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林延潮笑了笑,对孙承宗道:“你跟随我最久,又深得人望,你不来替我出面,何人能有这资格?”
  随着林延潮这一句话道出,已经是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陶望龄,袁宗道脸上都是大喜。
  孙承宗则拜下道:“恩师对此信任,孙某实在惭愧之至,唯有谨遵恩师教诲行事。”
  而叶向高,李廷机,方从哲几人对视一眼,然后也是向孙承宗道:“以后就请孙兄多指教了。”
  叶向高,李廷机,方从哲都是万历十一年的进士,他们并非自己门生,是自己的心腹。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这三人包办万历朝中后期的内阁大学士之职,可谓是铁三角组合。而换句话说,他们有势力平衡孙承宗。而且李廷机也被自己荐为皇长子讲官。
  让孙承宗,李廷机同时成为皇长子讲官,也是自己早早安排下的一步棋。
  至于自己,现在该放的时候也当放一放了。
  林延潮当下将孙承宗扶起道:“这些年为师一直替你们挡在前面,眼下也是退一步,让你们出一头之地的时候了。还记得当初我与你们讲程先生拜见邵康节的事吗?”
  “学生记得。”孙承宗望着林延潮。
  林延潮笑了笑感慨万千地道:“是啊,邵康节临去的时候对程先生,你学问乃成如生姜树上生,失则生姜树上出啊。最后邵康节举起双手对程先生道,你要学着把路放**些,让后来人走一走!道理就是这样,我退一步,汝方有路可走!”
  孙承宗听到这里,双目已是泪下。
  陶望龄,袁宗道二人也是连连以袖试泪。
  不久众门生们起身离去,孙承宗,陶望龄,袁宗道等人并行边走边聊。
  孙承宗道:“恩师以门生长托我。我不知我是否妨碍了恩师,以至于恩师露出隐退之意,所以惶恐不安啊!”
  袁宗道道:“稚绳不必过责,昔日圣人作幽兰操,自言此为伤不逢时之作。故而我等常以兰花比作君子,生于幽处,不以无人而芳。恩师是通达之人,早就明白君子的学问非为通也,乃为穷而不困。但恩师可以这么想,我等作为门生却要让天下人知道恩师学问通与不通,如此就看稚绳兄能否达济天下了。”
  陶望龄笑了笑道:“说得好,恩师向来并非执着拘泥之人,而且事事都有分寸在其中。他既现在以衣钵传之稚绳必有深意在其中,我等静观其变就好了。”
  次日,吏部之中。
  赵南星与顾宪成正对坐品茗。
  赵南星给顾宪成斟了一杯茶后道:“叔时,林侯官这一次官复原职了。”
  顾宪成道:“哦?以王太仓的性子,居然没有劝说皇上罢了林侯官的官?”
  赵南星笑了笑道:“抄发的公文是我在太宰那亲眼所见的。”
  顾宪成闻言沉默不语。
  赵南星道:“我方才从太宰那边过来时,太宰吩咐了我几句话,他说林侯官这一次焚诏之事,乃我辈大臣之风骨所在,朝堂上必须还有林侯官如此大员主持,方能匡扶社稷,规劝天子免于过失!”
  顾宪成道:“怎么太宰也转变对林侯官的态度了?”
  赵南星点点头道:“看来是如此。”
  顾宪成道:“不出意外啊!林侯官此举可是狠狠扫了王太仓的颜面,王太仓的敌人,当然就是太宰的朋友。但太宰还是不知林侯官的为人,今日我等器重于他,明日他就会捅我等一刀?”
  “诶,我看叔时你对宗海是成见太深了。之前你一直说他事事揣摩上意,阿附执政,现在此事一出,可知他乃是一名真真真正的直臣。你再抱着如此眼光,不仅太宰,我也很难再与你论及此事了。”
  顾宪成摇了摇头道:“梦白,你就是太容易轻信他人了。好了以后在你面前,我不再说林侯官一句不是。”
  赵南星笑了笑道:“既是太宰有意与林侯官示好,那么我等也要效劳,趁此机会修补于林侯官的关系,无论怎么说这一次京察,若能让林侯官站在我们这一边,王太仓就显得更加失道者寡助。”
  顾宪成道:“此言极是,礼部的于元时一向倾向我等,但他的侄儿于中甫,从弟于元贞却与林侯官甚近,可以趁着这一回事说动于中甫,于元贞,再由他们向林侯官进言,如此不是更好。”
  赵南星摇头道:“叔时,这样不太好吧,我直接说倒是没有什么,要人带话怕是林侯官反而以为我们不诚啊。”
  顾宪成道:“这有什么?让林侯官明白我等吏部的实力,以后说起话来不是更好商量吗?”